文_本刊记者
夏昭炎
关于退休后的生活如何过,恐怕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选择,而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夏昭炎显得有点另类,他退休后回到了老家株洲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和妻子一起种起了“文化田”。他们创立“门前三小”(即小书屋、小广场、小讲堂)模式,将过去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文化服务搬到了农村,打通了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地丰富了乡民的精神世界。
如今,夏昭炎首创的“门前三小”模式正在攸县全县推广,全县的“门前三小”工程点已突破500个。夏昭炎也因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当选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
时间回到2004 年,当时还在大学任教的夏昭炎不幸查出患有胃癌,不得不动手术,将胃切掉了四分之三,做了七次化疗。之后,为更好地疗养,夏昭炎与妻子杨莲金回到了老家株洲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组。
阔别家乡数十载,夏昭炎发现,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也都富起来了,一些村民还建起了大别墅、小洋楼,比他这个退休教授的房子气派多了。但他同时发现,虽然大家物质条件好起来了,但是精神生活却依然很匮乏,闲暇之余,除了打麻将、打字牌,根本没有别的文娱活动。
“读书读了一辈子,应该明白文以载道,行以济世的道理。”夏昭炎觉得自己有必要做点什么,去改变这种风气。2008 年,夏昭炎和妻子商量:“我们能不能拿出自家的报刊书籍办一个书屋,丰富乡村百姓的文化生活?”二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他们带头拿出积蓄,同时多方筹资,买下了村里六间闲置的老房子,请人重新整修一新,成立了农家书屋的前身——“高桥组文化活动中心”。
而实际上,在这之前,村委会已经有一间农家书屋,但无专人管理,平时都是大门紧锁,只有干部开会时才开门,村民借书十分不便,于是渐渐便无人问津了。夏昭炎的农家书屋开张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借书率,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将书屋设在村民住居比较集中的屋场,并请村民专职管理,每周固定时间开放;另一方面,他与大家商定了借书奖励办法,凡每次借两本书并连续借十次或者每写五篇读书心得的,就奖励一本新书。
村民们读书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原有的书籍也很快就不够用了。2010 年,夏昭炎找到攸县图书馆,希望得到县图书馆的支持。图书馆负责同志听了夏昭炎的想法后,大为感动,当即表示给予全力支持,并很快给夏昭炎送了一批书籍、书架、书桌等。2011 年,“高桥组文化活动中心”升格为“高桥农家书屋”,正式挂牌对外开放。
夏昭炎告诉本刊记者,书屋成立后,他发现有不少人都是骑摩托车、单车来借书,一问才知道,他们家大都离书屋较远,步行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夏昭炎由此又萌生了开“分店”的想法,希望方便村民就近借书,少走点路。
2015 年,夏昭炎试着把200册图书放在3 里外的界市村,结果大受欢迎,当天就来了十多名借书的小朋友,也有村民专程来借养殖方面的书,寻找自己的创业方向。
试点大获成功,夏昭炎备受鼓舞,他再接再厉,又接连在多个人流量集中的村子设立“分店”,他形象地称之为“书屋下蛋”。如今,书屋已经“下了六个蛋”,覆盖到了更多的村民家。
自从书屋成立以后,村里打牌的少了,读书的多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更让夏昭炎欣慰的是,还真有不少村民从书里读出了致富之路。村民杨忠芳通过借书自学养蚕,于2015 年创办了天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了几百亩土地,专业种桑养蚕,目前产值高达200 余万元,还带动了上百农户养蚕致富。或许这正是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吧。
“空心村”是我国很多农村都面临的问题,夏昭炎所在的村子也不例外,村里的青年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生活的以老人、小孩居多。于是,夏昭炎又开始琢磨如何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照顾好。
夏昭炎的妻子杨莲金是湘潭市卫生局的退休职工,懂得不少养生保健的知识。夏昭炎便鼓励她开讲座,给中老年人讲讲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结果没想到,讲座颇受远近老人的喜爱,场场座无虚席。于是,他们干脆就办起了老年学校,每月农历初三、十六固定开课,不单单讲保健知识,还涉及法律、环保、党建、家风……“课堂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只要是对村民有好处的,我们都讲。”杨莲金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课,包括高校的老师,县、镇有关领导都到我们这里讲过课。”
除此之外,自2008 年5 月开始,杨莲金还带领村民做保健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帮助村民强健身体。“我们建了风雨棚,不管外面刮风下雨,我们每天都坚持锻炼。只有过年那几天放假,但还是有老太太来问,什么时候开始跳舞,不跳舞浑身不舒服。”杨莲金说。
村民杨金娇前些年一直跟着儿子在深圳住,就喜欢跳广场舞,回到家乡见这里也有广场舞,开心坏了:“这里如今不比深圳差。”村民谢运运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前经常发病,后来每天和大家做心脑血管保健操,如今好几年都没有发过病。村民周东元左腿静脉曲张,杨莲金知道后,就教给他按摩的方法,并搭配一些药材泡脚。周东元现在不仅能下地种田,还能帮着做义工。村民都说:“只要你按杨老师讲的方法按摩保健,加强预防,基本上能避免一些小病小痛。”
同时,夏昭炎夫妇还为当地留守儿童兴办了少儿假期学校,免费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智力游戏等课程。起初,教课老师只有夏昭炎夫妇,后来随着前来听课的孩子人数增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此,夏昭炎四处奔走,动员自己的学生并联系镇里中小学的老师前来支教,如今,这里成了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这些支教的老师来了之后吃住就在夏昭炎和村民家里,夏昭炎夫妇为此做了耐心的动员和细致的工作。
如今,少儿学校的影响力辐射到了周边乡镇,甚至一些邻近县乡的小孩也慕名前来报名学习,仅2018 年来少儿假期学校学习的学生就达311 名。
夏昭炎原本是回乡养病,却不想干出了这么大的事业,实在令人意外。但大女儿夏于林却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她表示:“父亲做这些事情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生发,他做得不累,而且很开心,作为子女,我们深受感染也非常支持。”
夏昭炎并不贪图名利,他谦逊地说:“我没有别的能耐,就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一些乡村文化建设的事。”但他的名气却越来越大,他收获的荣誉也越来越多。2015 年,夏昭炎入选中国好人榜;2017 年5 月,他又获得第27 届全国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称号;同年,夏昭炎夫妇创办的农家书屋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2018 年1 月,夏昭炎在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宣部部长黄坤明赞其为:“令人感动、令人称道的夏老师,是新时代的乡贤代表。”
今年,夏昭炎高票当选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据悉,要入选“新乡贤”,必须是有声望、有才能、有成就、有德行,同时长期参与或支持农村建设,并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有良好群众口碑和社会影响力的人士。从这个标准来看,夏昭炎可谓实至名归。
而在当地百姓的眼里,夏昭炎早已是他们公认的“最美新乡贤”,村民夏正凯感佩夏昭炎为家乡所做的贡献,特地为他作诗一首:“外出从教几十年,回到乡村做乡贤。和风细语勤说教,播种文化胜种田。”而谭家垅村支部书记夏耀宗则说:“以前云南有个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回乡种树木,绿化荒山,造福百姓;如今我们村里有个大学教授退休回乡‘种文化’,夏昭炎就是我们身边的‘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