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宏
几年前就有赴俄罗斯旅游的设想,此番终于得以成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受过苏俄文学的影响,读中学时热捧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刚上大一我在《山西日报》发表的散文处女作标题用了高尔基散文诗《海燕》中的名句《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些吧》,篇中引用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因而有一种“怀旧情结”;同时我也想亲眼看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现状,尤其想看承载了俄罗斯沧桑历史、举行纪念“二战”胜利庆典和大阅兵的红场,以及二十年前耸起全世界最高的胜利女神纪念碑的胜利广场。
作者在红场留影
2018年10月6日午夜,飞机从太原直飞莫斯科,由于时差关系,落地后仍是同一天的早晨。匆匆用罢早餐,地接旅行社的秦导便带队直奔向往的莫斯科红场。
旅游大巴停在水波浑绿的莫斯科河的岸边,一行人从红场南侧进入,远远望见克里姆林宫高低错落的深红色塔楼,绿色尖顶上的红五星及其它装饰。红场没有想象中的阔大,路面全由青灰色的小块方石铺成,不够平整,倒也显得古朴自然。成群的灰白色的鸽子在地面上蹦跳啄食,低空翩飞,我上前与这“和平的使者”互动。团队在规定时间内自由行动,我们三五成群地沿斜坡往上走,右侧可见色彩漂亮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和体量庞大的古姆商城,左侧便是克里姆林宫长长的红墙,列宁墓背倚红墙掩映在绿荫中。我与同伴穿过广场直奔亚历山大花园,先去瞻仰园内的无名烈士墓。
如同天安门广场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无名烈士墓乃俄罗斯国魂所系无比神圣。外国元首访向俄罗斯,包括习近平主席访俄,都要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设在路边宽阔平台上的陵墓,没有预想中的高大,其上覆盖着一面军旗、一只钢盔组成的青铜雕塑,墓前燃着一束炬火昼夜不息,两侧各有一名威武的持枪士兵守灵,被称作俄罗斯第一岗。正好赶上每小时一次的整点换岗仪式,卫兵正步行进,场面庄重肃穆,令人肃然起敬。沿路往前走,可见排列着十二座花岗岩标志物,镌刻着卫国战争中十二座英雄城市的名称。本以为烈士墓会有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四顾不见,返回时方知纪念碑原来是一座紧贴地面、约半米高的青色大理石碑,刻有几行俄罗斯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想到唐人刘禹锡《陋室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想也可以说:“墓不在大,有魂则崇。”无名烈士墓埋葬着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不朽的英魂,因而崇高伟岸。设计者和当局的深意,或许是寓意英烈紧贴俄罗斯大地,与人民永远在一起。我在《谒红场无名烈士墓》一诗中表达:
祖国以青铜为你们铸像
一顶嵌着红五星的钢盔
一面穿过弹火硝烟的军旗;
伏在自由的国土上,视死如归。
一炬长明火是不息的心跳
也是血与火的历史,昭示人类。
红场西侧的克里姆林宫自然也是此行游览的重点。按照规定必须有一名当地俄罗斯人作保,排队安检方可进宫。我们沿一条长长的通道前行,迎面一座塔楼的尖顶上红星闪耀。导游说那颗由紫金托儿举起的红宝石五星重达一吨,其实克里姆林宫红星的重量,就其象征意义何止万千吨呢!苏联解体后改朝换代,俄罗斯国旗改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图案改作了双头鹰;作为苏俄时代象征的克宫塔楼上原有的五颗红星依然保留,可见俄罗斯当局对历史的尊重和包容。我在克里姆林宫大院留意观察,俄罗斯议会大楼顶上标着双鹰国徽,几座教堂顶上标着十字架,圣母升天教堂正面墙上的圣母巨幅油画十分醒目,在俄罗斯的心脏地带弥漫着浓重的宗教气息,这同样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包容性。
红星依然闪烁,我想随着历史变迁红星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由苏共执政时期象征共产主义,如今成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符号。在俄罗斯国土上,有着多处“二战”遗址的标志物和纪念碑。在圣比得堡前往拉多加湖游览途中,我们见到湖边一座独特的“生命之路”纪念碑,雕塑为两条弧型不锈钢在空中交错,贴地的墓碑上扣着红星钢盔,以此纪念卫国战争期间从后方向前线运送军火、粮草而牺牲的成千上万名红军将士。地面上还有两道涂成血红颜色的石子路,同样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砺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此行在涅瓦河边一次与俄罗斯小学师生的邂逅,使我感受颇深。我们团队有几位能歌善舞的女士,看到一队俄罗斯小学生走来,便即兴唱起了“二战”爱国歌曲《喀秋莎》。俄方教师和孩子们停下,马上以俄语唱和,双方且歌且舞,上演了一幕精彩的街头歌舞。想必是俄罗斯学校日常教育中,渗透了卫国战争的内容,使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代传承。
行走俄罗斯行程十分紧凑,从莫斯科红场第一站起始,第二天看了圣三一修道院和一座套娃制作工厂;夜晚乘火车经八小时抵达圣彼得堡,参观了冬宫博物馆、夏宫花园、叶卡捷林娜宫花园以及几座大教堂,并乘船游览涅瓦河及波澜浩淼鸥鸟翔集的拉多加湖。三天后重返莫斯科,最后以游览胜利广场收官。古老的红场和1995年为纪念“二战”胜利五十周年建成的胜利广场,承载了俄罗斯最为重要的历史记忆,不仅是莫斯科也是俄罗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游览胜利广场,我抱有一种瞻仰的姿态,比同行者多了几分思考。
午后的天空斜阳高照,蔚蓝的天幕上镶着大朵大朵的云团。首先看到的是雄伟的凯旋门,为纪念十九世纪初战胜法兰西拿破仑的侵略军而建,其造型竟然与巴黎凯旋门相似,只是顶端所塑的群雕不同。进入广场,依次观瞻纪念“一战”胜利所塑的战神雕像,纪念“二战”胜利所塑的旗帜下红军征战的群雕。在广场一侧,每隔二三十米矗着一座花岗岩柱状碑,顶端为旗帜与火炬的造型,碑座上刻有一幅幅俄罗斯军民同仇敌忾卫国征战的浮雕,我依次看过去,在一幅众多十字架顶着五星钢盔的画面前驻足,其寓意显然是教堂神职人员和信众也投身到了卫国战争的洪流。不由想起在圣比得堡看滴血大教堂,导游小苗告诉我们:当年被德军围困的最危急的日子里,滴血大教堂倾其所有支援红军,向居民无偿发放面包、土豆,被民众称作“面包教堂”。由此可知俄罗斯卫国战争中,在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全民族动员和奋起抗战的局面。正如毛泽东所言“兵民是胜利之本”。在“二战”的东方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同样动员起了亿万民众,不畏流血牺牲,使日寇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终赢得了胜利。
胜利广场纪念碑
观看十多座柱状石碑等于预热,急匆匆奔向胜利广场的主碑:前方那座高耸云霄的胜利女神纪念碑。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塑有跃马挥戈的俄罗斯勇士雕像,三棱形的枪刺造型的巨碑直插云天,高达141.8米,象征俄罗斯卫国战争1418天的艰难征程。我围绕碑身下部,观看上面镌刻的表现卫国战争场景的浮雕,高处画面看不清,据介绍,纪念碑雕刻整体上呈现出一场场重大战役直至攻克柏林,仿佛一部石刻的“二战”史书。抬高目光仰看碑顶,可见胜利女神高举月桂花环,两个战士吹响胜利号角。这座以胜利命名的广场,和以胜利命名的世界上最高的纪念碑,让俄罗斯人和到此观瞻的游客思考:俄罗斯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怎样铸成的!
我在《胜利女神纪念碑》一诗中记录了心内的波澜,且引其中片断:
4
胜利号角就这样一次次吹响/女神手中的月桂花环在血火中编织。/编入了苏式坦克碾压敌寇凶焰/浸透血与火的一条条履辙;/织入了收复每一片国土和家园/红军与民众欢呼爆发的春雷。/直至攻克柏林,在德国/议会大厦楼顶插上血染的红旗……
5
胜利也凭借反法西斯阵线的合力呵/在太平洋战场,我中国军民/以血肉铸就的长城抵御侵略者炮火/黄河长江怒吼,太行山筑起铜墙铁壁。/一次次大会战,敌后游击战/持久战迎来战略反攻,敌寇落花流水。/莫斯科河,黄河,乃至密西西比河/波涛相连印证与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这首诗的末尾写道:
我再度仰望碑顶吹响胜利的战士
高擎胜利的女神,仰望高耸的历史。
巨碑在警示当今,昭示未来
愿和平如阳光普照地球每一片土地。
且上几行诗句作为这篇文章的收尾,寄托一个中国诗人对世界和平的祈祷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祝愿!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