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霞
5月18日,以“技术应用双创新,规模储能新起点”为主题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图1)。此次峰会暨展览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支持,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业内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媒体代表同聚这场规格至高的行业盛会,并就中国储能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储能产业进入新时代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图2)在致辞中表示,面对产业发展的形势与困难,储能行业应该在坚定发展信心和发展路线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力争实现3个同步:即技术水平提升和安全可靠应用的同步,政策市场机制完善和商业化开发的同步,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和规模化发展的同步,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图3)指出,储能是解决可再生大规模利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是能源革命的核心技术和战略必争之地。他介绍说,中国科学院在储能技术研发方面已形成全面布局,并通过“国际大科学培育计划”、相关国际合作项目及国际人才計划等方面对储能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牵头成立的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多项重大进展。王振宇表示,中国科学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及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在国际合作领域的支持。
作为此次峰会暨展览会的主办方代表,CNESA理事长陈海生(图4)表示,2019年中国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在2018年,全国超过13个省和地区出台了相关的储能政策,市场活力得到巨大的激发,但储能的价格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储能技术本身仍需提高,成本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后续的“储能产业领袖闭门会”上,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及下属公司、南方电网及下属公司、储能企业代表和业内资深专家等,围绕“储能商业化的政策和市场机制支持、储能应用需求与技术提升、储能安全可靠性如何保证”,积极建言献策、集思广益,直面行业3大难题。
《白皮书》解读行业发展
在此次峰会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对2018年全球和中国储能市场规模、政策、项目、厂商、标准的动态进行了梳理与更新,并对国内外储能市场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81.0GW,同比增长3.2%。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6 625.4MW,同比增长126.4%,占比3.7%,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2%(详见图5)。
2018年,全球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3 698.8MW,同比增长304.6%,主要分布在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中,装机规模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士和加拿大。与2017年榜单相比,韩国、中国、英国和日本的排名均有上升,且新增投运规模与2017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长。特别是韩国,一跃升至首位,新增投运规模创纪录地突破吉瓦,几乎与排在2~5位国家的规模总和持平。而2017年占据榜首的美国则下滑至了第4名,德国的排名与2017年持平,其邻国比利时和瑞士则是第一次进入榜单。
《白皮书》指出,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2018年我国储能市场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均增速明显,尤其是电网侧,年增速更是达到2047.5%,这得益于国内“电改”所释放的政策红利和储能行业数年的积累。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1.3GW,同比增长8.2%,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7.3%。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1 072.7MW,突破吉瓦大关,占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总规模的16.2%,同比增长175.2%(详见图6)。2018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682.9MW,同比增长464.4%,主要分布在26个省市中,装机规模排名前10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河南、青海、广东、内蒙古、浙江、贵州、山西、北京和河北。
储能市场未来前景看好
针对近几年来一直在我国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的电化学储能的市场规模,CNESA研究部预测,截至2019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的累计投运规模将达到1.92GW,年增速89%;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即2020年,将延续超过70%的年增长速度;到2021年,储能的应用将在全领域铺开,规模化生产趋势明显,从而推动储能系统成本的理性下降。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推动市场化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储能政策将为储能应用带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也将趋于刚性。未来中国的储能产业将承载起越来越多的期望,必将凝聚更多的发展资源,形成更多的实用技术,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