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与应用背后的数量关系教学

2019-04-23 00:53黄姗姗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里程运算数量

黄姗姗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对“算用结合”进行了有益尝试,也研究出一些成果。喜悦之余,有些现象不免令人忧心,那就是过于关注解题信息的收集整理,而不知该如何分析处理有用信息,导致教学从生活情境生硬跳转到应用,缺少了从生活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衔接,此举貌似重视两个转化,但却虚化了学生的推理过程,淡化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对学生来说就像丢失了解决问题的扶手,一遇到复杂的难题,学生就一筹莫展了,这无疑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不利。

一、结合运算意义解析数量关系

新教材编写时主打算用结合,将运算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边解决问题边领会运算意义。问题解决后,通过检视运算流程,揣摩内化运算意义和算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是最简单的数量关系模板。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编排的渐进性,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與运算意义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加法”时,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问:图中的孩童在干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后,描述图意:“有3个小孩在烧水,又来了2个小孩,共有多少小孩?”教师引导:要求总人数,就要把后加入的人,并入到原有团体中,即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2=5(人)。上述过程就是借用加法意义来推演数量关系,建立基本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再如,教学“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形象演示:如果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数乙,一部分是超出的盈余,即从甲数里扣除乙数,结余部分就是两数的差额,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包含关系,感受到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就是寻找数量关系,从而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既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解答难题打好基础。

二、不断抽象提炼数量关系模型

数量关系除了有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外,也有特殊数量关系。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除了贯彻运算目标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目标,即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因此,在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中,行程问题的地位尤为突出,行程公式的推导要经历一个探索归纳过程。而运用数学语言来阐述数量关系是探索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待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教师应倡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和思维习惯,按常理提出一个“接地气”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炼出数量关系模型(如:速度[×]时间=路程),接着对这个数量关系蓝本进行改版、丰富和扩充。

三、复述题目重要信息,明晰数量关系

教学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问题:

(1)京沪铁路:列车时速为112千米,大约13小时抵达终点站。

(2)京沪高速公路:汽车时速为105千米,大约12小时抵达终点。

请问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的总里程大约各是多少?

许多学生在理解题意、列式解答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数量关系:“列车时速112千米,大约行驶13小时到站,要求总里程就是求13个112是多少,即用112乘以13。汽车时速为105千米,大约12小时到达,要求总里程就是求12个105是多少,即用105乘以12。”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时速”概括题中每小时里程数;用“时间”概括题中的“12小时”“13小时”;用“总里程”概括铁路、公路全长,由此,在大量转化吸收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如此一来,从应用拉动计算,满足运算需要后,再以计算原理来反证数量关系,练习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技巧,又增长了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这对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刺激数学思维的灵敏度大有裨益。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未摒除数量关系,而是将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融会到计算方法上。

总之,新课程对解决问题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数量关系的教学地位仍不可撼动,它承担着学生认知逐渐升华的使命。只有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范例,掌握基本分析法,才能使学生充分利用有用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算”与“用”的水乳交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基于特色回归的小语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里程运算数量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信用卡积分如何 兑换航空里程数?
数学(一)
新疆主要城市与景区公路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