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吕颖 ??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发布,宁夏女作家马金莲凭借《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脱颖而出,斩获了短篇小说奖。9月1日,宁夏作家马金莲来到银川市数字图书馆举办《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新书读者见面会,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写作心得。马金莲成为继张贤亮、石舒清、郭文斌之后第四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宁夏作家,也是宁夏荣获鲁迅文学奖的唯一女性作家。
一直以来,宁夏作家都在为展现宁夏形象、呈现宁夏精神、书写宁夏故事齐心协力、辛勤耕耘,从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界令人瞩目的陈继明、石舒清、金瓯“三棵树”,到21世纪初季栋梁、漠月、张学东卓然挺立的“新三棵树”,从几棵树到蔓延成林,从含苞待放到花团锦簇,从张贤亮、石舒清到郭文斌、马金莲相继荣获鲁迅文学奖,宁夏文学为当代中国文学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宁夏作家扎根现实土壤,深入民族生活,既具有西部地区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又与现代性、时代性紧密相连,长期坚守着宁夏文学这片丰饶的精神高地,心怀敬畏,用虔诚书写故事,用良知面对世界。
一、创作的背后是坚守
(一)坚持创作
2000年,马金莲在宁夏固原师范学校上学时荣获征文比赛一等奖,她因此受到极大的鼓励,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作为一名在读中专生,她已经以“马金莲作品小辑”的方式在《六盘山》文学杂志上发表《阳光照沏院子》《远处的马戏》《光阴》《五月散记》等作品。迄今为止,马金莲在《十月》《民族文学》《朔方》《回族文学》《黄河文学》《六盘山》《飞天》《花城》《天涯》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持续地优质高产创作,背后离不开的是勤奋和坚持。
马金莲十八岁开始寫作,已经坚持写作十八年,“每天只等晚上孩子睡着以后才伏在桌前开始写作”。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马金莲创作的艰辛不言而喻。2007年以前,每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务农的艰辛只能逼着她半夜里写作;2007年以后,她到乡镇府做秘书,不仅见缝插针抽时间写作,更是三天两头不辞辛苦地跑到乡间,探亲、休假、调研,马金莲利用一切机会挖掘素材,努力保持与最原生态的农村生活不脱节。
马金莲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一大批宁夏作家都在长期坚持写作。例如,张学东作品数量之丰也是有目共睹:短篇小说集《跪乳时期的羊》《水火》等八部,长篇小说《西北往事》《妙音鸟》等六部,累计逾350万字。2016年5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赴宁夏调研期间,看到农民作家单小花、马建国等人的创作状态,不禁赞叹宁夏基层作家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
(二)坚守乡土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首次使用“乡土文学”术语:“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他认为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是他自称为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1936年,茅盾在《文学》第六卷第二期上发表了《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他认为乡土文学不能只有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而且要关注社会和人生,给人以启迪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新时期以来,宁夏文学的沃土上诞生了张贤亮《男人的一般是女人》《灵与肉》等一系列充满西北地域色彩的作品;新千年以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果院》,郭文斌《吉祥如意》《农
历》,李进祥《口弦子奶奶》《女人的河》,马金莲《碎媳妇》《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等优秀作品,都是这些优秀作家坚守乡土的文学守望。石舒清在西海固的黄土里描写宗教伦理精神,郭文斌在乡间民俗里追求诗意哲思,李进祥在清水河里书写苦涩、隐忍的回乡故事……宁夏著名文艺评论家郎伟指出:“宁夏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具有辨识度高的乡土气息和文化气息,接地气,是真实的乡土,不是写梦幻虚境中的乡土。”宁夏作家群执着于乡土的坚守,执着于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同情,是对人性高贵的张扬,对于宁夏作家来说,贫瘠多灾的西北乡土却是一座多彩而丰富的文学宝库。
二、突破的背后是深思
马金莲在城市中生活已经有九个年头,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转型写作,马金莲则坦言,曾经有段时间回过头看自己的作品,也会有厌烦的感觉,有些素材、表达方式、作品细节甚至是重复的,这很可怕,仿佛不停咀嚼同一块口香糖。在鲁迅文学院学习后,她不仅打开了眼界,在写作方法和取材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调整,还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了深入反思。她明白,需要改变的是表达方式和深度,而不是放弃乡土去写城市,出生于农民,根在乡土,刻意模仿城市书写只会“四不像”,她清楚自己的目标,不是只守着一亩三分地,从个人经验写作,而是书写“大乡土”,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生活来写作。
在这一点上,许多宁夏作家都面临相关思考。深爱“清水河”的李进祥发出疑问:是否应该将清水河一直写下去?李进祥不只在一个场合谈到他与此相关的创作经历,当他沮丧地感到自己写了太多相似的故事、相似的人,写了太多的清水河时,也曾尝试过改变。例如,改变写作对象,由写农村转向写城市,写作方法西化等,这让人不禁要反思乡土文学与地域性书写的意义。
蒂普斯在《现代化理论与社会比较研究的批判》中认为,“现代性”是地方纽带和地区性的观点让位于全球观念和普世态度。李进祥探索的种种障碍,让他开始想念清水河,也让他将目光再次投向清水河,从此不再远离。他在《河的比喻》里给出了方向性的解答:“坚持地域性书写,需要的是用最洋的方法写最土的事情,用最普遍的价值关照最独特的人群,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李进祥的作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精神原乡,而每个地域性书写者同时也是世界性的书写者。以小地域的文化生机创造大视野,对地域性的坚守同时也是真正的“去地域性”。
三、荣誉的背后是扶持
马金莲出席任何场合,但凡谈到自己的荣誉,都会诉说感激之情:“这么多年走过来,一是自己对于写作的坚持,二是感谢一路走来的所有人,包括西吉县、固原市以及自治区的宣传部、文联和各大刊物对我的支持和呵护。”尤其是宁夏主要的三份文学刊物《朔方》《六盘山》《黄河文学》,对马金莲的创作非常支持,从2007年开始,《朔方》给马金莲刊发大量的中篇小说、小辑、访谈等,截止到当下,仅《朔方》就为马金莲发表了24篇小说和散文。
“在乡村这样贫苦的环境中,文学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文学的存在是可笑的,生计都没解决,哪有文学可谈?连自己都觉得坚持是没有意义的。”当马金莲差点儿因为现实生活的窘迫放弃写作的时候,先后有《六盘山》和《黄河文学》杂志社的编辑打去电话,她们希望马金莲能继续创作,并且想为她刊登作品,马金莲内心涌动着无法言喻的复杂感觉,她说:“当你自己都要遗忘的时候,别人却记着你。”马金莲这才终于下定决心要拿起笔,内心深处尘封已久的文学之门被再次打开……
宁夏文学界对于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作家给予了持续性的帮助和支持,为宁夏文学“走出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才使得宁夏文学成为不可忽视的西部文学高地,才有张贤亮、石舒清、郭文斌、马金莲等人获得鲁迅文学奖,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本土作家在宁夏各级文联、作协的扶持下,写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北方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社会科学项目“新时期以来宁夏女性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5NXBZW01)、宁夏区教育厅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DT201606)、北方民族大学重点项目“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宁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017MYA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倩(1995-),女,回族,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