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9-04-23 01:19朱四华徐德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凤阳县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

朱四华 徐德明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凤阳县培育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凤阳县;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6-0076-03

凤阳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100个产粮大县之一和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县之一,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凤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效益进一步提升、農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发展进一步繁荣,为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取得的成效

1.1 规模经营实现了特色农产品“量”的积累

1.1.1 种植业经营体现了优质专用 凤阳县规模化特色种植业仍以优质稻麦为主,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29933.33hm2,年产量23.85万t;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42573.33hm2,年产量22.8万t;粮饲兼用玉米种植面积456.07hm2,年产量0.31万t;花生种植面积4903.4hm2,年产量1.5751万t;以黑豆为主要品种的豆类种植面积7563.33hm2,年产量1.18万t。桃、梨、葡萄、草莓、蓝莓、油茶等各类特色水果(干果)种植面积在1300hm2以上;各类蔬菜种植面积2926.67hm2,年产量6.7万t。

1.1.2 畜禽业养殖常规特色兼有 全县达标养殖场526户,年存栏生猪16.4万头、肉牛0.27万头、肉羊0.99万只、家禽228.9万只。小岗村宝迪10万头种猪养殖基本实现达产目标。皖东黄牛作为凤阳县特色品种,目前还处于保种阶段,总保种量达0.2万头;野猪、雁鹅、黑猪、土鸡等由凤宝科技园、美丽家庭农场、西泉富名家庭农场等小规模林下生态养殖,梅花鹿、鸵鸟分别由韩氏鸵鸟场等自行分割销售,市场反应较好。

1.1.3 特色水产品养殖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渔业放养面积10200hm2,规模稳居滁州市所辖8个县市区前3位,水产品总产量接近5.88t,其中小龙虾放养面积266.67hm2、稻田养殖面积266.67hm2,年产量750t。花园湖螃蟹、池河梅白鱼、鹿塘水库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成为地方品牌。

1.2 主体培育促进了特色农产品“形”的转变 凤阳县出台《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制定了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具体措施,从多个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扶持。截至2018年底,全县培育具有一二三产融合功能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31家;家庭农场总数达836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0家、市级示范场22家、县级示范场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49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7家、县级示范社40家。全县种植面积3.33hm2以上种粮大户2356户,经营总面积达17400hm2。

1.3 产业化经营推进了特色农产品“质”的提升

1.3.1 龙头企业建设成了农产品有效转化纽带 全县以面粉、大米、粉丝、麻油、果品、蔬菜、水产等为主的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9家。面粉加工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19亿元;大米加工企业14家,年产值28.8亿元,本地原料利用率77.6%。饲料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8000t,年实现产值1.03亿元,利用当地原料比例30%。特别是面粉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龙头企业凤宝集团为首的全省最大的小麦面粉加工产业集群。

1.3.2 品牌培育增添了农产品的市场能力 全县172个畜禽、水产、蔬菜、林果、粮油等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三品”认证总面积38000hm2。粮油、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监测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追溯系统初步建立。“三品”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原料只有43.4万t,销售收入1.5亿元。蓝莓、粉丝、麻油、蒸谷米等4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5亿元,增速11.8%。家家乐米业通过研发、深加工生产的蒸谷米,市场看好,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将是未来大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3.3 农业新业态转型拓展了发展路径 近年来,全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现代物流、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充分利用凤阳的生态资源和大明文化及遗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产品,拓展农旅结合,举办“花鼓文化节”、国际树莓大会、小岗村葡萄旅游文化节、中国农民歌会、美丽乡村中国行、蓝莓采摘节、藤茶采摘节等独具地方特色和企业特色的节会。全县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种可开展休闲、观光、采摘、垂钓、农事体验、度假的生态休闲旅游景点有20多处,其中藤茶山庄获得国家级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大王府生态农博园获得省级示范点,市级示范点3家,农家乐经营户100多家。二是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御膳麻油、绿源粉丝、梅白鱼、刘府猪蹄、梅市盐水鸭、黄湾千张、健民蓝莓系列产品、刘府金庄粉丝、家家乐蒸谷米等一批特色产品深受旅游市场的推崇。三是建立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产品展示、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凤网农产品宣传交易平台,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广泛建设淘宝网门店,中都食品、御膳油脂、健民蓝莓、家家乐米业、绿源实业等一大批知名食品企业及美丽家庭农场、九天农业、蓝丰家庭农场等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销售产品。

1.4 园区建设强化了特色农产品发展“涵”的延伸 近年来,凤阳县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思路,坚持大企业引领、大园区承载、大合作推进、大项目支撑的发展模式,紧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园、高技术引领、高效益经营“四高”目标,连片打造、整体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建成小岗等规模以上现代示范区1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4个、县级3个,推动了凤阳县现代种养植业的跨越发展。全县各类示范区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9000hm2以上,农业总产值25亿元以上,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 主要表现在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品牌竞争力低。科技投入少,研发创新能力弱,融资困难,获得财政项目支持的资金规模小而少,企业扩大规模,转化精深加工成果、产业升级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发展。

2.2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凤阳县种植结构仍是以传统粮油生产为主,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品牌带动力不强,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还处于萌芽状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结构失衡、知识更新慢,尤其是针对特色种植业的社会化服务十分缺乏。

2.3 规模化经营与产品加工同步不足 目前,凤阳县“三品一标”农农产品认证面积为38000hm2,但相应的精深加工严重滞后,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大部分产品只能作为以原料方式出售,附加值极低,优质却没有优价,加工能力的滞后,这是该县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资金缺乏和用地审批困难 这是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和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凤宝的产业园、明达米业的米糠油、安天的速冻食品、健民的蓝莓深加工、家家乐的风味蒸谷米加工等项目建设,以及一些休闲农业建设主体等,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由于融资与建设用土等政策性制约而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3 对策建议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有力之举,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凤阳县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结合政策导向与凤阳县的“两区”划定、县情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协调领导小组。定期探讨研究解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和发展问题,出台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意见。二是加强小岗村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采取积极灵活的招商引资模式,引导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聚集,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改造升级、发展壮大,着力形成空间聚集、产业关联、专业协作、资源共享、服务配套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链条。鼓励以商招商,引导投资者投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3.2 重点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新业态 一是大力培育经营新主体。把扶持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休闲农业建设主体的发展摆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突出位置,选择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获得国家有关部门QS、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名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积极发展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包装、营销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导开发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休闲特色旅游加工食品,逐步构建重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提高企业品牌市场竞争力。三是借力拓展新路径。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特色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领域,开拓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乡村旅游。

3.3 注重整合资源,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美誉度 一是突出需求与规划。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要与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规划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业经营“两区”划定的框架内,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营销集约化、产品特色化”的要求对特色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二是突出资金与项目。整合各类农业投资开发资金、项目向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着力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明显、示范效应显著、带动能力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三是突出核心与重点。以区域内省市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名优品牌产品为重点,有效整合区域内加工资源,把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结合起来,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提升行业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企业知名度。

3.4 搭建推进特色农产品培育与产业化发展平台 一是解决好支持合力的问题。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项目、政策等优势要素,形成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投资合力。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三品一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发展的资金补助;充分发挥“政银担”作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用担保,给企业更多融资平台。二是解决好投资主体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境内外資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三是解决好金融服务的问题。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网点、自助银行、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打造“互联网+三农”金融服务平台,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加大利率优惠力度,投放更惠农信贷产品,增加对流动资金量需求大、周转快,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授信额度。

3.5 加强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一是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借助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聘请专家,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农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二是加强特色农产品产业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加工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提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与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三是加快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积极探索和创新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把产加销、农工贸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双赢。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凤阳县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