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掘和整理,以及对其他舞种的吸收和借鉴而产生的一个舞种,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表演形式。其中,“形”和“意”便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形”;“意”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01-01
中国古典舞做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一种延续,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也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所以在审美表现上,集中体现了精致细腻、刚柔相济、形意相随、技艺相融的审美特征。从具体方式和手段来说,则是以“形,,和“意”的完美统一共同铸就的中国古典舞重要美学特征。那什么是“形”,什么是“意”呢?
“形”是指一切事物的外部形态,这里指的是舞蹈外在动作的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段。包括体态、动作、造型以及所有诉诸视觉的外在形态。因为舞蹈作为动态艺术形象,它是以舞蹈艺术化或对象化的形式存在,以人体为物质材料,是以物质性为主要特征。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蹈作品内容的表达都是通过一定的外在艺术形态来表现的。它在具体内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是手、眼、身、法、步。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从舞蹈的外观方面看,呈现于欣赏者感官面前的主要是动作,动作是舞蹈艺术的语言,是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因此,中国古典舞不仅要表现在体态有着“拧、倾、圆、曲”以及“仰、俯、翻、卷”的曲线美,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它严谨的程式化动作和规范性的技术、技巧。
例如:手位有山膀、托掌;脚下有丁字位、踏步、卧鱼儿;跳有凌空跃、射燕跳等一些动作技巧。这些动作无论是身法还是技巧都有着统一的形式和规范要求。因为舞蹈动作不同于生活动作,在具体的作品中还要有和独特内容相符合的独特性格。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形”。在舞蹈作品中,对现有的舞蹈动作不可任意变形,对每一个动作必须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而,中国古典舞有着它特殊的外在“形”的构成法则与要求,要掌握“形”的特殊要求,就必须从手、眼、身、法步等规范动作开始,因此,如果没有好的外在“形”来表达,再好的内容都是不完美的。例如:古代敦煌壁画乐舞形象为中国古典舞的曲线美作了最好的例证。壁画中的舞姿造型多为头、肩、胸、胯、膝、足相应的异向拧扭,即“s形”。
所以说,“没有形,也就失掉了内在的内容”。说明“形”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因此,从审美的角度考察,人们之所以需要舞蹈艺术,也首先在于观赏或体验舞蹈“形”式美的审美要求。
“意”是中国古典舞中不能脱离的另一个概念。“意”涵盖甚广,是融括宇宙、生命、思维、运动等多重内容。“意”主要指意念、意识、意味、意象、意境等等。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是一种潜在的思想。而在中国古典舞中,“意”指外在动作中所含有的蕴意,是指支配人体动作和动态形式趋向,主要包括意念、意识和内在心理的感觉,当然还有舞蹈内在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它是舞蹈艺术整体塑造和整体表现的具体内容存在。
在舞蹈中强调“意”实质上是要求用想象力引导动作、支配动作。它是一切动作的的先导,同时也贯穿了形体运动的全过程。它既能使气息贯通,使“形”的运动和表现有充实的基础,又可使“形”按照严格的规范,以情感表演的需要去完成古典作品中赋予它的内容,达到形意相融,神态完美。“意”可以引导指挥“形”的活动范围,将每一个动作的运动部位进行细微的分析,在“意”的指导下去完成动作。
例如古典舞身韵当中的“提沉”就是靠“意念先行”用意念带动身体的流动,再加上呼吸的运用,让脊椎产生一节一节的运动。这样可以使“形”产生一种细腻的感和内在的韵律感。用“意”指挥“形”的内在情感,“以意领情,以情带形”可以引导人的想象力,根据不同的情绪和心理,根据不同环境的需要,进行各种想象,利用心理作用影响“形”的活动。而这种心理在辞海上说,通常指的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而舞蹈心理是心态与内涵的表达。由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而不是盲目的纯功能的完成动作。如果我们把舞蹈的结构体裁,概括为情调型、情景型、情境型、情節型等四种类型。我们从中都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类型的舞蹈,都是以内在的表现为首要核心的。也就是说舞蹈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途径和艺术手法,都是以表现内在心理的精神情感为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这种心理表现,不论是表现什么,都离不开表现人体内部心理的某种精神情感的,这种心理的某种精神情感也就是所谓的“意”。
中国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最初的表情达意,抒发自身情感的“手舞足蹈”;到宗教祭祀,即“制作礼乐”也就是“周礼”的歌舞制度,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首开中国古代雅乐的先河:再到所谓的“文舞”“武舞”及元杂剧戏曲的出现,直至近代的中国古典舞。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舞蹈历经磨难,几经沧桑,但要坚信,作为继承者的我们,一定能过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