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英
(昌邑市人民医院产二科,山东 潍坊 261300)
妇产科患者短时间内失去大量血液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因其进展速度致使患者面临着生命危险。临床治疗妇产科失血性休克需争取及早制定抢救方案,保障患者人身安全,降低患者因大量失血造成的身体机能损伤[1]。本文主要研究妇产科失血原因及其治疗手段,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失血性休克产妇病例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33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产后发生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5.6±3.9)岁,患者总失血量为(1310~3175)ml,平均失血量为(2417.26±473.75)ml。33例产妇中,有26名患者为初产妇,余下7名患者为经产妇。经阴道分娩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有12人,刨宫产手术后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有21人。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手段有:①输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人总失血量,以先快后慢的方式向患者输血,初步缓解病人休克症状。当无法确定病人具体失血量时,可先输入数量1500~2500 ml的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输入1000 ml的血液制品后,需要检测凝血性指标,若出现凝血现象需加输抗凝血药物。②补充碱性缓冲溶液,为防止患者在手术中发生酸中毒,依据动脉血气值数据,输入适宜的碱性缓冲溶液[2]。③药物治疗: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静脉滴注多巴胺和葡萄糖混合液,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初始值设定为15~20滴/分钟。患者长时间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心肺功能会严重受损,需要使用乙酰毛花苷经静脉注射,保护患者脏器,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时需要加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一天之内静脉滴注次数不能超过2次。④预防感染和体位治疗,根据患者休克类型可予以体位治疗,做好保暖工作,物理除湿,确认患者体温。体位疗法取得疗效不明显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药物以碳青霉烯类为主。
分析所有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可知,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其他原因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例见下文表1。所有经治疗后均已脱离生命危险,仅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因凝血功能障碍行子宫切除术。
妇产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血液大量丢失后,血容量过低会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中心静脉压降低、心动速率加快以及外周阻力大幅增加,重症患者血压、心率过低,体液酸碱失衡造成酸中毒。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他常见原因包括:经阴道分娩造成的生殖道裂伤、子宫瘢痕以及胎盘因素等。生殖道裂伤主要部位包括阴道、会阴和宫颈,子宫下段裂伤的情况较为少见[3]。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在子宫内或者胎膜粘连都会引发出血。此外,产妇过度紧张、孕期有合并慢性疾病以及使用镇静剂都会引起产妇产后出血。
表1 所有产妇失血性休克原因分析
临床治疗产妇失血性休克主要手段有止血输液、纠正酸中毒以及药物治疗,当产妇病情无法控制时需紧急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平卧姿势,保持患者体温正常同时给氧,对患者的出血部位的血管实施结扎,压迫腹主动脉进行止血后进行局部缝合,使用血管结扎和宫腔内填充棉条方法都无法止血时可行子宫切除术[4]。根据患者治疗途中的症状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有功能性凝血障碍,需慎重选择药物。此外,患者补充的血容量应大于总失血量,保证患者体内血红蛋白携氧量正常,预防患者因失血过量造成术后贫血,输血治疗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5]。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尿液量,尿液较少或者无尿时加用利尿剂。若患者在治疗的中并发心血管疾病,加用心血管活性治疗药物。当患者处于深度休克表现出心肌缺氧症状时,立即使用速效洋地黄急救。全部治疗手段中都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和其他类型并发症。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妇产科急性失血性休克,应全面分析患者休克原因,可有效控制并预防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治疗,可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