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钊 ,吴美芹,吕翠 ,马小明
(1.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50100;2.烟台招远市毕郭畜牧兽医站,265412;3.安丘市畜牧局262100)
自2011年以来,全国猪场伪狂犬病再次席卷全国,整个行业为之震惊,很多行业从业者为之困惑,利用gB-ELISA方法检测,gB抗体合格率几乎达到了100%,但确实猪伪狂犬病发生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有人说是毒株变异了,毒力变强了,现有的疫苗保护不住了;也有人说,现有免疫程序有问题,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猪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了。总之,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是发生猪伪狂犬病的猪场确实免疫过疫苗了;二是相同的疫苗,不同的猪场,有的发病了,有的没有发病;三是所有专家给出的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均是高强度免疫方案,增加免疫次数+提高疫苗有效含量,保护率确实明显改观。基于以上事实,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只有更换所谓的变异毒株才能保护吗?现有伪狂犬疫苗产品,调整免疫方案能不能保护的住?gB抗体合格率几乎都是100%,而且抗体值比较高,为什么还不能阻止野毒的感染?针对各个阶段的猪只,gB抗体合格率几乎都是100%的现状,如何利用gB-ELISA方法推荐首免日龄?
诚然,目前普遍认为,如果免疫某种疫苗,过去没有问题,现在保护不住或者保护率下降了,我们就会立体构象形成蛋白质),氨基酸没有变化,则蛋白质就不会变化,蛋白质不变,则血清型就不会发生变化,换一句话讲,基因型发生变异,则血清认为毒株变异了,对不上型了,需要更换毒株了,否则该病防不住。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通常讲的对不上型指的是什么?基因型还是血清型?准确来讲,是指血清型匹配,血清型匹配才能够保护。但目前的事实是很多人把基因型变化,产生了差异,就认为需要更换毒株了。在这里,笔者认为这是偷换概念,因为基因的变异甚至突变是时时刻刻发生的事,虽然有些基因发生变异,不代表氨基酸产生变化(3个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编码1个氨基酸,而1个氨基酸可能有多种核苷酸密码子组成,3个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其中第二位核苷酸、第三位核苷酸发生变化,可能编码的氨基酸仍然不会变,多个氨基酸形成多肽,多肽通过型不一定变异。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人过度夸大了基因变异的作用,或者是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强行差异化产生的结果。而异源疫苗这类产品,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如犬接种麻疹疫苗后能产生对犬瘟热的抵抗力;兔注射纤维瘤病毒疫苗后能抵抗粘液瘤病;或用同一种中某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如牛、羊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菌苗后,能使牛和羊获得牛型和羊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预防鸡马立克病的火鸡疱疹病毒 (马立克共3个血清型,1型致病,2、3型不致病,从火鸡分离的3型疱疹病毒对鸡不致病,对鸡马立克有良好免疫力)。异源疫苗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基因组有明显的不同,但可以编码成相同的蛋白,也就具有了交叉保护,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同种类病原,也可以有较好的保护。
图1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动态
图2 猪伪狂犬野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前,由于没有真正的变异毒株疫苗,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改变方案,在2011年之前,伪狂犬最流行的免疫方案是,母猪普免3次/年,仔猪8~10周,免疫一次。这种免疫方案也收到了非常好的免疫效果,当时伪狂犬的野毒带毒率极低,基本达到了可执行净化的标准了。但从2011年之后风云突变,却出现了伪狂犬大流行。尽管对出现伪狂犬再次大流行的原因有诸多争议,但给出的解决方案却惊人的一致:高强度免疫法:增加免疫次数+提高疫苗有效含量,虽然没有完全控制住伪狂犬的野毒感染,但抑制了野毒的蔓延,野毒感染率呈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从侧面证实了高强度免疫法的有效性。(图2援引齐鲁检测中心数据)
而目前高强度免疫法基本上采用:母猪 4~5 次/年,仔猪 1 日龄,喷鼻,35~70 日龄肌注二免,90~110 日龄肌注三免这种方法。而从另一个角度,采用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看,提高疫苗的有效含量完全可以保护野毒的攻击,从不同权威机构的结果看,疫苗有效含量在106.3~107.0TCID50之间。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伪狂犬病毒的毒力确实增强了,疫苗的免疫保护需要更高的含量了。
图3为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gB抗体、gE抗体检测结果,gB各个阶段的猪只抗体合格率几乎都是100%,而gE抗体也在45.5%~100%,gB抗体虽高,依然没有阻止野毒感染。该猪场检测结果基本反映了中国猪场的现状。在这里,很多人就很困惑了,抗体水平如此高,为什么还能发生伪狂犬或出现野毒感染呢?这也是炒作毒株变异能够让养猪场能够接受的原因 (毒株变异了,抗体中和野毒感染能力变弱了,所以抗体水平虽高,但不能阻止野毒感染)。我们需要科普的是,免疫伪狂犬疫苗,能不能保护得住伪狂犬病,需要看总免疫力水平是否足够高,不仅仅单指抗体水平多高,我们所讲的抗体主要指体液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主要包括gB抗体,gC抗体、gD抗体,而gB-ELISA主要检测gB抗体,也是伪狂犬产生主要中和抗体的中和位点,所以也不能完全代表体液免疫力,除此之外,总免疫力还需要看细胞免疫、黏膜免疫水平,换一句话讲,伪狂犬免疫力=体液免疫 (gB抗体+gC抗体+gD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目前检测方法,细胞免疫、黏膜免疫基本没有进行评估,如果体液免疫力高,细胞免疫力不足、黏膜免疫不足,则总免疫力依然会不高,依然会出现野毒感染,再者我们讲的体液免疫力高,主要是指gB抗体高,gC抗体、gD抗体,也是没有评估的,如果出现gC抗体、gD抗体不高,则也会出现体液免疫水平其实并不高的现象。所以会出现gB抗体合格率几乎都是100%,而且抗体值比较高,依然会出现野毒感染的现状了。从这个角度看,免疫伪狂犬疫苗能不能保护得住野毒感染,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就是最好的验证方法了,因为该方法考虑到了包含体液免疫力、细胞免疫力、体液免疫力的总免疫力了。
图3 2018年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如果执行现有的高强度免疫方案,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仔猪第一次肌注的首免日龄时间,因为由于母猪免疫次数,免疫的有效疫苗含量大幅提高,那仔猪的母源抗体势必也会比较高,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也会变长,猪场需要什么标准确定首免日龄呢?这确实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否则会出现免疫时机不合适,出现母源抗体中和疫苗毒的现象,人为造成免疫空白期,加速了伪狂病的发生。目前检测伪狂犬母源抗体持续时间采用较多的是IDEXX公司的gB-ELISA试剂盒,但通过检测gB抗体发现,各个阶段几乎是100%,面对这种现状就很更难确定首免日龄了。针对这种现状,如何利用gB-ELISA试剂盒指导生产呢?毕竟gB-ELISA是一种方便,快速、标准的方法,为此,很多权威机构进行过大量的摸索,也总结很多经验,其中,最能被很多学者接受的主要有两种方法,均是优化了gB-ELISA评价标准,使其更符合目前中国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这两种gB-ELISA试剂盒改进方法是:一是可以通过血清1∶40稀释检测,再执行S/N>0.7(阴性)的数量占整个检测群体20%~40%为最佳免疫时间 (与中和试验测中和抗体结果呈正相关)。二是正常按照试剂盒操作,执行 S/N>0.2(定为阴性,标准为0.7,提高了要求)的数量占整个检测群体20%~40%为最佳免疫时间。此两种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优化的结果,均是拉开了不同检测样品间的离散度,从而具有了区分意义,找到了合适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