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9-04-22 06:00朱慧宁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技能融合

【摘 要】本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厌学和教师墨守成规、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训练与日常课堂教学冲突等问题,提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并以“使用函数进行计算”教学为例,论述从“复习并引出新课,激发兴趣,指出重点—开展比赛,突破重点,接触难点,解决难点—小结作业,巩固知识”等环节实施“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赛·练·教”融合 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  成效 技能比赛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72-03

为了打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传统教学中学生厌学和教师墨守成规的僵局,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训练与日常课堂教学的冲突,广西中职教学改革改项目“‘寓学于赛,赛练促教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组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推行“赛·练·教”有机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全国一级等级考试”必考内容,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以学生动手为主。这种以实操为主的课程学生掌握起来容易上手,对就业有较大的帮助,但对口就业率较低。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鉴定反馈情况是:毕业生到企业后没有一门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理论知识也不够扎实,学而不专很难适应本地区计算机专业的需求。这反映出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存在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做,学生容易依赖老师,对稍难的案例无法自主完成,学习由主动变成被动,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容易造成教师墨守成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的技能大赛虽然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涉及面的问题:只能调动那些参加技能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与我无关”的思想;而且为了保证参赛集中训练的时间,还会牺牲学生的日常课堂学习。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成为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的提出

(一)“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的概念

基于“赛·练·教”有机循环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将比赛用于和学生密切相关的课堂上,不再局限于国赛、区赛、市赛等大赛,而是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实学生实践基本功。

图 1

1.以“赛”为基点。以学生的技能比赛和文明风采大赛为出发点,同时也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大赛和基本功比赛为出发点。

“赛→练→教”循环线:根据比赛的内容,制定出与比赛相关内容的课堂练习,教师使用这样的课堂练习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成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赛→教→练”循环线:以比赛促进教学,给教师指导的方向,促进教师提升自我,同时促进学校发展:要求相关的软硬件设备能够满足研究实践的需要,这样会促进学校改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最后教师通过教学方案制定更多高标准的练习,给学生传输新的知识技能。

2.以“教”为基点。具体如下:

“教→赛→练”循环线:让教学有目的性地服务于学生的比赛和教师的比赛,让教师在解读比赛的细节和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分解比赛,变成一个个练习,形成一个良好的模式,为比赛做好准备。

“教→练→赛”循环线:教学的改革让教学方法从典型可操作的任务转变成竞赛形式的模式,解决任务的方式不再是老师直接把步骤教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改变传统“教练”方法。

3.以“练”为基点。具体如下:

“练→教→赛”循环线:用练习的方式加强教学的任务实施,达成比赛效果。

“练→赛→教”循环线:将练习和比赛混合式教学,让学生有紧迫感,不再局限于比赛或者只是练习,综合性的教学更让学生的学习张弛有度。

(二)“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的创新点。

“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创新点如图 2 所示。

图 2

1.创新教学方法,把技能比赛引入课堂。通过实践“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教学,而是把完成任务的形式转换成竞赛。在课堂中把教学内容融入比赛,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是负担而是享受,对上课不再是讨厌而是盼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明显的转变,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有效地打破学生厌学的僵局。

2.创新练习方法,把比赛题库与课堂习题相融合。把单一的作业练习规范成比赛题库,使得整个教学系统化、条理化,练习的方法多样化。通过系统的练习,学生的基本功更扎实。而老师为了完成比赛题库同时能够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发展教育教学能力,而其他老师又可以从题库中得到借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便利。

3.创新比赛训练方法,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比赛选手。把国赛、区赛、市赛等大赛转换成课堂中的比赛,比赛训练贯穿到课堂中,竞赛不再是极个别学生的事情,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比赛,这样可提高大多数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为校级以上的技能比赛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下面以《使用函数进行计算》一课为例,探究“赛·练·教”融合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该课教学用时为 1 学时,教学流程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复习并引出新课,激发兴趣,指出重点

1.激励学生。出示争分榜,明确完成任务的形式仍是比赛。规则和以前比赛相同。

(1)利用“小组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互助学习。没有固定的组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比赛不仅在组与组之间,还在组内每个成员进行,让学习变得有趣。

2.学生复习演示。学生打开“简单的计算.xlsx”演示操作:用运算符计算出“身高总和”。以回答的方式进行复习:公式必须以什么符号开始?公式中的数据一般要引用什么?这种计算方法的缺点是什么?

通过复习,学生加深对公式的概念和使用情况的了解,发现用原来的方法来计算较烦琐,对新的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

3.教师引出函数。以计算“身高總和”为例,讲明计算范围是可以改变的,比用运算符的方法要简便快捷。

指出本节课的重点:用常用函数进行计算。

(二)第二环节:开展比赛一,突破重点、接触难点(计算范围的选择)

1.探索性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

(1)按照题目的顺序完成计算,当计算到“最高身高”和“平均视力”时发现问题:计算范围要重新选择,并根据提示和在“在线教程”帮助下尝试解决。

(2)组内间比赛:争当学习组长。组长巡视辅导,对本组其他同学作业进行把关。

(3)组组之间进行比赛:进争分榜。

2.学生演示。

3.学生小结(回答问题)。函数的要点:函数名通常用什么字母组成?所有的函数都要以什么开始?函数名和括号之间有没有空格,参数之间可用什么隔开?

4.教师规范小结。

(1)函数的格式 1:=函数名(参数 1:参数 2)(“:”是区域运算符,表示对两个单元格之间的区域进行运算)。

(2)列举 5 种常用函数

5.学生完善。

(三)第三环节:开展比赛二,解决难点

1.探索性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

(1)打开“函数练习.xlsx”进行计算,熟练函数的使用和计算范围的选择,当计算到“理科总分”和“文科总分”时发现问题:不连续范围的选择,并根据提示和在“在线教程”帮助下尝试解决。

(2)组内间比赛:争当学习组长。组长巡视辅导,对本组其他同学作业进行把关。

(3)组组之间进行比赛:进争分榜。

2.学生演示。

3.学生小结(回答问题)。不连续范围的选择什么键来实现?参数之间除了用冒号还可以用什么符号?

4.教师规范小结。函数的格式 2:=函数名(参数 1,参数2,……)(“,”是联合运算符,表示多个参数之间进行运算)。

5.学生完善。

第二环节到第三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化解成比赛任务来完成,它们的设计思路都是相似的:

第一,解决问题的顺序。学生自学—学生演示小结—老师讲评—学生完善。这样的顺序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第二,课堂中没有固定的学习组长,每位学生为了争当组长,就要和本组同学比赛,完成最好最快才能当任本次任务的学习组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学习组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学习组长可以辅导多数的同学,体现生生互动。老师只用辅导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

(四)第四环节:小结作业,巩固知识

1.小测验:为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巩固学习知识。

2.公布比赛成绩: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无限延伸。

3.布置课后作业:计算本节课小测验的及格率。

本节课采用“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是将课程的实践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子任务,再以技能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比赛不仅在组与组之间,还在组内每个成员进行。整个过程的时间安排紧凑,学生都很紧张兴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比较突出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老师以导演的角色把课堂设计成比赛,而把要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比赛任务,将练习和比赛混合式教学,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在娱乐中轻松化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真正运用了“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

四、收获与体会

(一)收获

在课堂上应用“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方面,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1.在学生技能比赛中成效明显提升。2015 年以来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一级等级考试”、市中级计算机操作员考证,通过率在 95% 以上;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荣获省级奖项 7 项,市级奖项 21 项。

2.有效促成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促进了本专业年轻教师成长,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活动、教案设计、论文写作,还是在指导学生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教育教学方面比赛中荣获省级奖项 3 项,市级奖项 14 项;总结出适用于实际教学的经验,撰写了较高质量的论文并发表;指导学生参加区、市级比赛,多次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参赛选手多次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3.在校内得到推广。建成的比赛题库在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效果理想,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便利;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多次在校内推广,其他专业课及基础文化课老师纷纷效仿。

4.辐射到其他中职学校。在区域内进行了经验交流,得到兄弟学校的认可,对其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技能大赛训练有较大的辐射作用。

(二)体会

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和教师都得到了提高。

1.打破传统“教练”教学中学生厌学和教师墨守成规的僵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把任务按部就班地教授给学生,对老师来说备课是省事了,可对学生来说枯燥的步骤很难引起学习兴趣,而且这样也容易造成老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把技能比赛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比赛不仅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还可在组内每个成员之间进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赛,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是负担,而是一种有挑战性的活动。竞赛这种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参赛,自己必须弥补大赛相关知识和比赛操作技巧,不断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2.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训练与日常课堂教学冲突的矛盾。为了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为了保证训练的时间,有时不惜停课训练,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学生对某些专业课程掌握不牢。而且只有极个别学生能参加这种高标准的比赛,大部分学生与此无缘。

将比赛训练贯穿到日常教学课堂中。教师解读技能比赛的细节和评分标准,有针对性地与教学大纲相结合,把比赛分解成各个教学任务,制定相关的课堂练习,教师依据该练习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参与比赛训练,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慧宁.“寓学于赛,赛练促教”教学模式改革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广西教育,2017(11)

[2]郑春华.“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5(10)

[3]陈小波.以赛促学—— 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计算机技能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破次元
融椅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