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兰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各项改革也在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现今教师的关注重点。上课的首先需要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因此备课的有效性与否和课堂教学效率直接挂钩,以此为主旨,谈谈一些浅知拙见。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备课
一、课前备“钻”
“钻”指钻研教材。教师的有效备课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教师教书的前提是教材处理得当。如果教材处理得不好,在课堂上就教不好。只有努力钻研教材,才能因材施教。只有教育者首先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都没有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没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容易产生歧义,使教学内容出错,不仅贻笑大方,而且容易将知识教错乱。
上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要先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字,请教字典。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这样我们才能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才会对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示范和帮助。其次,对要上的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之后,再参考教学用书,查找与课本相关的文献,对自己理解有误和偏差的地方进行纠正和补充。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必须要做到準确无误,马虎不得。
二、课前备“读”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读,教师要首先通过自我阅读感知课本内容,以便在课堂中学生提问时能进行指导。“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书,教师必然先读书,然后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指导。有时,教师良好的范读还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课前备“读”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自己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知道文章写什么。第二层次是读到能够体会作者意图,知道作者为什么写,是怎么写的。第三层次是读出自己的体会,发现指导学生读好的方法。只有教师和书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引导学生也和书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读有所获。另外还可通过录音、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听听别人是怎样朗读的,提高自己的朗读感染力。
三、课前备“生”
这里的“生”指的是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由于小学生受特定的年龄心理和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局限,我们不能强求他们按教师预设的方案去理解文本的内容,所以在备课时,还要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有效结合的最近发展区,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文本资源开发去促进他们对文本知识的内化和提升,从而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与课堂互动生成的和谐统一,优化课堂教学。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来到威尼斯,品读语言的过程,就像自己在“坐”小艇,一边欣赏威尼斯风光,一边还用摄影机“拍摄”一个个值得珍藏的镜头。《鲸》让学生当海底探险家,潜入海底畅游,与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对话,了解鲸的习性等。像这样的一些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除了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角色外,教师的语言也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能把学生迅速地吸引到对课本的学习上来。如教学《长城》时,介绍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军事防御工程,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伟大奇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结课时,语言也要注重一些教学艺术,完善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语言是否有效,还要仔细考虑教学语言的合理使用。
四、课前备“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与“问”有关,通过提问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
当前大家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课本,从课本中吸取有用的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课前围绕教学主题,精心设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曹冲称象的方法进行探究,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假如是现在,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容易碰撞出火花,发出许多奇思妙想。
课前备“钻”、课前备“读”、课前备“生”、课前备“问”这四步就是我认为比较理想的备课四部曲。本文中所写的这几种方式都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通过合理备课创设新型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更为自由的课堂中快乐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智慧性。我们都是行走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为了寻求更佳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秀华.浅析有效备课策略[J].关爱明天,2015(11).
[2]吴冰.浅谈有效备课[J].小学教学参考,2011(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