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洪涛:忙碌疲惫的人生是可耻的

2019-04-22 13:21
齐鲁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洪涛作家小说

用写作脱离面目模糊的人群

老四:你开始创作的动力或者灵感来源于哪里?

乔洪涛:我早些时候的写作,灵感基本来源于生活的记忆,或者阅读。最近几年,我发现灵感不可靠,真正的写作应该来自于思考和反复的理性斟酌。我的写作动力发生了改变,原来是发表和表达的成就感、创造的快感以及发表后的被认可感,现在是我要表达,要认识我自己,要梳理我和别人的生活和命运,写作不能停止,否则,自己就会陷入一种面目模糊的人群中,失去自己的个性和存在。

老四:自己作品中有哪一篇,因为创作过程之难忘,让你对其有特殊的感情?

乔洪涛:我的小说大部分来自虚构,因为我知道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也有部分小说来自童年的真实回忆和真实的生活经历。这些小说写作中,常常让我动容,甚至流连忘返。有一个短篇小说《灵魂债》(发表时名字是《十字样的路口》),写的是我的祖父母赶集卖羊收到六百元假币,又气又急一下病倒,我们大家分头花掉假币的故事。这个小说写得有些拖沓,但是故事有原型,里面的场景还原了我少年时候一家人温情和睦其乐融融共克困难的美好画面,所以写的时候,已经去世的祖父母形象时时来到我的眼前,让我迟迟不忍写完。后来我经常读这篇小说,每读一次,就仿佛与亲人重温一次相聚时光,就会觉得特别幸福。

我深知,“感动人”并不是好文章的唯一标准,震撼人才是。后来,我的小说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近的《饮鸽记》《蝴蝶》《百年好合》自己相对满意些。今年我要写两部长篇儿童文学,名字也起好了,叫《少年两匹马》和《捕鸟记》,写少年时候的故事,一想起来我就兴致勃勃按捺不住,但我还得憋着,再憋一段时间,一是让它再酝酿(这两个故事从有念头已经二十年了,但也许还不够),二是等暑假到了有了大把时间再动笔,好一气呵成。

老四:你是否有固定的私人写作习惯?

乔洪涛:不固定。特别是近年来,工作较忙,孩子又小,人也越来越懒,我写作的时间非常非常少。写作和其他艺术创造一样,必须是在闲适的时候,闲人,闲心,才能够写好,每日忙忙碌碌疲于奔命的人生,是写不好的;我也常常这样告诉我自己,忙碌疲惫的人生是耻辱的,但我控制不住,生活的裹挟力太大了。

老四:在你评价作家的私人尺度里,最看重的是哪一点?

乔洪涛:首先是作品,自然是作品,作品把作家都包含了,作家都隐身在他的作品里。其次是作家的气质和个性。比如,海明威的硬朗干练,马尔克斯的豁达幽默;比如,莫言张嘴就来的磅礴,张炜透露出的儒雅;比如贾平凹的士子气,郁达夫的沉郁劲,这都是我喜欢的。

老四:是否有一部文学作品,曾让你感叹,如果它是由我所写该有多好?

乔洪涛:何止一部?每一个真正的读者都会遇到这样的让自己“羡慕嫉妒恨”的好作品吧?高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贾平凹的小说《天狗》,也曾大段背诵过;大学时读到苏童的《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觉得那语言和艺术感觉真是没治了,由此开始了我貌似先锋的文学写作,并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西北望蒲苇》;后来是《百年孤独》《聊斋志异》《白鹿原》……近几年我读得比较多的是张炜先生的作品,经典的《古船》《九月寓言》等当然好多年前就读了,但他最近的作品《寻找鱼王》《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也是一部比一部精彩。其实,不光这些名家的作品,很多朋友的作品也常让我赞叹羡慕,比如,读了李师江的《中文系》和你的《后大学时代》我也深受刺激,写了一部《她们都挺坏的》。

写作的困惑永远环绕

老四:请你介绍一下最近读过的某本书。

乔洪涛:我最近读得比较杂,小说、历史、思想史、哲学,乱七八糟。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短经典系列,麦克尤恩、奥兹、吉列尔莫的小说,印象深刻。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几本散文著作,是美国自然文学经典四书,即《遥远的房屋》《醒来的森林》《低吟的荒野》《心灵的慰藉》,是程虹女士的译本。这四本书是继梭罗《瓦尔登湖》之后,人与自然,心灵与世界相通相融的真情笔记,场景真实,文字简约,静穆中有惊涛,平淡中有大美。这不是畅销书,但注定会是有品质的长销书。前不久百花文艺出版社好像是第一次搞了一个“自然文学论坛”,请张炜、周晓枫、李汉荣、马未都等做了一个演讲。自然文学在中国也在渐渐兴起,但不会像科幻那样一下子热起来,估计十几年之后,中国也会陆续出现这样沉静的作品,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是一个萌芽。这几年草木写作比较兴盛,但是很多都是知识普及,那种人与自然的融合、深度还不够。我也在尝试写作回归自然的作品,《大地笔记》《湖边书》《寂静的山林》都是尝试之作,但估计挺幼稚,还不够自然。

老四:2018年,你加入张炜工作室,并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对你有什么影响?我看到你最近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你感到现阶段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是上升期吗?还是会有瓶颈?难以突破的地方,如何解决?

乔洪涛:2018年,我矫情地把它定义为我写作的“元年”,是重新出发,重新开始的一个节点。一系列的事件,对我影响甚大。特别是有幸成为张炜先生的学生,得以近距离感受一位思想者、大作家的风范和人格,对我震动非常。成为签约作家,是荣誉,也是压力,也是借力逼迫自己在书桌前坐下来,认真写作,寻找合适自己的词语、句子,记录自己的发现、思考。这一系列的事件,你我幾乎都是共同参与的,每一次都同时在场,感受应该也差不多。

写作不会是直线上升的,过程总是螺旋式的。走走停停,永远没有尽头;瓶颈永远会不断出现。我经历过自发创作的阶段,那时候创作量大,发表量大,但是质量不行;后来丧失了信心,甚至出现过停滞。最近两年,对写作认识上清晰了些,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是不是上升期,自己不好说,只能说对写作认识越来越清晰了些。至于说到困惑,人物、故事、结构、语言……都是困惑,时时围绕着我。你也一样吧?这些问题肯定也是你思考过的,问我如问自己。共勉。

老四:作家可以培养吗?

乔洪涛:一般意义的作家可以培养,甚至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出来,但是伟大作家绝对不是培养出来的,如果说培养,也是山川大地、历史宇宙、自我感悟培养出来的。伟大作家伟大作品的诞生,天赋占三分之一,勤奋辛苦占三分之一,机遇命运占三分之一。缺一难成。

老四:除了写作之外,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乔洪涛:书法和绘画的才华,我喜欢这两样;对了,还有唱歌的才华,我崇拜那些很会唱歌的人。你写诗和喝酒的才华,我羡慕得很。

在历史狭窄幽深的通道里,在现实交错纷乱的小径上,他像一位跋涉而归的旅人,怀揣无限心事与记忆,时时回望故乡,又常常聆听故乡,他对故乡个人化感知很多程度上是用“耳朵”倾听、观察和记忆。用对声音的感知和塑形作为审美的桥梁,将广袤世界引渡到文学的奇妙时空。两种不同特征的声音之美及其所创造性地表征的复杂世界,可视为乔洪涛小说创作初步形成的声音诗学的重要内容。

顾广梅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忏悔和宽容是乔洪涛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就乔洪涛而言,他既有的创作已经使他在被普泛意义上认知的“80后文学”中具有了“非典型性”或者独特性,他所选取的这一主题或题材领域,也的确有深度开垦的空间,假以时日,乔洪涛定会有更大收获和成就。

史建国  山东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洪涛作家小说
漳河:洪涛百折向东流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洪涛:培养了世界上最挑剔的观众
Revised Fault Free Analysis Method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Smart Gr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