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
燕山脚下南口采石厂,我曾经工作、生活和学习、奋斗的地方,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1974年9月12日,是我高兴、难忘的日子。高中毕业插队落户5年后,我迎来人生的新起点——被招工到国营企业南口采石厂上班。我是南口本地人,在离家近、每月开支的国营企业上班,是我做梦都想的事。我放弃已在马池口小学当队派教师转正的机会,家人都支持我的选择。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刚进厂.厂里就给我们这些新来的工人发了工资和饭票。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农村出来没有收入,生活贫困、家有负担的年轻人来说,到点开支就是“天上下烙饼”。
那天,我们在财务科排队领工资。大家在项目齐全有工号的工资单上签字,然后用食指蘸上印油,将红红的手印摁在工资单上。“开支了!”大家奔走相告,左手攥着二十几元崭新的钞票,右手举着红半截的手指头,高兴!这是那个年代真实的一幕。
后来知道,那时的工矿企业都是“下开支”,就是先干活儿后给钱,每月月底才是企业发工资的日子,而那年工厂为我们这批新工人破例“中开支”——我們月中就拿到了工资。后来,企业也改为“中开支”了。
我们进厂3个月后,企业财务要求工人领工资一律用手戳代替红手印。我到南口街上唯一的钟表铺阚师傅那里,花两毛钱给自己刻了一个长方形的小木头手戳,这个手戳跟随了我多年。后来企业发展,我以工代干负责工会工作,兼管工会财务。那时,单位用的印章都是企业专门从城里公安局监制的刻章部门申请来的。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枚有机玻璃材质、上有“行云流水”图案的正方形手章,还有一枚是我爱人的玉石印章,有花纹图案,很少见,被我视为珍贵之物。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爱人经人介绍到昌平十三陵九龙游乐园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前去浏览,令我大饱眼福。含有高科技手段、呈现瑰丽海底景观的水下龙宫,大型游艇和快速摩托艇……尤其是那惊险刺激的“特特乐”动感电影,游客戴上有色眼镜,坐在运动座椅上随影片情节左倾右摇、上下颠簸,犹如身临其境。我爱人开支拿回的钱都是“机打”的工资条,我看着新鲜,因为那时大部分企业财会还在用人工手写工资单。
我退休后,常去南口邮局存取工资。随着时代的发展,邮局开始使用电脑办理各种邮政储蓄业务,我也办了一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绑定的手机卡,使用起来很方便。后来,我又办理了银联卡,出门消费不需要带现金,安全方便,真是“一卡在手,联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