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规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新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办学条件,构建一流学习环境
1.科学合理布局,打造美丽校园。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办学布局,2013年,宝泉岭管理局决定对局直小学进行整体异地搬迁扩建,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分为教育教学区、拓展活动区、健身运动区和绿化景观区,师生置身于花园式的校园中,感到无比幸福。
2.完善教学设备,打造科技校园。按照黑龙江省一类学校标准,小学建有万兆光纤为主干的校园局域网、闭路转播、智能广播和数字通讯系统;电脑、触屏电视、实物投影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40个;录播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国学讲堂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现代化的设备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完备的科技支撑。
3.美化育人环境,打造特色校园。学校精心设计校园文化,让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有思想,达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作用。孔子雕像昭示着求知、好学、善思、谦恭的育人之道;祖国版图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教学楼以读书育人为主题,展示了日常行为三字歌、美德故事、“局小之星”等励志系列,体现了“修德、笃学、求美、创新”的文化育人功能……
二、致力课程创新,聚合优质学习资源
1.突出教育主线,夯实基础课程。为了落小、落细、落实基础课程,坚持开展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四课”观摩和研讨活动,探索出了各具特色、轻松愉快、成效明显的教学方法。
2.立足树人目标,拓展德育课程。积极探索感恩、养成、明礼的教育方法,坚持开展传统文化、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竞赛、“核心价值观记心中”“好习惯之星”“最美局小少年”等主题活动;通过学习《三字经》《论语》等国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礼仪习惯;通过课本剧、弟子规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会“尊老、敬老、孝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去肉业、酱业、生态园参观和“田间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3.遵循兴趣规律,开发校本课程。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学校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教育,开设了科技、实践、文学、艺术和体育共5大类44种校本课,采取针对不同特长的课程群,以“自助餐”的方式,依据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习雅巧智、乐学善思、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和健康自信的品质。
三、积淀育人底蕴,铸就精神动力源泉
1.更新教育理念,彰显发展价值观。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和认真讨论、对照和反思,使教师们在“三个转变”上达成了共识,即教育活动要从知识至上向素养为重转变、知识核心向核心素养转变、教学者向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带来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上充满生机和活力。
2.注重团队建设,增强校园亲和力。一是保持干群之间和谐。要求教师做到的,班子率先做到,任何事情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二是保持教师之间和谐。创建教师间互相支持、合作的良好環境,使教师们都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事团队间的温情,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保持师生之间和谐。老师们爱学生如子,尊重、关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四是保持学生之间和谐。倡导同学之间多一点宽容、理解和友爱,少一些指责和埋怨。五是保持家校和谐。家长非常理解与支持教师工作,与学校亲如一家人。
3.丰富文化载体,提升师生幸福感。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如新年联欢会、“六一田径运动会”、“共筑少年梦”文艺演出、“校园文化艺术节”“环保科技节”等活动。学生表演的《大河之舞》在“哈尔滨打击乐节、新闻夜航进社区”演出中受到一致好评,百名同学参加了“省生态文明宣传晚会”“希望工程与爱同行”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学校的乒乓球队在垦区比赛中,囊括了男女单打及团体冠军……借此平台,学校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名校互动交流,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