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富
盐城市新滩盐场是新四军于1941年为解决盐阜抗日根据地民食军需,采用民办公助的方法兴办的盐场,取名“新滩”,与敌占区盐滩相异而名,亦有新生之意。1944年,中国盐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新滩盐场玉华所,素有“江苏盐场小延安”之称。
77 的发展历程中,新滩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着铁军建滩的足迹,在这块充满苦难、奋争、发展和希望的土地上,秉承着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创业精神,累计产盐600 多万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被盐阜抗日政府誉为“华中金库”。
但是,百年不变的主打产业,企业化办社会,致使新滩的经济掉队了。是改革,把新滩推入了大发展大进步的汹涌潮头,终使百里盐滩尽展英姿。
产盐,是几代新滩人的唯一产业,而产盐又是靠天吃饭,盐难产,盐难销,严重制约着新滩的经济发展。经济滞后,又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怎么办,改革是唯一出路,新滩人从提高盐田产出效益入手,对盐田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改活动,全面消灭了半截滩,完善了制保排,扩建塑苫池和兴建屯卤台等,全场大部分工区改成了塑料滩,使原盐产量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纪初,在“科技兴盐”方针指引下,新滩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了以“塑布垫层防渗、卤塘塑布苫盖、振动机械压实和新型节能机泵更新”为内容的四项创新工程,使全场原盐年产量稳定在16 万吨左右,实现了产量的飞跃。为提高一线产盐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97年,新滩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了彻底改革,全面推行了盐田大包干,就是以盐田地亩费为基数,实行吨盐公收,盐工产一吨盐得128 元,多产盐就多得钱,再也不是产多产少、原材料(成本)用多用少一个样。盐田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产盐人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狠抓成本管理,吨盐成本较过去降低了10%,原盐产量比年计划多产了4 万多吨。
积极改革产业结构,跳出盐业圈子,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是新滩进行的第一轮产业结构改革。1982年起,新滩利用广阔的滩涂资源和盐滩水面资源,先后开发、组建了水产养殖公司及冷冻加工厂、饵料加工厂,形成了对虾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1996年后,新滩人一方面改革经营机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全面实行虾塘承包责任制,把虾塘由集体养殖,全部包产到户、包塘到人;另一方面改革养殖品种,由对虾单一养殖改为青哈、蛏、蟹等新品种,实行鱼虾贝立体养殖。从2000年开始,新滩人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对养殖业又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对所属区域的荒滩、水库、低产盐田进行全面规化,分步实施,进行整体退盐转养,使全场的养殖面积达到了五万多亩,使养殖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新滩人采取承包方式,大走生态养殖之路,与饵料生产场家上市公司通威集团形成强强联合,不仅使地亩价格得到较大提升,而且大大降低了池塘的风险。
国家沿海战略开发为新滩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14年4月16日,盐城市委作出综合利用开发沿海盐田,划定紧临滨海港港口3 万亩(22 平方公里)的盐碱滩地为盐海开发启动区。工业新滩、开放新滩应运而生。到2018年,短短的四年时间里,通过新滩人的艰苦创业,玩强拼搏,投资30 个亿的人才公寓、职工俱乐部、邻里小区建成使用,“三纵五横”的“十路五桥”均已建成通车,具备了大型企业的入住条件。
四十年里,新滩人的思想在改革中不断解放,创新能力在改革中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企业强、盐民富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到2018年底,新滩盐场资产总额已达205亿元,企业管理运营水平和效益持续提升,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生产经营安全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新滩是革命老区,加之是企业办社会,子女入学、老人养老、盐民就医等问题,均由企业负责,而当时的新滩就产盐一项,且盐难产难销,企业本身资金紧缺,困难重重,根本抽不出资金来改善职工生活。盐工每月收入只在五六十元,而且要养活好几口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总工会将新滩的艰难总结为“十难”,直接上报到中央领导手中。
吃咸水脏水成历史。新滩人吃水,过去都是从地下打起来的,咸不必说,且有多种有害物质,即使这样,也只有住在场部附近的盐民才能吃到纯井水,住在方圆百里盐碱大地上的盐民,吃的水都是由人用船拖送到各产盐小组,近的数公里,远的几十公里,一船水从场部拖到盐民手里,河水漏进船里、杂物漂进船里,脏自不必说。水船到小组后,各家各户都将水储蓄到自制的水窖里,遇刮风下雨,盐民们就直接用河水煮饭烧菜。改革开放,使新滩的社会效益得到了不断发展,解决了新滩人吃水的大难题。改革开放初期,新滩利用自身效益资金,在远离场部的产盐小组挖打深水井,解决了就近吃用水问题。随后开始铺设自来水管道,做到各产盐小组都有自来水,解决了用水卫生问题。改革开放中期,筹集150 多万元,铺设管道,从地方水厂直接购水,改变新滩人吃井水的历史,解决了水质问题。沿海大开发后,新滩兴建了日产20 万吨的水厂,不仅彻底改变了吃水难问题,而且让新滩人吃上了达标水。
条条马路通盐圩。新滩的夜晚,虽没有城市那么热闹非凡,但宽敞的水泥路在五彩灯的照应下,显得尤其靓丽耀眼。“要说新滩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我看就要数公路了。过去弄点鱼虾上集市卖,得起大早了,肩挑手提,过沟过跳,要花上个三四个小时不说,不小心就掉到了河里。现在水泥路通到盐圩(新滩人把自己住地称为盐圩)人家,弄点鱼虾,骑上摩托车不出十分钟就赶到集市了,就是到连云港、盐城也就是两个小时的事。”一位以捕鱼为生的老人对新滩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这样评价说。
盐圩原来没有路。就拿拥有70 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新滩盐场来说,唯一与外界连结的一条土路,还是1939年上大潮后,原阜东县县长宋乃德带领军民在此筑的防潮堤(又称宋公堆),其他就别无它路了。盐圩人家赶个集市,上趟场部,都要在齐腿根深的芦苇、茅草、盐蒿丛中走上个十里二十里,遇有河道,不是走用独木板架起的大跳,就是趟河而过,溺水、被蛇虫叮咬,是常有的事,买菜购粮、领用生产物资,全部靠肩挑背扛,连自行车都很少有。要是遇上职工急病或发生灾害,根本无法抢救,只好听天由命。
建国后,盐场人民为了生产建设的需要,于50年代中期,围海筑堤,建设新盐场。有了海堤,虽说是有了盐场人自己的路,但海堤只是挡潮,给盐场人行路并没有带来方便。要想富,先铺路。1978年,首先自筹资金铺设了机关至化工厂的650 米的砖石路面,开了新滩铺路先河。此后,又不断投资,铺设了机关至各产盐工区的土公路,共有50 多公里。
本世纪初,新滩人为了引进外地客商投资,铺设了100 多公里的环场水泥路,并且路路相连,形成大连贯。2014年,投资1000 万元,对街道进行“五化改造”,4 公里主干道全面实施“白改黑”,同时投资200 余万元,铺设居民生活区小水泥路12 条,铺设下水道近万米。同年,新滩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综合利用开发沿海盐田的号召,对新滩产业区实施科学规划,兴建了“三纵五横”的“十路五桥”的公路网。使新滩场区连通国道228,沈海高速,省道226、327。
在盐场,开脚就过河,而盐场过去是没有桥的,只有跳,只是在人口居住较多的生产小组才会安装一管跳。盐场人家的吃、穿、用都是从跳上肩挑手提搬运的。一不小心就会掉落河里。特别是风雨交加的时候,过跳就是过“腊子口”。
1982年,新滩将新生大跳改建设为混凝土结构的拱形曲桥,结束了该场无桥的历史。随后新滩投资100 多万元,用于架设与之相配套的水泥大桥2 座,木质拱形桥4 座,钢架渡桥1 座,小水泥桥、闸、涵洞100 多座。逐渐淘汰了长期供人行走的大跳,有效确保了行人的安全。
2014年,新滩大开发给新滩的桥梁建设带来了大变革。“裕华西路大桥”“开发大道大桥”“铁军桥”等横跨百里滩涂,成为标志性建。
房子越住越宽敞。新滩盐民的家庭住房,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前,盐民住的是用大块干土堆砌起来茅草盖的房子,或土墙瓦盖、砖墙草盖,牛皮纸糊的窗户终日使屋内阴暗潮湿,人一进门就像钻进了地洞里,不小心就碰得屋里的东西四零八乱满地滚。一到阴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全家人只好站在雨地里,雨停天睛开始晾晒湿漉漉的衣物是常有的事,别提有多憋屈了。
为彻底改变一线职工居住条件,新滩从2000年开始,对产盐工区职工的住房进行维修,使产盐职工的住房环境得到改变,周围面貌为之一新。新滩盐民住宅小楼如雨后春笋,在新滩老区东西、南北两条各长2 公里的主街道全都由私人盖起了2 至4 层小楼。2014年,新滩开始对盐民住房进行棚户区改造,在临近滨海港区处兴建集居住、休闲、娱乐、体育锻练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盐民新区。到2018年初,建好住房1200 套,至此,新滩盐场已建盐民小区四个,人均住房面积超30 平方米。长年居住在潮湿平房里的盐民,喜气洋洋住在属于自己的独居楼阁,张张喜笑逐颜开的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美丽的百里盐滩是改革开放在新滩的硕大成就。
经济的发展,就是要让职工群众得实惠。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建设美丽新滩就是给老区人民的最大实惠。
历史是一条澎湃不息的长河,改革是一曲豪迈遒劲的长歌。站在新的起点上,新滩人正勇立改革开放的汹涌潮头,以铿锵的步伐迈向伟大的新征程,谱写壮丽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