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茹
摘要:本文针对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进行探讨,通过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学科归属、课程设置、实践课和理论课比例等现状的描述,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师知识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的现实状况入手,分析出我国高等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明、课程重复、缺乏应用课程、高校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欠佳等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建议高校增设特色课程和实用性课程,融合相似课程并加大资金投入,以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优化。
关键词:财务管理;应用性;课程体系;实践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现有的金融学、会计学和管理学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课程界限的具体划分存在着模糊不清的问题,如何在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中突出专业的特色和人才的培养优势,如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在市场经济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是各高校所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现状
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各个高校将都按照财务管理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作为立足点,但是在学科的归属上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模式:如财经类专业院校将财务管理专业划分为经济学的分支,作为会计学的下属,主要开设的课程针对会计学科;如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这类大学将财务管理划分为管理类,主要开设的课程涉及管理类等课程。
二、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归属不明确
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管理学的下属分支,但是在各个高校实际运作过程中财务管理的课程归属并不明确,部分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置为管理学的下属专业开设管理学相关知识,但许多高校将财务管理设为会计学的下属专业,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这样学科定位的模糊导致财务管理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失去财务管理最初专业设定的目的。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
在目前各大高校所设置的财务管理课程来看,存在着大量课程交叉重复,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存在最明显的课程交叉,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统筹与课程整合。还有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初,中,高的级别进行系统安排,但是有存在具体级次划分的不明确。
(三)现有体系缺乏应用性课程的设置
各个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的相关专业时都着重于强调理论性,常常开设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实践课程相对缺乏,较为单一,实训课程针对性不强,如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也是针对会计专业而专属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等实训课程课设较少。
(四)现有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
就目前各大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来看,高校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扮演着“主讲者”学生则是“听众”的角色,而且在对课程的评测也是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判断,学生将延续在初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问题,因此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究性,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学习仅仅流于形式上的考试。
三、改善现存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措施
针对现存各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应用型的财务人才。
(一)增设特色课程,凸显学科特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各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具体明确的划分,要从会计学和管理学中剥离,在学生学习掌握基础课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财务分析、风险投资、资产评估等方向的基础知识,并增加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
(二)減少专业课程的分类,融合相似的课程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存在最明显的课程交叉,在课本的选择和知识点的覆盖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环节,是课程重复的典型代表,因此各高校可以将知识进行统筹整合,将同属性的课程归为一类,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将成本的知识融入到管理会计中,并在讲解环节中强调企业的成本核算,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步骤和内容。
(三)增设实验性课程,提高实验课比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财务管理类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学院增设相关财务管理的实操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能独立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问题的能力。因此,今后高校在开设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时需要重点解决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重要合理分配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财务软件,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校外科研和创业项目,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玉英.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 (27).
[2]吴保忠,宫严慧.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