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陆175井钻井液技术

2019-04-21 07:06李蕾庞元平王俊
科学与技术 2019年6期

李蕾 庞元平 王俊

摘要:元陆175井是中石化部署在巴中地区的一口重点评价井,设计井深4720m。该井地质构造复杂,空气钻后井壁稳定性差;千佛崖组和自流井组造浆性强;沙溪庙组和须家河组易坍塌;雷口坡组石膏污染严重;三开裸眼段长,施工中钻井液井壁稳定技术难度大。通过使用聚磺金属离子钻井液体系和聚磺非渗透钻井液体系,配合现场钻井液施工工艺,保证了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元陆175井;空气钻;造浆;坍塌;聚磺金属离子;聚磺非渗透

元陆175井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笔山村二组,为中石化部署在该地区的一口重点评价井。该井设计井深4720m,实际完钻井深4710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为主要目的层,兼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大安寨段、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下沙溪庙组,主要是评价地层产能和获取地层参数,为附近层位下一阶段开发提供参考。

1  工程地质概况

1.1  工程概况

元陆175井使用Ф660.4 mm钻头进行导眼钻进,钻至井深40 m导眼结束,下入Ф476.25 mm导管于井深40 m;一开采用Ф444.5 mm钻头进行空气钻进至井深702 m,下入Ф244.5mm套管于井深700.8 m;二开采用Ф311.2 mm钻头,使用空气钻进至井深3238 m后转换为水基钻井液钻至井深3680 m,下入Ф244.5 mm+Ф260 mm套管于井深3677.62 m;三开采用Ф215.9 mm钻头钻至井深4710.00 m完钻,下入Ф177.8 mm+Ф139.7 mm的套管于4708.07 m完井。

1.2  地质概况

元陆175井自上而下发育地层为:剑门关组(0~490 m)、蓬莱镇组(490~1410 m)、遂宁组(1410~1910 m)、上沙溪庙组(1910~3310 m)、下沙溪庙组(3310~3670 m)、千佛崖组(3670~3905 m)、自流井组(3905~4320 m)和须家河组(4320~4720 m)。

2  钻井液技术难点

(1)剑门关组和蓬莱镇组地层砂泥岩软硬交错变化大,胶结性差,易水化剥蚀掉块产生井塌现象,造成大肚子井眼。同时由于砂岩颗粒小而分散性强,钻井液极易受到固相污染。

(2)气体钻井后,要替入水基钻井液,当井筒内的液柱压力突然提高,井浆中的小尺寸颗粒、自由水、将通过地层孔隙、裂缝迅速进入地层,加速地层诱导裂缝的形成,会导致井漏现象发生。

(3)空气钻后替入水基钻井液后,泥页岩地层会水化膨胀造成井眼缩径,甚至垮塌;且由于自由水的的严重流失,将在井壁周围形成虚厚的泥饼;同时伴随着泥页岩的水化膨胀作用,增加了阻卡和泥饼粘附卡钻的风险。

3  钻井液体系选择

3.1  钻井液体系配方

通过调研国内深井[1-3]和超深井[4-6]钻井液技术,针对元陆175井地层岩性,确定上部地层使用空气钻进,空气钻后采用聚磺金属离子钻井液体系;三开采用聚磺非渗透钻井液体系。

聚磺金属离子钻井液体系配方为:(3~5)%膨润土+(0.3~0.5)%金属离子聚合物+(1~2)%有机胺+(2~3)%聚合物降滤失剂+(2~3)%磺化酚醛树脂+(2~3)%海水降滤失剂+(1~2)%抗高温降滤失剂+(2~3)%形变封堵剂 +(2~4)%润滑剂。

聚磺非渗透钻井液体系配方为:二开井浆+(0.3~0.4)% 聚丙烯酸钾+(0.5~0.8)%烧碱+(2~3)%非渗透处理剂+(1~2)%抗盐降滤失剂+(3~4)%形变封堵剂+(3~5)%超细碳酸钙+(2~3)%海水降滤失剂+(2~5)%磺化酚醛树脂+(3~5)%白油润滑剂+(1~2)%有机胺+(2~3)%硅醇抑制剂。

3.2  钻井液体系作用机理

有机胺分子上多个独立的胺基可充填在粘土颗粒的晶层之间,并把它们束缚在一起,有效地减少粘土的吸水倾向,其抑制作用具有长效性,抗冲刷能力强,保证钻井作业结束后也具有长时间的抑制效果[7]

非渗透成膜封堵剂,在井壁岩石表面形成致密非渗透封堵薄膜,有效封堵不同渗透性地层和微裂缝泥页岩地层,稳定井壁[8]

形变封堵剂是沥青类产品,通过“软化点”机理,配合超细碳酸钙,封堵地层层理、孔隙和微细裂缝,达到稳定井壁的效果。

4  现场钻井液技术

4.1  空气钻后现场钻井液转换技术

元陆175井采用气体钻进至3238 m出现憋压跳钻,进行钻井液的转换。

(1)配制50m3高含油前置液,保证前置液的高黏度和高切力,提高钻井液体系的悬浮携带能力。前置液配方:井浆(聚磺金属离子钻井液)+5%的全油基润滑剂+16%的无荧光白油润滑剂+10%封堵防塌剂+2%的乳化剂。

(2)替浆时,先泵入高含油的前置液。再小排量、低返速地替入堵漏浆,逐步提高排量循环,减少压差,降低井浆动滤失量。

(3)替浆循环2~3周后,及时进行通井作业,以破坏顶替浆初期在井壁上形成的“虚、厚”泥饼,直到井眼畅通为止。起下钻过程中精心操作,防止缩径或粘附卡钻。

(4)替浆后,适当提高井浆密度,加大抑制剂、聚合物、降滤失剂和沥青质变形粒子类处理剂的用量,严格控制井浆中压滤失量在2ml以下。

4.2 二开水基钻井液技术

(1)在井深3238~3310 m(上沙溪庙组)密度维持在1.49 g/cm3左右。进入下沙溪庙组,逐渐提高钻井液密度,保持井眼内的压力平衡。

(2)钻进过程中随钻补充金属离子聚合物配制的胶液维护钻井液性能,保持钻井液体系的包被抑制能力。随着进尺增加,逐渐增大钻井液体系黏切,满足二开大井眼悬浮携带岩屑的要求。

(3)钻进中保持有机胺的含量在1%左右,保持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防止因泥页岩水化引起的井壁失稳。

(4)上部地层,使用聚合物降滤失剂控制钻井液滤失量;进入下部地层,逐渐加入磺化酚醛树脂和海水降滤失剂,控制钻井液滤失量;在二开底部,补充抗高温降滤失剂,控制体系的高温高压滤失量。

(5)钻进中保持形变封堵剂含量在1.5%,使钻井液体系能够在井壁上形成良好的泥饼,封堵地层孔隙和微细裂缝;进入下沙溪庙组,形变封堵剂含量增加至3%,增强钻井液体系的封堵能力;储备足够的随钻堵漏剂,防止井漏。

5  结论和建议

(1)通过采取高黏切强润滑措施,净化了井眼,保证了空气钻后井眼的稳定,为后续钻井作业奠定了基础。

(2)聚磺金属离子钻井液体系抑制性好,有效解决了千佛崖组和自流井组地层造浆造成流变性恶化的難题;并且体系封堵性强,保证了沙溪庙组和须家河组高压气层及煤层的井壁稳定。

(3)聚磺非渗透钻井液体系封堵性好,抗盐性和润滑性强,保证了三开长裸眼井段的施工顺利,钻进过程中井壁稳定,流变性好,起下钻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 苗锡庆,张进双,苏长明,等. 气体钻井转换钻井液井壁稳定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8,3,6(3):29-32.

[2] 王树永,裴建忠,向刚,等. 胜科1井大井眼钻井液技术[J].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6):37-39.

[3] 黄治中,杨玉良,马世昌. 不渗透技术是确保霍尔果斯安集海河组井壁稳定的关键[J]. 新疆石油科技,2008,18(1):9-12.

作者简介:李蕾(1983),工程师,硕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井工程专业,现从事钻井液和储层保护研究。

(作者单位:1.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2.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