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霜
摘要:政府采购是事业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一环,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的加剧,使得科学、有效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愈发重要,如何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已成为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文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为基础,阐述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原则,并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一、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概述
政府采购预算是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采购计划,即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本年度的日常开支、业务情况、人员配备情况等对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制定预算编制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从而获得最终采购计划的过程。政府采购预算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有利于事业单位合理分配资金,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不仅是事业单位进行资金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政府部门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采购预算管理,可以细化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职能,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政府对采购预算的管理,提升其科学性对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原则
(一)真实性与可靠性原则
真实性与可靠性原则是政府编制采购预算、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即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和可靠。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需求上报真实的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数额;另一方面,政府采购部门和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审批时要把握好真实性原则,严格遵循审批流程,避免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出现,确保项目金额真实有效、资金的来源可靠。
(二)政策性与实用性原则
政策性与实用性原则要求政府在制定采购预算之前,要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并将其与事业单位的实际预算需求相结合,使预算规划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避免造成资金分配的不科学、不合理,同时,面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对采购预算作出调整,提出解决方案。
(三)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
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是指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要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要考虑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又要兼顾不同部门之间的资金分配均衡,同时,还要时刻以实现共享资源为目标,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科学分配各项采购预算管理相关的工作,将采购预算及时发放到需求部门,防止重复购置资源现象的发生,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四)完整性和统一性原则
完整性和统一性要求事业单位在指定预算计划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整个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项目数量、时间和内容,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而且还要根据国家的统一标准进行制定,遵守国家的相关审批流程,防止出现超标准、超计划采购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政府采购的方式,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
三、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是当前进行预算管理的一大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个别单位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采购预算的重要性,而且不了解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度和本部门的日常收支状况,所以在上报采购预算时过于敷衍,甚至盲目编造相关计划,导致整个采购预算计划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
第一,存在漏报现象。由于采购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对采购的基本原则和采购目标不明确,导致个别项目未被纳入到预算之中。第二,存在虚假多报现象。个别事业单位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与资源,过度夸大采购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三,预算编制人员对政府采购政策理解不到位,将采购预算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货物和服务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预算范围的,将不在政府采购目录的采购纳入政府采购预算。
(三)预算执行不充分
造成预算执行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采购方式有漏洞。通常事业单位会选择分散采购的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由于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很难制定统一的预算标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采购易出现重复购置、更改采购档次和标准等问题,使得预算执行过程过于随意。第二,采购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其不按照规定手续和程序进行盲目采购,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第三,各部门之间的采购信息不畅通,临时性改变未能及时了解,造成了预算执行的不充分。
(四)采购过程的监督不到位
有些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工作或由临时部门负责,或由个人独自管理、无人监督,造成预算计划的制订过于随意,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还易出现徇私舞弊等问题。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管也流于形式,未能深入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过于表面,没能发挥监督的真正作用,加大了预算管理的难度。
四、改进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
事业单位对采购预算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采购预算计划不够详细、具体项目不明确、预算刚性不强等方面,这就导致了政府采购编制不合理、采购预算管理难度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作出相应改变。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让从业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自觉性,同时,加强对《政府采购法》、市场经济理论和部门规章等的学习,提升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大力提高和培养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其形成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等,使政府采购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廉洁高效。
(二)提升预算编制水平,构建全面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
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是指按照相关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制订采购目标的过程,是进行预算管理的依托和基础。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既可以提升采購工作的有效性,又可以降低购置与实际不符出现的可能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实践模拟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对于超标准的预算,坚决不予审批,对于标准范围内的预算,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审批,防范违法违纪现象。此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第一,制定采购预算的基本规章制度,即采购管理的实施细则、采购人员的岗位职责和采购流程等,做到凡事有章可循,量化管理,责任到人,切实保证采购的精细化管理。第二,制定预算管理的考核监督制度,该制度既包括对在岗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也包括各部门的详细职责,还包括了对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实施细则。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预算执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预算执行的结果对下一预算期的预算规划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加强预算执行要求各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做好衔接与配合,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执行,对执行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等,及时进行汇报沟通,避免双方信息不对称、预算执行不符合实际等现象的出现。
(四)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管体系
政府采购的监管体系主要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部分。内部监管是指事业单位内部的自我监管,通过设置预算编制、预算审批等不同的工作岗位和问责制度等,做到“管采分离”;外部监督是指政府财政部门、群众监督等多方面的监督,可采取预算审核、群众举报等手段形成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全方位监督。
五、总结
随着政务公开的透明化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各事业单位和政府采购部门要认识到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关注部门的收支状况、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各种因素,面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决策,同时,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从而让单位的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亚群.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8 (31):178-179.
[2]李艳.浅谈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问题及发展方向[J].财会学习,2016 (24):62.
[3]郭晓红.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6 (0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