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一民 徐 云
[关键字]冲锋衣 表面抗湿性 静水压 透湿率
冲锋衣是指采用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纺织面料,加工制成的用于户外运动的、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服装[1]。对于城市休闲一族(如普通的周末郊游爱好者)、专业探险、攀冰运动,它是户外运动的一种基本装备。
市场上的冲锋衣产品鱼龙混杂,商家在销售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夸大宣传,混淆标准、概念的问题。本文针对冲锋衣质量问题、宣传误区和如何提升品质等方面进行探讨。
冲锋衣起源于国外。近年来,由于冲锋衣的功能性指标要求较多,国家对冲锋衣产品的监督抽查并未普及,涉及到的区域也较少。笔者对该类产品近年的监督抽查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容乐观。
抽查依据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32614-2016《户外运动服装 冲锋衣》等标准要求,相关专业检测机构对冲锋衣产品的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表面抗湿性(洗前、洗后)、静水压(洗前、洗后)和纤维含量等12个项目进行了检测。从对冲锋衣的历次抽查结果中可发现,不合格率较高的主要涉及项目:表面抗湿性(洗前、洗后)、静水压(洗前、洗后)(包括接缝处的静水压)和透湿率(洗前、洗后)。
表面抗湿性、静水压、透湿率这些项目都是冲锋衣的主要功能性指标,也是商家用于市场宣传的常用功能性指标,均与冲锋衣的制作工艺和面料材质有关。
① 表面抗湿性
表面抗湿性是反映织物抵抗被水润湿的程度,其表征性指标为沾水等级[2]。表面抗湿性主要考核的是面料表面的拒水效果。要达到该效果就要对面料表面进行防泼水处理,即在面料表面覆盖一层特殊处理材料。该工序通常是在面料成品定型时加入防泼水涂层(DWR),从而获得耐久防泼水性能。使用DWR涂层的目的是使面料表面张力降低,水在滴落到服装表面的时候,可以形成小水珠或者直接从服装表面滑落,从而阻止面料吸收水分。同时,也使得附着在服装表面的异物(如油污)更容易被除去。市场上防水剂主流产品为碳氟化合物类防水剂和无氟防水剂。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层涂层会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测试中有洗涤要求,其本质是考量涂层的耐洗性,不至于让冲锋衣在洗涤一定次数后,就失去涂层的保护。
洗涤前抗湿性不合格可能是涂层厚度和密度不够,最终达不到防水效果。洗涤后抗湿性不合格可能是由于涂层与面料本身结合的牢度不够,这与面料的组织结构和成分有一定的关联。
② 静水压
静水压是反映织物抵抗被水渗透的程度,其表征性指标为静水压[3]。静水压不合格,即水迹已经透过胶条和面料,渗透到了内部。这可能是面料或者接缝处的耐静水压值不达标,引起渗水现象。
监督抽查中静水压不合格的情况较多,按部位分为面料和接缝处,同时要满足洗涤前、洗涤后的质量要求。
·面料
冲锋衣的面料为复合的多层结构,各层之间相互配合实现防水透气,同时,又各司其职保证衣服舒适耐用,把防水透气薄膜像汉堡一样夹在最中间。这层薄膜可以允许水蒸气在由内向外流动的同时,阻止外部水分子进入内部。没有薄膜,冲锋衣就跟普通衣服没什么区别了。面料静水压考核的是:在一定压力下,面料是否会被水完全渗透(压透)。其本质考核的是复合后的面料中薄膜和面料整体复合结构抵抗水压冲击能力的大小。
面料静水压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的薄膜强度或韧性不够,抵挡不了水压冲击。如果遇到洗涤前合格、洗涤后不合格,可能是由于上面提到的涂层消耗或薄膜复合面料本身不耐洗涤,洗涤后薄膜破损。
·接缝处
冲锋衣接缝处一般都是用胶条从内部热压封闭。热压属于加工工艺,接缝处的静水压主要应考量胶条材质和加工工艺这两点。
若胶条材质本身不能抵抗静水压测试中的压力,自然就会造成静水压接缝处项目不合格。胶条和面料的热压工艺或者胶条材质本身和冲锋衣面料反面材质不能很好地匹配,或者在热压时时间、温度和压力的调整不到位,就会出现胶条贴合不牢,洗涤前目测没问题,洗涤后有起翘,甚至脱落的情况,造成静水压接缝处项目不合格。
③ 透湿率
·洗涤前
透湿率是指人体散发的汗液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织物传导到外界,避免汗液积聚冷凝在人体与织物间的能力。其表征性指标为透湿率[4]。
透湿率不合格现象:直觉——体感闷。这是由于水蒸气一直无法散发,集聚在内部,造成内衣被人体汗水浸湿。
原因分析:冲锋衣的透湿率,考核水蒸气在24h内垂直通过每平方米面料的质量,测试方法引用GB/T 12704.2-2009《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蒸发法》,表征指标为透湿率,用g/(m2·24h)单位表示。监督抽查测试中,不合格的主要涉及的还是面料。
上述静水压中提到过的复合面料中的薄膜,其主流材料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基甲酸酯(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等材料制成。有些材料6.45 cm2(每平方英寸)的微孔可以多达90亿个,这些微孔的大小只有一滴水的两万分之一,但是,它们比一个水分子的体积大700倍。这样,薄膜就可以在防水的同时让汗水(汽)排放到薄膜之外。
如果采用的薄膜微孔过小,甚至是没有微孔结构的薄膜,就会造成透湿率不合格的情况。洗涤后的透湿率不合格原因:经过水洗后的复合材料可能会缩水或变形,或者洗涤后薄膜中的微孔堵塞,造成透湿率下降。
冲锋衣面料的功能性等级分为I级和II级,其中每项都需要分别测试并考核洗涤前、洗涤后的技术指标(见表1、表2)。洗涤方法引用国家标准GB/T 8629-2001《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洗涤程序5A,洗衣机3次洗涤后悬挂晾干。
表1 I级冲锋衣防水透湿功能性的技术要求
表2 II级冲锋衣防水透湿功能性的技术要求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到,I级的面料抗湿和透湿性能都远优于II级面料。
综上所述,表面抗湿性、静水压、透湿率的不合格原因大多是由于复合面料各个部分的性能和复合的匹配问题,加工工艺质量存在问题。希望企业能从这两方面提高产品质量。
一般的服装裁片之间是采用缝线拼接,而为了达到全防水的效果,冲锋衣的生产是采用拼缝防水胶条压制工艺来防止水从拼缝间隙流入服装内部,并且在转角处还会有补强工序。因此,胶条起皱、开裂和脱胶等现象会影响冲锋衣的防水效果。
冲锋衣的版型设计应符合人体活动和功能要求,建议将冲锋衣的袖子和肩部设计成整片,尽量避免设计垂直向上的肩部分割缝:一是避免分割缝长时间暴露在易淋湿的状态,从而导致防水能力相对薄弱的胶条在长时间受压下造成漏水;二是减少冲锋衣对人体活动的阻碍,让手臂上抬时受到的阻力更小,这对恶劣风雪环境中进行攀爬动作至关重要。
在冲锋衣的销售宣传点中虽有透湿功能,但这只是建立在防风、防水为主的基础上的,透湿性和防风、防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需要强透湿性,其防风、防水性必然差;如果需要密不透风,那就需要不透气。有些冲锋衣在腋下至摆缝处装有防水拉链,可以拉开,就是为在不易淋水且容易出汗的部位最大程度地增加透湿和透气性,增加服装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冲锋衣产品在宣传方面也是做足了文章,如“荷叶效应”、高防水指数,高透气指数等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词汇,令消费者眼花缭乱。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从标识上先判断出其专业性,是否标注准确的执行标准GB/T32614-2016,而不是为了规避冲锋衣的主要功能性指标,去使用类似的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或FZ/T 81008-2011《茄克衫》标准,并注意吊牌上标注的是I级或II级产品,若不标注清楚则默认为I级。
目前采用涂层+薄膜的冲锋衣成为市场主流。其中,第一道防线是最容易被突破的,因为涂层总是最先接触各种污垢,而且涂层随着使用和洗涤次数的增多而会不断减少。第二道防线则更脆弱,如果污垢进入薄膜,冲锋衣的防水透气功能很快就会失效。
清洗时要注意:
① 不可干洗
冲锋衣是不可以干洗的,干洗剂属于有机溶剂,对防水层有溶解效果。
② 专用清洁剂
使用专用的冲锋衣清洗剂进行清洗,无残留地去除薄膜上的污垢,在去污的同时不损害防泼水性能。
③ 补防水层
使用专业涂层恢复剂,对清洗后的冲锋衣进行重新防水整理,且经常补充防水涂层。
④ 避光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时要避免阳光直晒,以免加速面料压胶条老化、面料褪色。
消费者可以进一步要求销售方出示相关的检测报告,核对测试标准、项目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各种不专业的忽悠也就无可遁形了。除了从消费者角度对冲锋衣产品进行监督外,企业方也可以在生产、销售前,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来正确定位自身的产品,同时向消费者明示合格的、由权威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表示自身的专业品质,销售时也可避免一些夸大宣传。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对产品持续进行监督,共同维护产品的整体质量。最后,希望通过本文能对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一些促进作用,使冲锋衣行业能从粗犷型向专业制造型进行优化转型,以符合我国制造业转型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