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忠
摘 要 高校扩招所致,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由此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不断提高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而职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特殊成分对大学生的职业竞爭力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预期会对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一定得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竞争力 职业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1.082
Abstract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in the past. As a result, for a college student, it is essential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fession, career self-efficacy, as a special component,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deeper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explored.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fessional self efficacy
1 研究背景
学院顺利升格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无论对于教职工还是学生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现实状况。(1)学院学生质量不高,即使班集体中表现好的学生,也是矮子里拔高个;(2)我院现阶段作为高职大专类院校,国家大力重视应用技术型职业院校,但由于大背景因素,大专文凭处于劣势,也就是说学生中大部分信心缺失严重,自身定位不准确,我们应当把这一点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一大抓手。
另外,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得到有效进步,然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发凸显。劳社保部劳科所与新浪网共同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表明:应届大学生找到首份工作后约51%的选择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后数据显示达到惊人的76%,比例之高令人震惊。有关文献提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自我效能之间密不可分,在如此背景下开启研究和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大学生职业竞争力、职业自我效能感
2.1 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职业竞争过程中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可谓重如泰山。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专业知识和技术组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是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前提。这种因素使大学生在专业竞赛中能够在短时间内保持活力和经济价值;(2)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专业知识和技术如果说带给大学生短期的价值,终身的学习能力和长远的发展潜力则会为大专学生带来持续的个人价值和更多竞争力的筹码;(3)创新和创造力:创新和创造力是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是一个人价值得以更持久更深层次的实现。(4)职业素养: 职业品质不仅包括职业道德、精神心理品质和价值观,还蕴含大学生常规学习和实践中的行为观念、人际关系、团队协作意识等。
2.2 自我效能感的产生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将遇到其中某些情景,比如:好多人即使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在实践中的行为并不理想。这是由于内部自我参照系统的因素调节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常使用自我效能。Bandura(1986)定义了自我效能感:“个人对他或她是否可以进行某项活动的信念和判断。”
2.3 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Hackett和Betz一直在采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来研究这方面的相关问题。他们将自我效能的概念用来研究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性别差异。他们采取实验的方式,证实在传统男性职业中女大学生的低职业自我效能导致非传统女性职业的比例较低。为了更细致的进行实验研究,他们设计了衡量专业自我效能的量力表,从此将自我效能领域应用到专业领域,专业自我效能的概念应运而生。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我效能的具体含义是指个人在处理任务或任务之前是否能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感觉、判断和信念,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
2.4 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及具体来源
2.4.1 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最终建立和发展不仅需要个体内的各种心理精神因素,更关键的还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那么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归因:其实质上是在我们个体做一些事情时,我们会将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2)自我偏好:有些人喜欢他们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这会降低自我效能,反之亦然。(3)个人掌握能力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相信能力可以随实践改进,那么他所拥有效能感就会提升。(4)目标设定:所谓的目标设定是个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变量。目标设定是衡量个人能力水平和绩效完成水平的标准。实现预期目标将使获得优越感,这将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5)父母的支持:研究发现,父母对年轻人职业生涯的帮助将对这些年轻人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并对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6)社会环境:不好的社会环境因素对职业自我效能产生消极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思维定势和习俗等。
2.4.2 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
关于职业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点。(1)替代经验:当一个体遇到或体会到某个个体与自身水平相当时,个人也会觉得会成功,这会增加个人的自我效能。(2)言语说服:这种方法主要采用生理学中第二信号系统,提出建议或指导自己改变自我效能。(3)启发情绪状态:当遇到超出个体承受刺激时,一个人的情绪比较容易被唤醒,个人对信息能量的掌握程度是个体唤醒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就业情况,所以了解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职业竞争力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3.1 提升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培养力度
職业竞争力仅仅作为一个介质,但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影响职业自我效能便可以得知。但是,大学教育中专业自我效能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重视程度还不够。并没有意识到作为内在素质的专业自我效能感对于大学生是何等重要,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竞争力的态度,首要的需要改变教育者的态度,使之真正的精神成熟。
3.2 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强自己的职业自我效能的培养
大学生有必要加强其职业自我效能感。那么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如何提升呢,大学生应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个人归因方式从而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具体做法是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将其归因于自身内部不可控因素。再者,有效监控自我偏好,也就是说,你应该更多地关注你在活动中表现的一个方面;再次,你必须改变你所持有的能力观念,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断改变。最后,目标的设定,目标设定是工作绩效和自我效能之间的中间变量。因此,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有利于职业自我效能的发展。
4 建议
4.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整个教育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自主获得成功感。
4.2 发展性原则
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自我持续发展,克服急功近利,教育计划应体现发展性原则。随着教育过程的深入,学生的观念、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
4.3 目标原则
学生是有思想、情感和期望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有针对性,细致入微的教育,而不应该概念化或概括化。
4.4 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实现实施主体全员化,实施过程全程化、教育内容全面化、教育对象全体化。
在实施方式上,我们可以采取课程导入、专题讲座、教学渗透,自我反思等手段。具体的教育方法可以使用个人指导、小组辅导、范式指导、同伴支持、实践经验、模拟练习等手段。需特别注意,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近年来多元智力理论中比较突出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不难发现每一种天赋(智力)都可以成为学生成功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差异,积极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学生遇到困能时有效引导学生,使之获取成功,努力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增强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闫师欧.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 卢淋淋.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 郭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现代教育管理,2016(03).
[4] 朱茹华.大学生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关系[J].教育评论,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