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玉娟
摘 要: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管理办法被运用到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工作,有效改变图书馆传统管理办法,构建新型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此,本文将针对新时期下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形成与构建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務模式
图书馆创建科研数据管理办法以及服务模式是迎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能够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针对性、目的性与可行性,最大限度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现代化。
1 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相关界定
1.1 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
“科研数据”是运用数字形式对各项数据进行研究,能够将这些数据储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中,不完全以数字形式存在,还会出现一系列非数字的信息,例如传感器在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仿真数据,这种数据不仅可以用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还能够用声频形式或者是视频形式表达出来。因此,“科研数据”的数据格式不仅有文本格式,还拥有多媒体格式,能够以数据模型或者是软件的形式存在。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科研数据丢失,使客户服务具有多元化。
1.2 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
图书馆想要提升各项数据的曝光度,使数据拥有良好的传播性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公开各种客观观点,最大限度降低科研成本,有效满足科研资助方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就需要从科研数据着手,落实科研数据管理,构建科研数据服务模式,使图书馆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跨界服务,实现对图书馆的动态化管理。
2 创建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
2.1 创建良好信息技术环境
图书馆对科研数据实施管理与服务举措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为基础,创建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此,创建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是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创建信息技术环境时,需要得到来自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强有力的支撑。其中,硬件设备主要是指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软件系统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图书馆还需要做好信息共享理念的宣传工作,将互联网为载体,加强图书馆与学校、与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图书馆内部实施一体化管理办法,构建多为一体网络管理结构。随着科研技术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数字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被陆续运用到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中,有效降低科研数据管理成本,提升科研数据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创建科研数据管理的软件环境时,需要根据科研数据管理的实际情况,科学做好各项软件的搭配工作,将软件的普及应用为主,积极做好各项软件的推广工作,有效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提升资料传输速度,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
2.2 优化科研数据组织方式
图书馆创建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时,只有将各项科研数据资源有效的组织到一起,才能够实现对科研数据的有效利用。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对科研数据实施组织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机构仓储方式对图书馆内部储存进行组织管理;二是,运用数据门户方式对图书馆外部储存进行组织管理。其中,机构仓储方式能够对科研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为用户合法、正规的科研成果出版平台,用户不仅能够享受到存储服务,还能够享受到检索服务。数据仓储过程必定产生较高的运行风险,例如信息过时会延长科研数据的研究价值,扩大科研数据的使用范围,将原始科研材料完整的保存下来,且能够使用较高的时间。数据门户方式能够储存各种科研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够被储存到图书馆内部,还能够借助连接方式,将数据储存到图书馆的外环境,实现对某一数据的相关信息的全面整合,确保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的统一性与有效性。
2.3 提升科研数据服务内容
实现对数据的反复使用是图书馆对科研数据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活动能够严格按照用户对各项服务内容的需求度,将其分成直接数据获取服务和数据分析获取服务,使用户获取数据方式更具多元化。其一,直接数据获取服务。直接数据获取服务是图书馆为广大用户所提供的一项最基础、最简单的服务内容,这种服务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存储在图书馆内部的数据服务,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存储在图书馆外部的数据服务,这种服务方式与其他资源服务方式具有相同意义,是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服务活动的首要任务。图书馆可将直接数据获取服务为基础,进一步对服务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其二,数据分析获取服务。数据分析获取服务是一种间接获取数据服务的形式,这种服务方式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智力活动内容,通过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摘选,将科研数据同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巧妙的结合到一起,实现对图书馆数据服务内容的丰富与创新。现如今,我国图书馆数据服务活动尚未开启数据分析服务,但是这一服务方式必将是我国图书馆服务活动的重要发展方向。
2.4 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中,并对图书馆科研人员开展一系列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使科研工作者能够全面发展。从内容视角来看,科研数据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时,需要从组织、管理、共享三个方面入手,将数据组织、数据管理与数据共享工作全面落实到位,使科研数据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管理性与共享性。其中,数据组织主要涉及参考书目管理、同步控制、版本控制以及远程操作;数据管理主要涉及数据备份、数据鉴定、数据控制、安全管理、文档记录;数据共享主要是指权限制定、方法共享、元数据管理、标准制定等。从方式视角来看,科研数据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时,可通过普适性教育方法和科学化教学方法。其中,普适性教育方法能够让更多用户明确科研数据管理的意义与要求,并制定与之相适宜的管理计划;科学化教学方法是将单一领域为主体,通过完善配置,为用户创造一个具有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3 总结
综上所述,科研数据是当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一项新内容,图书馆创建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优化图书馆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的跨界服务,就需要积极冲破传统服务格局,注重对服务模式、服务方法的创新与改革,积极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链接服务,使用户能够以图书馆为媒介接触到其他领域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张琪.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23):160.
[2]李琳.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2.
[3]李晓辉.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37(05):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