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
法国人浪漫多情,男人绅士,女人优雅,自由的天性中充满激情与善意,应该从来不吝啬对别人的赞美吧。可事实并非如此。
2018年5月,因为工作原因,我来到法国里昂,租住在一户人家。住所的主人叫马克亚,36岁,是位大学教授,她带着两个孩子独自生活。儿子彼得12岁,女儿爱丽丝5岁。
彼得和爱丽丝对来自中国的我非常感兴趣。他们拿出学习本,让我写几个汉字,想看看中文是什么样子,于是我便教了他们一些日常中文。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听到两个孩子一直在练习着说“你好”“谢谢”“我叫彼得”,我很惊讶,隔了一晚上他们居然还能记住,而且完全是自己充满兴致地来练习。
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问马克亚用法语怎么说“你真棒”,马克亚愣了下说:“我们很少说这个词。”
“那你们怎么夸孩子呢?”我很不解。
马克亚想了一下,“我们不说没有实质性的赞美孩子的话。”她怕我没听懂,“比如说,彼得需要去做功課时,我们不会说你真棒,哄着要他去做,他做完功课后,也不会说你真棒之类的话,因为这些都是他应该完成的事。”
“那你们怎么鼓励孩子?”
“我们只会说,你画的这幅画的线条很好,很用心;或者你今天搭配的颜色很到位等等。”马克亚说,她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她从来没有赞美过孩子,只肯定过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成年人之间也不会就某人的表面去赞美。
成年人之间也不会去轻易赞美?我表示出了足够的好奇。
在公司,我每天都很勤奋,主要是想多学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还有就是想在上司雷欧和同事面前留下个好印象。一次,我所在的部门接到一项工作任务,限期在两个月完成。雷欧立刻根据我们每个人的技术特点,下达了各自任务。
为了技术项目能尽快完成,我熬了好几个通宵,搞了一个能大大节省时间成本的方案,交给雷欧。本以为能得到他的称赞,没想到他看了后,却云淡风轻地说了几句,就没了。而这时,一位同事向他咨询技术上的问题,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两个人研讨了起来。我只好无趣地离开。
这个项目我负责的部分,用时不到一个半月就完成了。但在总结会上,雷欧重点表扬了那些在设计产品中有所改进和创新的同事,并说,这是公司的骄傲,值得大家学习。我听了有点不服气,鼓足勇气,站起来怼道:“我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您交给的任务,节约了很多成本。”
雷欧听了并未生气,笑着说:“我们设计一款产品,不仅要圆满完成,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有所突破,技术更新换代,这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个人也会在技术方面进一步成长,这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你说是不是?”他的一段话,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细琢磨雷欧所说的话,他只夸了那些工作上认真钻研的同事,让人感到法国人不喜欢夸人,夸人就夸到实处,夸人只夸一厘米,夸得旁人心服口服,一点也不嫉妒。
与法国人接触久了,我认为法国人骨子里天生就有种自信,相对于赞美对方,夸奖对方,他们更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并滋养自己。这样,赞美也就自然而然,而不是去迎合别人,或者存有别的目的。
9月,公司将举办一次产品发布会,雷欧安排我和同事奥塞斯准备发布会的资料。工作量很大,也很繁琐,还要考虑客户的各种因素。我和奥塞斯偶尔意见不合,时有摩擦。
一天刚上班,我就和奥塞斯在安排客户的时间上起了争议。她认为重要客户应该安排在第一天,而我认为应该在最后一天,因为最后一天的闭幕会上,有重量级的嘉宾出席。我们各说各的理,有点剑拔弩张。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便去找雷欧。
雷欧分析利弊,认为奥塞斯的建议可行。既然雷欧决定了,我也便无话可说。回到办公室,奥塞斯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真诚地看着我说:“你的意见也有一定的说服力,有那么几秒钟,我都有些动摇了,差点说服了我,谢谢你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思路。”这是在夸我吗?我不知道,但听了心里很是舒服。
法国人赞美别人不会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我想,这也是他们自信的表现,只有自己足够的自信,才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光芒,否则赞美会成为迎合别人,会被别人的思想所妥协,所左右。
看似吝啬赞美的法国人,其实是最懂赞美的。
(一米阳光摘自《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