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兰
[摘 要] 正确疏导孩子心理,减少青少年轻生的悲剧已经成为家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性,正确疏导,确保孩子的心灵健康。让每一个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下都能积极、阳光、向上,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 心理教育;心灵健康
青少年轻生的悲剧每年都在上演,说实话,作为一名教师,每次听到学生轻生的悲剧,我都是痛心不已,并试图努力探寻背后的真相。看过、听过的多了,我突然发现,学生轻生悲剧背后的故事虽说缘由很多,但更多的是学生心理的问题,诸如过于自闭、期望过高、不善言谈、交际能力欠缺、缺少沟通、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等是引发悲剧的主因。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情感寄托与希望,更是民族、国家的未来,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智,健康的心理,养成与外界友好相处的能力,让他们面对挫折、困难时不迷茫,任何时候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不论是作为教育者、教育管理者,还是家长,一定要真正树立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确保孩子的心灵任何时候、任何境遇下都能积极、阳光、向上。
教育即人的教育,更是爱的教育。培养孩子,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灵与心态比考试成绩取得高分更重要。在大力倡導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今天,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因为种种原因,仍然跳不出“唯成绩论英雄”的狭隘思想与观点。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过上父母所期望的理想生活,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所谓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定向打造”,很少或根本不去换位思考,不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以责任与爱的名义让孩子自始至终负重前行。由于只注重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思想,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思想发生变化,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相继产生,日积月累,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育者,在教育、培养孩子时,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审时度势,合理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鼓励孩子学会走自己的路,塑造他们健康的思想与心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更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点拨,时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确保他们不偏离航向。对于孩子来说,走自己喜欢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获得尊重感,拥有自主权,任何时候,他们都会自我调控,即便负重前行,也会坦然面对。
拥有健康的心理,还要关注孩子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脚踏实地才会心灵释然,轻装前行。有人说,理想是海市蜃楼,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确,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很多悲剧的发生正是因为孩子不能够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一旦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打击,就承受不住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进而走上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要避免这种意外或悲剧发生,培养孩子养成与世界好好相处的能力,提升他们自我调控,正确处理、应对困境的素养,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学校教育中,我们都要利用各种主题活动、特定事件,灵活、巧妙地让孩子明白: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有些事情并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条条大路通罗马,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要明确告诉并培养孩子具有应对困难、挫折时另辟蹊径的勇气和力量;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里端正心态、冷静思考、善于沟通、积极交流;既要学会脚踏实地轻装前行,更要劳逸结合释放心灵。“说出来,你会更阳光”,这不仅是我们帮助孩子减压的温馨提示,更是拉近我们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万能“破冰钥匙”。
是的,有道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做的不是“越俎代庖”“量身打造”,而是尊重个性,正确疏导。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是因为我对你爱得太深。的确,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民族、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引导、培养每一个孩子与人为善,与世界和睦相处,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孩子的心灵永远阳光,任何时候都拥有健康的心理。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