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泰安研学旅行设计

2019-04-20 02:22宁淑同邓欧李亦秋罗娅
地理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泰安泰山研学

宁淑同 邓欧 李亦秋 罗娅

摘 要:研学旅行作为教育与旅行综合的新型实践活动,契合了地理核心素养要求。泰安研学旅行案例在研学目标、任务和反思活动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研学旅游实施明晰地域差异,提升区域认知力;开展体验性实践,培养人地观念;合作探究地理问题,发展综合性思维等,寻求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旅行;研学教案;泰安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浪潮中,中学地理课程为使新时代的中学生具备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必备地理思维、关键地理技能和良好品格,提出了新发展要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人地观念 、综合思维四大核心素养[1],使地理学科特有魅力和育人价值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

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研学旅行作为一项新兴的针对中小学生走出课堂的创新教育方式,在寓教于游中,引导学生不断调动、综合所学,了解新环境、触摸新事物。而《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的颁布,其目的就是借研学旅行落实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及全面发展。

本文在研学教案设计基础上,按照研学活动时间的先后顺序,以案例实施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研学教案设计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型课程,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看,是没有预设教材的;同时研学活动过程尽管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征,但也存在着复杂性与随机性。而研学教案的设置恰恰可将其教材化,复杂性简化、随机性降低,将有目的性的培养要求(如地理核心素养)贯彻到研学教育活动中。

1.研学教案内容

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学科特色及学生喜好需求等,学校地理教研组确定研学主题。地理教师和导游根据本次主题编制具有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研学教案,具体内容包括:设置研学目标,规划时间、路线,制定研学任务,评价反思等[3]。此外,还应强调注意事项,对资料文献、地理工具(如地图无人机)的准备等。

2.研学教案案例设计

以泰安为例,研学教案设计如表1。

二、研学旅行活动实施

1.明晰地域特征,提升区域认知力

(1)分析区域认知要求,提升认知。进入研学地域,地理教师和导游可介绍研学地的区域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数量、分布、种类特征),人文风貌等,引导学生结合事先利用网络、文献等收集的区域自然、人文资料,从区域视角分析研学地与自己所生活的地区之间地理现象的差异,知晓该地域的地理特征、区域文化等,深入理解地理区域性的内涵。区域认知力培育不仅需要中学生清楚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而且能认识和阐述地理事象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差异和联系[4],进而能解释评析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决策,体现地域认知的具体要求,提高认知。

(2)泰安及岱庙区域认知。泰安研学——第一站岱庙。进入泰安区域后,学生可结合文献、地图等工具有意识、直观地从区域视角认知岱庙所在地区——泰安市的地理环境:泰安取国泰民安之意,地处华北平原、鲁中地区,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地、平原、丘陵兼而有之[5],以旅游业发展,知晓岱庙于东岳山麓之下,地处缓坡,与登山入口——红门,直线相距1.5千米;浓缩2 000余年泰山文化于9.6万平方米的神府之内,是古代帝王封禅场所,且内有中国古代三大帝王宫殿式建筑之一的天贶殿等[6]。在熟知区域自然和人文概况后,地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在大尺度上先行分析泰安作为古代帝王封禅的区位条件和区位特征,如泰安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优越,通达性好,人口较多等;继而探讨目前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开发条件与模式,如开发观光旅游,泰山文化3D体验等。再在小尺度分析岱庙建立的相关区位条件:地势平坦、登泰山便捷、规划思想影响等。通过这样分析现实区域的类似问题,逐步培养中学生运用空间、区域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能力。

2.开展体验性实践,培养人地观念

(1)在“学游”实践中认识人地关系。钟启泉教授曾言:“脱离经验的知识不过是单纯的信息,而脱离了知识的经验不过是单纯体验”。在研学讲解中,教师要引導学生将自己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常识融入现实客观环境中,将抽象地理信息赋予现实的地理事象,让学生融入多彩的自然、社会。在“学游”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考察、调查、实验体验等地理活动逐步认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学会辩证看待自然社会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人类的发展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尊重自然演变的法则,学会剖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相关政策措施。

(2)登临“双遗”泰山,树立人地协调观念。泰安研学——第二站泰山。团队到达后,导游简要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在学生心中树立泰山崇高形象:泰山,古称“岱宗、泰岳”,集儒释道于一体,是古代帝王封禅的圣山,五大名山之首[5]。在7 700多级台阶的传统登山道路上,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松柏夹道,奇峰突兀;古代建筑随时映入眼帘,还有沿途历朝历代文人骚客所留的诗词歌赋,通过这些文化景观使学生理解其是人与自然“力”“势”互借的结果。站在岱顶,遥望远方,脑海中会顿时联想到“一览众山小”千古绝唱,不同时段可欣赏岱顶不同奇景,或早上的旭日东升、或晴朗下远方的黄河金带、或傍晚的晚霞夕照。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赋予和人文历史的积存,知晓泰山美景及文化是中华儿女倾心“打造”,唤起保护区域环境、景观意识,认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在攀登中,地理教师在具体讲解泰山地理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泰山的影响及泰山对人的教育、旅游等作用,树立人地协调观。如泰山的暖温带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7],自下而上,植被带分层明显,这正是由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海拔及人们种植、修剪活动共同产生的影响。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很容易知晓不同植被特征,如叶状。在登山途中和山顶,教师可通过裸露岩石,引导学生用地质锤、地质罗盘测岩石产状,结合现场进行教学,使学生知晓泰山是否经历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其构成岩石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并以寒武纪岩石最为典型等,同时可利用泰山石所特有的文化历史,增加讲解趣味性。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提升实践力的同时认识到泰山在地理生态、旅游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对人们的影响,唤起保护泰山地理环境的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

3.合作探究地理问题,发展综合性思维

(1)项目式探究与可测性思维工具。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合作探究环节,利用可测性思维工具,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力。

以项目式探究活动链接地理知识的研学旅行,使各小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及调动经验知识多角度发现、全方位分析地理问题[6]。在协作探究真实环境的问题下,结合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展现其构成要素,使之更直观地呈现地理知识要点间内在关系,更容易将新信息“同化”到学生原有知识认知结构中。以思维导图这种具体化、可测性的形式锻炼抽象的综合性思维,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影响关系,总结地理事物发展规律,更好地发展学生运用综合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能力。

(2)绘制泰山思维导图,发展综合思维。以泰山为例,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别探索泰山的土壤、植被等状况,如植被探究小组,可将泰山区域划分为山麓、中天门、山顶三个大致探测点。先在山麓地区找到植物优势种,结合泰山植物地理相关资料,再利用可识别植物的App,准确判断该植物种类、名称等。再依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使学生简单了解泰山山麓地区基本是落叶阔叶林(以栎林、刺槐林为主);在中天门左右,则是温带针叶林(侧柏、油柏和松林为主);在山顶,以落叶松和灌丛、草甸为主[7]。如遇不能判断的植物可拍照,采集标本,待回校后,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专家解决。完成任务后,在图纸上记录不同海拔的植被情况。同理,土壤的探究小组,可先在山麓地区的合适位置,挖掘宽1米左右的垂直土壤剖面,以挖到母质岩为止,分析探究土壤剖面结构、土壤酸碱性等,依次在中天门和山顶探究不同海拔下的土壤,探讨判断出泰山从低到高依次主要为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等[7]。待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可把植被与土壤结合起来,再联系气候因素等,最后绘制一张简易的泰山不同海拔气候、植被、土壤相联系的思维导图,直观展现泰山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以此方式锻炼学生运用综合地理思维的能力。依据泰山门票的路线图设计思维导图,具体如图1所示。

三、研学旅行评价与反思

研学旅行作为教育与旅行创新的结合体,目前还不能以统一的考核形式来检验中学生是否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但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本次研学目标以自律自评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估。

总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方式在研学领域积极开辟、探索,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此,我们还需要在“互联网+”(AR、VR)[8]及大量研学案例和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灵感,让学生在“学游”旅行中,学习更多有用地理知识,掌握更多关键地理技能,提升自我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曹孙峰,邓士木.例举地理“核心素养”必备方向[J].地理教育,2018(05):23-26.

[2] 申红燕.研学旅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路径[J]. 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0):71-73.

[3] 江正抚. 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研学旅行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學,2018.

[4] 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01):4-6.

[5] 佟敏. 泰山风景区环境景观分析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6] 饶宁.浅谈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与功能[J].教育科学论坛,2018(14):24-25.

[7] 郭泺,余世孝,薛达元著. 泰山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8] 赵怡.互联网+突破地理研学时空界限[J].地理教育,2018(07):55-56.

猜你喜欢
泰安泰山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Reflections about the Summer Camp of Shandong University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