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如琴
(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损害患者、护理人员而导致的投诉事件称为风险事件[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要求也随之提高。血液透析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透析效果,包括患者自身的因素和治疗本身的因素,所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提升风险护理水平。本次实验利用风险管理护理患者,临床效果较好。现有如下报道:
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55.63+13.2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57.23+11.26)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标准,且病情稳定,均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类障碍和意识不清患者;(2)肝肺功能不全患者;(3)心脏疾病、恶性肿瘤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用药叮嘱、透析前后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以无菌消毒为各项操作原则,医护人员规范流程进行手部清洁,保证菌落数正常和空气质量达标,规范处理一次性透析用品,水和管路均进行规范处理。(2)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分析可能引发的血液透析的风险,完善病房制度和各项操作流程,科学管理治疗前的消毒管理制度和告知制度。(3)建立严格的配血和输血的查对制度,对患者的个人疾病情况和血型进行严格的比对,把不同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存放。(4)枯燥、复杂和任务量大是护理工作的显著特点,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数量,合理安排值班人员,保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进行陪同治疗,同时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5)在护理过程中,强化对患者的细节护理。为透析治疗的有效率提供保障,避免出现护理漏洞,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6)加强管理血液透析过程,对穿刺部位出血点进行严密观察,严密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在注射肝素的时候,把握精准用量。
透析医嘱处理评分、透析室环境评分、透析护理技术评分三项,每项满分1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根据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人数+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
计数的资料数据用 (%)率表示,同时采用t检测,计量平均数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其次采用x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最后使用统计学SPSS21.0的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n/%)
实验组患者血液透析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不良反应率(n/%)
实验组患者的透析医嘱处理评分、透析室环境评分、透析护理技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2组透析医嘱处理评分、透析室环境评分、透析护理技术评分(±s)
表3 比较2组透析医嘱处理评分、透析室环境评分、透析护理技术评分(±s)
组别 透析医嘱处理评分 透析室环境评分 透析护理技术评分实验组 9.29+0.27 9.25+0.26 9.61+1.36对照组 8.39+0.75 8.36+1.23 8.69+1.23 t 8.275 9.544 10.758 P 0.000 0.000 0.000
护理质量与临床护理效果密切相关,实际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所以把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到临床护理当中,可有效提升护理水平[2]。重症、病急是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所以针对这些临床特征展开相应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重点分析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并完善相应的管理环节,达成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的护理目标[3]。本次实验中,实验组血液透析不良时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透析医嘱处理评分、透析室环境评分、透析护理技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利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