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柠靓,陶祥令
(1.徐州铜山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2.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护士的一项常规工作,关系到使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配合手术的进行,同时提高医院医患“亲情化”、“满意度”的直接途径,越来越多得到医院管理的重视[1-2]。国内外手术室制定专科护士管理体系中,将术前访视视为手术室护士的本职职责之一来考核。为提高手术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认知度、需求度,强化术前访视效果,构建新形势下的术前访视服务模式,文中分析了我院手术室近二年实施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讨论了如何构建术前访视服务模式的关键环节,为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100例(男62例、女38例),某科病房四肢创伤住院患者,年龄20~60岁(经统计年龄基本满足34.18±12.82),患者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统计患者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的疾病与缺陷,无严重焦虑,无严重心肺疾病,需行手术治疗者。
根据本院手术期拟定护理内容,同时参照相关文献[3]自行设计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对术前访视的认知、访视的方式、访视的内容、访视过程不畅原因等5大条目 26个项目。
问卷通过患者出院1周内,发放给手术室专科护士填写,再由护理部设定地点统一收回。手术室专职护士休息时间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累积发放问卷56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为75%。调查所获得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学分析。
担任术前访视的护士都是专职、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业务能力优秀,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沟通技巧良好,对术前访视调查过程规范。通过收回有效问卷的统计,32%认为访视应由专科护士担任,68%认为访视应由其他人员(麻醉师、主刀医师)担任。其认知及存在困难调查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知及其存在的困难情况(n=42)
通过表1分析看出,90.48%的手术室护士认为“有必要开展术前访视”,仅64.29%的手术室护士表示“愿意进行术前访视”,仅57.14%的护士认为“术前访视需要相关知识培训”。
基于前述的认知,手术室护士针对开展术前访视的意愿不够强烈,这与其工作内容的繁杂、工作压力、角色定位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为配合手术过程的器械和行为,认为术前访视不属于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
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和新护理理念的提出,手术室护士的角色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其角色定位不断完善,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患者术前情况有成分的了解,术前访视也已成为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4]。术前新模式的构建尤为重要,按照新模式下规范的术前访视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具备以下内容:
(1)信息化查阅患者的病历,充分了解患者术前准备情况、身体指标、检查指标;
(2)患者家属心理辅导,分担患者手术前期的心理负担,为访视期的心理护理作准备;
(3)访视患者,护理—患者双方介绍了解,增加互信;
(4)丰富术前访视的内容,可增加视频、音频、传统图片和文字等多样化的宣教。
手术作为临床中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直接造成治疗参与方患者的心理焦虑和负担,也会进一步影响手术对患者的实施效果,甚至造成双方非必要的医患纠纷。开展术前访视工作是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使之对手术治疗方式产生良好的融合,消除思想顾虑。
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术前访视统计数据的获得,传统术前访视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包括主观认识的不足和客观条件的约束。手术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客观上他们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被动的接受术前疾病治疗手段、时间及康复方法,在访视过程中需要使用倾听、触摸、引导、安慰、解说、同情、鼓励等交流方法,缓解患者的心理不适,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消除其恐惧心理。主观上术前访视显著增大了手术室护士工作内容,基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工作过程繁琐,不少医院术前访视只能主观上选择开展,内容单一、操作过程亲和力缺乏,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医院应主观上重视此工作的重要性,对专科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沟通培训和技巧训练。该工作模式需要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进一步解放护理人员工作约束,条件允许的医院可设置术前访视专业护理人员,从手术准备期、实施期和康复期进行全过程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