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润钻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广东 佛山 528000)
产时子宫外手术指的是剖宫产同时对胎儿手术,其重要前提为不阻断脐带维持胎儿-胎盘循环状态[1],受手术、麻醉、手术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术中易出现低温现象,增加术中大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缺陷胎儿27例,为观察组,胎儿缺陷类型:颈部巨大包块6例,先天性膈疝13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8例。抽取同期27例产时子宫外手术胎儿为对照组,胎儿缺陷类型:颈部巨大包块7例,先天性隔疝14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6例。
两组均给予胎儿生命体征监测等相关护理干预,两组不同之处在于术中保温处理。
1.2.1 观察组加强手术间环境与综合保温干预,调节室内温度28℃,湿度50%~60%,术中输注液体、冲洗液加温到37℃。产妇、使用保温毯,胎儿非手术部分用无菌的大血垫覆盖保暖,用40℃温盐水血垫包裹脐带保温保湿,及时更换包裹脐带的湿血垫,与宫内环境相适应,术中用电子测温探头监测胎儿体温,持续监测胎儿的心率,血氧、体温的变化。
1.2.2 对照组常规干预,手术间温度设置同观察组,术中液体输注经恒温箱加温至37℃。
通过体温表对两组胎儿手术开始时、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30min直肠温度测定;记录两组胎儿低体温(即直肠体温35℃及以下)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及胎儿术中出血量;术后取脐带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术期胎儿体温变化两组胎儿手术开始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30min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时间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胎儿围术期体温比较(±s,℃)
表1 两组胎儿围术期体温比较(±s,℃)
组别 手术开始时 术中 手术结束时 术后30min观察组(n=27) 37.22±0.14 37.10±0.24 37.08±0.22 37.12±0.17对照组(n=27) 37.20±0.16 36.32±0.25 36.25±0.23 36.21±0.18 t 0.489 11.695 13.550 19.098 P 0.627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低体温发生情况观察组胎儿无低体温发生,对照组低体温发生3例(11.11%),两组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产妇及胎儿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产妇、胎儿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胎儿分娩后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s,mL)
表2 两组胎儿分娩后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s,mL)
组别 产妇术中出血量 胎儿术中出血量观察组(n=27) 220.36±124.57 10.65±9.00对照组(n=27) 316.49±136.46 16.26±10.13 t 2.703 2.151 P 0.009 0.036
2.4 胎儿血气分析情况观察组胎儿出生后脐带血P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血P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胎儿出生后脐带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胎儿出生后脐带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组别 PO2(kPa) PCO2(kPa) PH值观察组(n=27) 2.15±0.82 6.35±0.68 7.30±0.06对照组(n=27) 2.04±0.65 6.83±0.92 7.29±0.06 t 0.546 2.180 0.612 P 0.587 0.034 0.543
本研究产时子宫外手术中保暖措施对胎儿体温的影响,给予手术间环境与综合保暖措施后胎儿术中、术后体温明显高,表明产时子宫外手术中加强手术间环境与综合保暖措施干预能有效维持胎儿体温正常。同时观察组无低体温发生,而对照组低体温3例,虽然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也表明术中保暖措施实施能减少低体温发生,术中综合保暖措施能明显减少产妇及胎儿术中出血量。
脐带血气分析主要包括PCO2、PO2、PH值等指标,本组两组胎儿PH值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均在7.20以上,表明胎儿可能存在酸中毒、缺氧等症状。
术中综合保暖措施干预维持胎儿体温正常,显著减少产妇及胎儿术中出血量有关。
综上所述,产时子宫外手术采取手术间环境、综合保暖措施能有效维持胎儿体温正常,避免或减少低体温发生,减少产妇及胎儿术中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