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念开,朱万芳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江苏 苏州 215002)
ICU病房患者多因严重疾病或病情危重入住,因身体疾病导致患者精神烦躁、神志不清,不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也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多采用身体约束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对ICU病房患者进行动作约束,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会引发相关侵权行为,并且也会约束过紧导致不良事件发生,为临床身体约束带来了挑战[1-2]。国际上相关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对身体约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逐渐缩减对ICU患者身体约束的意义,并且也得到临床中的广泛认可;国内对于身体约束控制的实践报道较少[3],相关的制度和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018年我科尝试规范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ICU2018年1~3月、2018年7~9月我院ICU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3月治疗患者均采用约束工具,共88例设为对照组,身体约束天数492天;男46例,女42例;年龄23~89岁。2018年7~9月使用约束工具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约束天数307天,男39例,女23例;年龄:28~89岁。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成立专项小组,修订ICU患者身体约束规范
成员由科内带教老师、护士长、护士等组成,小组成员制定身体约束缩减行动计划.
1.2.2 开展身体约束相关系列培训
身体约束专项小组于2018年4-~6月对ICU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1.2.3 推行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
在电子病历中嵌入结构化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高危患者电脑逐级上报,每月开展患者质量控制,形成常态化,对患者进行监测,记录身体约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持续改进。
1.2.4 提供身体约束替代措施:①建立安静、可靠的诊治环境;②为患者提供多种定向包括时间、空间等;③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患者允许触摸管道;④保持患者时限内无管道和设备;⑤可让患者手中保持握持物件;⑥对患者焦虑、躁动、疼痛进行评估。
1.2.5 医护共同评估患者病情,通过优化镇静策略 、尽早脱离机械通气、早期开始运动康复训练等尽量减少身体约束的使用。
包括身体约束使用率、非计划拔管率。
研究得到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组间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实施护理干预前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拔管率指标的对比分析(表1)
表1 干预前后ICU 患者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拔管率等指标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ICU身体约束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与实施前ICU患者自发性非计划性拔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本次结果显示,干预前ICU身体约束使用率为44.32%,规范化身体约束管理对策实施后约束的使用率为33.59%,比陈璐等[7]、朱胜春等[8]研究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结果低(45.7%,39.04%)。通过成立约束专项小组修订身体约束规范、加强培训、推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制度落实等措施来改进约束管理,既能降低身体约束率,又能保障患者安全。
本次结果显示,干预前与干预后非计划拔管率无统计学差异。有研究指出ICU护士经常使用身体约束的原因是他们不能预知患者的病情或是他们认为患者有拔除气管插管的风险[4],身体约束已经成为非计划性拔管的一个危险因素,约束工具在ICU的应用并不能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5]。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应用相关约束工具解决身体约束问题,从而降低对患者身体伤害。
通过成立约束专项小组,修订身体约束规范、开展身体约束相关系列培训、推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制度、提供身体约束替代措施、医护共同评估等措施,规范了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身体约束率下降,同时非计划拔管率无明显变化,在临床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