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丽,王友艳,宋 敏*
(沈阳东北国际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方案。本研究旨在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更好的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本研究期限为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对市辖区医院收治的接受人性化护理的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患者作观察组,另选同期接受常规护理的颅内栓塞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18例,年龄13-67岁之间,中位年龄34岁,平均年龄(37.2±4.6)岁;病情程度,有轻度患者15例,中度患者18例,重度患者13例;CT Fisher分级2级者21例,3级者15例,4级者10例;平均手术时长(2.4±0.5)h。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20例,年龄12-68岁之间,中位年龄35岁,平均年龄(36.8±3.4)岁;病情程度,有轻度患者17例,中度患者16例,重度患者13例;CT Fisher分级2级者20例,3级者17例,4级者9例;手术时间(2.6±0.7)h。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经头颅CT、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排除标准:(1)年龄超过70岁者;(2) 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恶性肿瘤、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者;(3)对手术耐受性较差者。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心电监护,监测基本生命体征,指导患者进行神经、肢体功能锻炼;嘱咐患者排便时注意不可过于用力以免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
1.3.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术前护理,自患者入院开始,即开始加强护理,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尽可能使房间内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在22—24 ℃之间,每天注意开窗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注意控制病房周围噪音,使患者能够有安静的休息环境。此外,术前即应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的介绍该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优势及以往康复案例,使患者相信治疗后多数患者能够康复,帮助其竖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2)术中护理,患者入室后,使其身心放松,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处置突发状况。(3)术后护理,手术后,加强按摩,放松肌肉,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每天2次,每次时长15 min,以缓解术后疼痛。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 录入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差异,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差异,均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根据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疾病,其发病凶险,一旦动脉瘤发生破裂,开始出血,将造成严重后果。随着近年来显微导管和栓塞治疗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的推动了介入栓塞治疗术在临床多种疾病中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出院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此外,对术后并发症的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是相对于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制定护理方案,积极处理术后出现的异常状况,从而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合上述分析,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