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型绿地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初探
——以怀柔城南森林公园为例

2019-04-20 01:44侯惠珺于志鑫
北京园林 2019年1期
关键词:怀柔森林公园群落

侯惠珺 李 林 于志鑫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100081

1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畴

1.1 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Urban Forest)”一词最早由美国肯尼迪政府使用,后出现了包括“城市内及人口密集的聚居区域周围所有木本植物及与其相伴的植物, 是一系列街区林分的总和”(Gboster,1994);“城市周边与市内的所有森林”(德国Flack,1996)等一系列概念。国内学者对其定义则更加多样,目前没有形成统一、公认的标准定义[1]。

本文所指“城市森林”是专指北京市近年开展的城市森林型绿地建设工作,因此,根据《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中的定义,是指具备森林的景观外貌及结构特征,以高大乔木为主体,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能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兼顾休闲游憩功能的种植形式[2]。

1.2 研究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森林类型的项目,其在群落形态、树种选择、养护管理等方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园林。研究内容是植物景观改造设计,不只是白地上的新建植物景观设计,更强调对现状植物景观的“改造”设计。综上,本文的研究范围是现状存在绿化的城市森林型绿地中的植物景观改造和设计。

2 城市森林的建设要求

城市森林的建设要点包括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森林的外貌和形态、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突出森林生物多样性、依托森林适度开展活动。

在种植设计上,导则从树种选择和植物群落营建两方面提出要求。

树种应选择优良乡土植物,占比高于80%,协调速生与长寿树种比例,并注重色彩、季相搭配,提倡栽植食源、蜜源植物,推荐形态自然、管理粗放的植物,地被应以节水耐旱型乡土草本为主,并明确提出注重场地内原有大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植物群落营建上,导则提出近自然异龄林、近自然混交林和近自然复层林三种基本种植类型(图1),以达到模拟自然群落、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目标。

图1 《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中三种植物群落营建模式示意

3 城市森林型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笔者从建设目的及承载功能的层面考虑,以城市森林概念和建设要求为前提和目标,提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1)尊重现状,尊重自然

制定科学合理的景观布局、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体,注重对现有植被的保留利用;不仅是保护现状植被,更是保护地区生态。

2)经济节约,生态科学

突出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生态效益,同时考虑后期养护的经济性和便利性,做到低消耗、低维护。

不仅考虑为人们提供绿色森林环境和生态游憩场所,也要考虑为动物提供水源、食源,创造各类生境以供其栖息。

3)景观统一与调和

通过植物景观适度改造使现状人工化的植物造景向近自然转变,应特别注意现状造林与新建林衔接自然,融为一体。

4)地域特色,文化内涵

突出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延续场地历史文脉,注重植物意境展现,构建特色植物群落,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

4 怀柔城南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怀柔城南森林公园是怀柔区2018年的城市森林建设试点,其现状存在大量造林要素,以此项目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实践意义。

4.1 项目背景及要求

项目位于怀柔区,北至兴怀大街,南至南华市场路,东临京密高速,西侧为京承铁路,建设规模82.79hm2,是怀柔区2018年启动的第一个“城市森林”建设项目。

场地地貌特征复杂,存在渣土区、高压走廊、废弃鱼塘等现状要素。其中,现状造林是影响最大的方面——该地块已进行了多次造林绿化提升,现状造林面积达34.8hm2,占红线总面积的42%(图2)。现状绿化集中在场地东侧,多采用行列式种植,林相单一,绿化树种主要有油松、桧柏、毛白杨、国槐、垂柳、紫叶李、黄栌等,落叶乔木规格在胸径10~15cm之间,常绿乔木规格高度约3~5m,大部分长势良好。

图2 场地现状绿化示意图

设计要求以《导则》为指导思想,设计以怀柔山水为依托、以生态示范为引领、以森林风貌为特色,将其打造为怀柔城区最大的森林绿肺、有怀柔特色的怀柔区城市森林示范基地、展示怀柔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4.2 项目定位及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和文化性,在营建近自然森林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游人的使用需求及怀柔山水文化,打造生态效益显著、景观特色突出、地域文化鲜明的森林公园。山、城、林自然融合,打造具有怀柔山水意境的森林画卷。

4.3 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因“城市森林”这一概念刚刚提出,已建成的示范项目规模较小,因此除对广阳谷、新街口等已建成的城市森林进行考察外,结合其他相似案例进行考察分析,确定理结构、调林相、建群落、注文化四大策略。

图3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建设前现状平面图

图4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现状植物资源分布及处理办法

图5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建成平面图

(1)理结构——梳理现状林地

首先进行现状资源评估,为因地制宜的改造提升提供依据。由苗圃改建的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植物景观改造项目。它利用现状种质资源丰富且空间分布明确的特点,确定现状林的保护区、改建区和新建区,并根据现状植被空间分布进行景观分区,形成了针叶林、柑橘林、森林湿地、原生林、滨江景观区等丰富的景观分区,一同构成全园的整体景观格局(图 3~5)[3]。

笔者在怀柔城南森林公园项目中借鉴了上述案例做法,结合实际情况,对现状结构进行分析整理。

1)对场地原有自然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并划分相应的现状景观分区(图6)。

图6 怀柔城南森林公园现状景观分区、规划景观结构和改造强度图

2)评价各现状景观区,确定景观级别;研究现状植物种植品种和位置,对植物品种的适宜性做出评估,确定林地保留价值。

3)综合现状景观分区、场地特质、功能要求、周边环境等要素进行规划,拟定设计方案景观结构。

4)依据景观结构、景观级别、林地保留价值及其他限制条件等要素对各片区进行评估,确定每个片区的改造目标和改造强度。

理清现状景观结构,对位现状景观分区和规划方案景观结构,能明确每个区域的改造目标和改造强度,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方能合理利用现状资源,充分发挥场地特质,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2)调林相——进行林地抚育

理清现状景观,确定方案结构和各现状林地块改造强度之后,应提出针对现状林的改造思路,在保护利用好场地资源的前提下,适度扰动,为规则式、人工化的现状林近自然化打好基础。

1)林相评价

林相又称森林的外形,是森林群体的基本面貌[4]。林相评价从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景观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将其分为保护性林分、保持性林分和改造性林分,[5]后续的林地抚育工作主要针对在结构和林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改造性林分进行。

2)风景园林式林地抚育

林地抚育是森林培育学科专业术语,多以材林为培育目的,风景园林式林地抚育则以生态和景观为优先考虑要素。

林地抚育一般包括卫生择伐、整形伐、透视伐、树木整形等。这里提到的采伐除卫生择伐外均指移栽。

山东龙口黄县林苑就进行了林地抚育工作。场地内大片速生杨被看作重要资源,但苗圃式的紧密种植导致很多树木枯死、长势弱。设计师结合空间规划对过密的杨树进行移植,从而实现场地内植物空间的合理调整[6]。

中关村森林公园在建设时进行了卫生择伐,有趣的是,设计师把卫生择伐的枯木结合挡墙摆放在场地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同时也成为唤醒场地记忆的重要元素(图7)。

图7 中关村森林公园对枯木的景观利用

怀柔城南森林公园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踏勘工作,根据改造目标对现状林进行林相评估和林相改造。对场地内的断头树、枯死树进行卫生择伐,并将其改造为游憩设施;对大树进行重点保护和强化设计;对长势良好但林相单一的片植林进行大部分保留,边缘适度扰动,其余作为后期群落营建的重点扰动对象;对过密的林地进行场内移植,改变其不合理的空间结构;在生态恢复区则对现状树及地被进行完全保留,以便观察群落自我演替的情况。

经过林地抚育的林地,能够形成密林、疏林、林窗等较丰富的空间和较为明确、健康的群落结构,为接下来的景观提升创造良好的植被条件。

(3)建群落——营建近自然森林

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植物群落规划。根据项目定位,考虑高架视角景观,在整体植物景观结构上模拟自然中丰富的空间形式,西侧结合地形形成大尺度混交林,营造丰富林冠线,中部开林窗,形成前景疏林草地和湿地景观,其他密林区打造不同主题植物区,并在林下开辟活动场地,融入生态自然的服务设施。整体形成一幅四季变化、大气自然的森林画卷。

在具体群落营建方面,笔者参考导则中的群落营建要求,并考察了已建成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对其群落构建进行研究和学习(图8)。

图8 广阳谷城市森林

广阳谷城市森林以一到两种树种为建群种进行片植,组团边缘进行异龄混交、种间混交和复层营造,临路一侧组成丰富,群落中间则较为简单。其在乡土植物运用、物种丰富度、群落近自然度等方面做到了标杆示范,对城市森林的建设有着直观的指导意义。但需注意的是广阳谷面积约为2hm2,而本项目为82.79hm2,因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案例中群落营建模式进行一定尺度的放大,并尝试将其应用到存在现状树的群落营建。

1)新建群落1——以西侧密林区为例。

考虑高架视角,营造大尺度的近自然混交林。模拟自然中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的形式,以元宝枫异龄混交为主,适当加大油松、河南桧的占比,以确保冬季景观,背景穿插新疆杨以形成丰富的林冠线变化,增加山桃、山杏等鸟嗜树种,临路一侧散点栾树、七叶树等形成遮阴。种间混交主要设计在林缘部分,使群落结构合理、稳定、少病虫害。常绿组团20~30株一组,2种规格混交,落叶组团为40~60株一组,2~3种规格混交(图9)。

2)新建群落2——以湿地生境为例

植物结合变化丰富的水岸线,以耐水湿的水杉、白蜡、枫杨形成群落骨架,搭配开花亚乔,丰富季相变化,水岸附近设计芦苇、千屈菜、水葱、红蓼等丰富的水生、湿生植物,营造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良好的植物群落依托水体形成了适于蛙类、鸟类、鱼类生存的栖息地,有助于构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图 10)。

3)新建群落3——以疏林草地为例

在场地中部开大林窗,打造疏林草地景观。以色木槭和栾树为骨架树构建群落围合空间,30~70株一组,大小不等,常绿树进行群落衔接,林缘结合少量银杏、自由人槭、银白槭等竖线条秋色叶树种丰富林冠线,草坪空间进深为50m~100m,面积约7000m2,植物材料为紫花地丁、蒲公英、苦荬菜、高羊茅、早熟禾等混播,中间散点较大规格的乔木形成视觉焦点。

4)改造群落1——现状大树的保留和强化

设计考虑保留利用小泉河旧河道边现存一排大规格柳树。利用广场线型将成排大柳树打散,树形优、长势好的用坝阶子挡墙树池进行围合,成为主景,树形一般的则融合到绿地中,共同构建群落。设计核桃、桑树等乡土植物,以加强乡土树种占比,同时丰富群落构成和四季景观(图11,粗线型为现状保留树,下同)。

5)改造群落2——现状林与新植苗木的景观衔接

对于现状造林和新植苗木的新旧融合问题,充分表现近自然群落的异龄性、混交性,对现状林的边缘区域进行适度扰动。用中间规格的苗木来进行规格上的过渡,点缀乡土树种进行品种上的丰富,通过种植的疏密变化在空间上进行融合(图12)。

(4)注文化——植物景观意境探索

意境理论是中国古代美学中内涵最丰富、最能代表艺术作品审美特征的一个美学范畴。植物景观不仅局限于形象实体,而是传达特定思想情感的载体[7]。自古以来就有对植物赋予涵义、意境的做法,万壑松风、金莲映日、白袍将军、闻木樨香等经典案例更是从声、色、形、味等方面给出了植物景观意境的最佳解读。

笔者在怀柔城南森林公园设计工作中,尝试将怀柔地域文化和植物文化内涵融入植物景观,赋予其更高层次审美意境。

在规划阶段就进行统筹考虑,整体以塑造森林野趣为特色,强调生态系统组合的合理性,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有回归自然之感。

在此氛围引领下,各区突出不同主题——例如地势较高的观山台种植松柏类常绿树和大片梅花,形成初春墨绿衬托下花开满山的壮丽景象;追忆场地曾经的稻田风景,在北部高差较大处进行台地式处理,并再现稻田景观,结合卧牛雕塑、石笼挡墙、五谷剪影等小品,形成质朴怡然的田园风光。在儿童活动区种植叶形奇特的银杏、鹅掌楸、悬铃木和具有香气的丁香、玉簪等,激发儿童观赏、触摸、闻香、拾取等行为。

对于植物单体的意境挖掘,笔者对怀柔区特色植物进行调研,选取板栗、柿树进行孤植,结合坝阶子围树挡墙,营造自然山野气氛和典型怀柔印象。另外,对场地内原有大规格杨树、柳树进行强化设计,成为视觉焦点,唤醒场地记忆。

4 结论

城市森林型绿地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①理结构。理清现状景观结构,对位现状景观分区和规划方案景观结构,明确每个区域的改造目标和改造强度。②调林相。提出针对现状林的改造思路,在保护、利用好场地内资源的前提下,适度扰动,为规则式、人工化的现状林向城市森林型绿地转变打好基础。③建群落。进行植物群落的近自然种植,宏观上营造大森林场景,微观上注重乡土植物运用、物种丰富度、群落近自然度的处理。④注文化。从整体氛围、区域特色和植物单体意境打造三个层面进行挖掘,为植物景观注入地域特色和文化意境。

图9 新建群落1种植平面图

图10 新建群落2种植平面图

图11 改造群落1种植平面图

笔者以上述策略进行怀柔城南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实践,并将该项目的数据性、实践性成果整合,以期对相似规模和性质的项目形成参考指导,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图12 改造群落2种植平面图

猜你喜欢
怀柔森林公园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森林公园游记
怀柔科学城公司竞得陈各庄共有产权房地块
凶器哪儿去了
怀柔新城08街区A地块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叶用芥菜盐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