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杰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绿地生态功能评价与调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2
近年来,绿道成为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的新形式,拓展绿色休闲空间的新载体,城市绿道成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绿地植物造景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即植物景观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生态效益,评价园林植物或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二是美学角度,评价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是否美观宜人[1]。植物美景度评价是一种风景质量评价常用方法,并初步形成了公认的专家学派[2]、认知学派[3]、心理物理学派[4-5]和经验学派[6]等四大学派[7-8],目前以大众评判为基础的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s,SBE法)占主导地位,即以心理物理学为理论基础,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系,主张以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作为衡量风景质量的标准,确立景观美景度与偏好度的影响因子,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9]。本研究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北京城市绿道典型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植物景观造景特点和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影响各类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因子和北京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的最佳配置模式,以期为城市绿道景观规划和植物景观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以北京市的现有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淀三山五园绿道、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德胜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南中轴绿地、南长河公园、长春桥健身园、金融街绿地、火器营桥带状绿地及四季青桥带状绿地等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其植物景观特点和现状,记录植物景观的典型配置模式,并选取绿道范围内的典型植物群落春季景观进行拍摄与评价。
基于北京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的详细调查,于2015年4月选择晴朗、能见度高的天气,拍摄绿道植物景观作为评价媒介,拍摄时间为上午9∶00-11∶00,下午 14∶30-16∶30。 拍摄者直立拍摄,镜头与双眼齐高,并与地面平行,采用横向拍摄,选择较一致的拍摄角度;拍摄时候选择同一数码照相机,并且相机设置应统一。拍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将非景观因子拍摄在内,如人、车辆和景观设施等,照片应保持清晰并能代表景观全局特色。拍摄完成后,依据本研究目的,根据植物配置模式及景观特色,筛选出60个不同配置模式的典型植物景观进行美景度评价。
关于评价主体的选择,Daniel和Michael[9]认为以评价人群的平均偏好来反应公共景观质量是最合适的评价方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不同群体的审美差异问题已做过大量研究,而几乎所有的研究均表明,不同群体的评判者在审美态度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专家学者与专业学生的感知能力比一般公众较好[10-11]。因此,本研究选择从事园林景观工作的87名专业人员以及园林与非园林专业大三学生65名,共152名作为评判者。
为了保证评判的科学性,将60张景观照片随机编号制作成幻灯片,设置为自动播放,每张幻灯片间隔8s,评判者对幻灯片凭第一直观印象打分[12]。幻灯片放映之前先向评判者进行简要的标准化说明[4],为了避免产生趋向性,这种说明不涉及评判景观细节问题,如拍摄地、植物配置模式等。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受测者个人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专业、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性质、职称、岗位等)。评价等级分为-2、-1、0、1、2,分别代表很不喜欢、不喜欢、一般、喜欢、很喜欢。具体由评判者根据自己对景观的喜好做出适当的评判。评判时由每位评判者独立完成,不受他人影响。评判完毕,对问卷进行回收整理。
1.5.1 SBE值计算方法
根据SBE法中的标准化公式,将152名评判者对每张照片的评分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每张照片的所有标准化得分值求平均,得到该景观的标准化得分Z值。计算公式如下[12]:
式中:Zij为第j个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判标准化值;Rij为第j个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判等级值为第j个评判者所有评判值的平均值;Sj为第j个评判者的评判值的标准差;Zi为第i个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
1.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各项数据分析。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各类测试人群对不同植物景观群落的美景度评价,得到反映不同受测群体审美特点和各景观美学质量的美景度评价值,根据美景度量表进行各类群体的风景审美特点的相关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美景度评判者共有152名,收回152张问卷,对问卷进行逐一检查,剔除无效表,得到有效问卷150张。评判者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男性比例占37%。在年龄结构上,以20-39岁之间的中青年为主,所占比例达88%。评判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学历占到84%,硕士及博士所占比例为14%。评判者的职称比例方面,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占到了总数的一半。
按照植物景观美景度SBE法中的标准化公式分别对学生组、专家组及总体SBE值进行标准化计算,得到各分组对60个绿道植物景观的SBE标准值,如表1所示。150名评判者的总体评分结果显示,景观编号为A43的植物景观美景度值最高,为1.087;编号为A23的美景度值最低,为-0.881。表中也可以看出,专家组美景度值最高为1.229,景观编号为A38;美景度值最低为-0.892,景观编号为A23。学生组景观美景度值最高为1.216,景观编号为A43;美景度值最低为-0.975,景观编号为A13。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受评的60个植物群落的美景度值范围在-0.881~1.087。美景度得分值≥0的植物群落有30个,其中三层结构的植物群落有25个,占受评群落的41.7%。美景度值≥1且美景度值最高的植物景观有两处,分别为A43、A54,其美景度值分别为1.087、1.084(图2)。两处植物景观物种组成较为丰富且均为乔灌草复层结构搭配,景观中高大的乔木加之作为重要地被层花卉的郁金香尤为受人欢迎。在A43号植物景观中,其绿道两侧植物群落结构分别为垂柳+银杏+紫叶李-榆叶梅-大叶黄杨与法桐+油松-郁金香+麦冬,分析其群落建群种,乔木层主要有高大的垂柳、银杏、法桐、油松等组成,既有常绿乔木也有落叶乔木,且均为北京城市的乡土树种。绿道两侧高大的乔木给游憩在绿道中的人群以舒适凉爽的惬意感。春季中下层榆叶梅粉红色的花瓣、紫叶李的彩叶加之开出五颜六色花朵的郁金香为整个植物景观增添了色彩。美景度值为负值的群落也占到了整个受评群落的一半,其中得分值最低的为A23号植物景观,群落结构为灌草搭配,植物组成比较单一,仅为连翘与早熟禾,树种的单一造成林冠线的呆板,观赏性也不够高,整体植物的配置较差,因此测评的分值比较低。
图1 评判者基本信息情况
表1 美景度评价结果
续表
续表
据此分析可知,人们对植物群落景观的喜好程度更倾向于植物物种的组成、群落结构的配置、树种的彩色效果以及林冠线的优美。物种组成相对丰富、群落结构乔灌草搭配、树种彩色叶、开花类色彩相对鲜艳,而且林冠线优美动感、林缘线曲折自由的植物景观更受到群众的欢迎。
图2 美景度值≥1的两处植物景观
综合所调查的60个绿道植物群落,通过对群落种植结构进行归纳分类可得出不同种植结构群落美景度值的高低(表2)。其中,乔灌草三层结构的有48种,占到了整个受评群落的80%,而在两层结构中,乔草的结构占了大部分。不同种植结构的群落SBE值大小不一,SBE值的最大值出现在乔灌草复层结构,说明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更受欢迎。
表2 不同种植结构群落SBE值比较
2.4.1 不同受测群体在植物群落评价方面相关性的分析
美景度评判法是以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衡量景观美景度,是风景评价方法中最为严格和可靠性最好的一种方法。只要按照统一的标准,保证评价所用景观照片的基础一致,依据公众评判得出的美景度评价结果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不同群体或文化背景的评判者之间的审美态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不显著。根据本研究选取的学生组与专家组的美景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群体在城市绿道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的一致性(表3),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吻合。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组与专家组的相似系数为0.864,相比学生组,专家组的分值更接近总体,相似系数达到了0.972。
表3 受测群体间的相似系数
2.4.2 不同受测群体在植物群落评价方面差异性的分析
不同受测群体之间的审美观存在着普遍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图3中可以看出,学生组评判者与专家组评判者对各植物景观的评分值正负号基本是一致的,除去景观A49、A35、A28、A24、A20与A2之外。在这6个植物景观(图4)中,除去A20景观以外,其他5处景观的评分值,均显示为专家组高于学生组。学生组偏好度最高的是编号为A43的植物景观,道路左侧群落类型是垂柳+银杏+紫叶李-榆叶梅+大叶黄杨,右侧是法桐+油松-郁金香+麦冬;专家组偏好度最高的是编号为A38的植物景观,该组景观道路左侧群落为国槐+银杏+白蜡+油松-郁金香+麦冬,右侧为白玉兰-小叶黄杨-麦冬。分析这些植物景观群落的特点发现,学生组更侧重于喜好色彩组成相对鲜艳的群落搭配,而专家组的测评更倾向于分析植物群落复层结构的应用以及林冠线的构成。
图3 各群体的植物景观审美差异性分析
图4 学生组与专家组评分正负值不同的植物景观图片
植物景观是保障城市公共绿地大众需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配置模式是植物景观质量的基础,并与植物景观质量一起决定着绿地的质量及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对北京城市绿道植物景观调查研究,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景观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评判者更倾向于喜好乔灌草复层结构,层次结构复杂的复层结构群落,其景观评价值比结构简单的群落高。乔灌草复层结构生态结构稳定,景观层次丰富多样。单一结构的群落在生态结构上,较复层结构不稳定;在景观设计上,易重复单调。从生态效益方面考虑,结构简单的群落遮荫、降温、增湿、降噪、除尘等生态功能相比复层结构都较差[13]。所以,在群落结构配置设计时,宜多采用乔灌草复层结构模式。
(2)植物配置方面,彩叶树种的运用以及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值普遍较高。植物色彩比例的重视,彩叶植物与绿叶植物的合理搭配,同时结合植物四季观赏效果,充分考虑植物景观季相变化,形成的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的美丽景观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在景观层次和空间的营造上,林缘选择枝叶较为茂密的树种,林内的配置要疏密有致,目的在于成林后形成自然性丛林景观。栽植的形式也要体现多样化,可以采用孤植、列植、片植、群植等。在林缘和道路两侧点缀种植花草灌木,为游憩者营建休闲放松、回归自然的空间。
(3)在植物选择与物种组成方面,以乡土树种为主而且树种组成相对较丰富的群落景观评价值相对较高。城市绿地的建设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并注重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重。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北京立地条件的观赏植物。注重植物不同部位观赏价值相结合,如观花、色叶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针叶树与阔叶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要相结合。在实践中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配色植物主要有:春季—玉兰、连翘、杜鹃、榆叶梅、山杏、山桃和梨树等;夏季—紫薇、珍珠梅、栾树等;秋季—槭树类、黄栌、银杏、鹅掌楸和火炬树等。
因此,结合现有绿道的植物景观来进一步提高植被景观质量仍是城市绿道植物景观建设的重点,如遵循适地适树,丰富植物种类,注重野花、野草与彩叶树种、花灌木的应用,以形成完整性、稳定性和节约性优良的人工群落,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群落,营造出景观类型丰富、季相、色相明显的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