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岳
摘要:刚性接触网是地铁系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刚性接触网也容易受到撞击和摩擦。本文主要分析了刚性接触网常见的接触线脱槽故障问题,并结合地铁系统运行的情况探究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改进刚性接触网的性能提供建议。
关键词: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解决办法
1 刚性接触网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也逐步完善起来。地铁因其方便快捷、运输量大等特点在我国现在的交通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架空接触网有三种悬挂类型,分别是简单悬挂、链式悬挂和刚性悬挂。地铁隧道内使用的就是刚性悬挂的接触网,这种接触悬挂方式是将接触线夹装在汇流排上,在汇流排自身的刚性作用下,接触线能够与汇流排保持在同一高度水平,其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同链式悬挂相比,刚性悬挂下接触悬挂系统的结构高度就更小,进一步减小了地铁隧道内有限的高度空间。刚性接触网因其成本比较低,供电的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后期的维修工作也很容易开展,目前在我国地铁隧道的建设中使用的非常广泛。
2 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的原因分析
2.1 刚性接触网接触线放置不达标
刚性接触网在地铁隧道中的分布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刚性接触网常常会因为磨损而使得接触线出现脱槽的情况,接触线脱槽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常常会导致地铁的停运甚至是整个地铁运输网络的瘫痪,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排查,可能还会造成地铁相撞甚至人员伤亡。造成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地铁隧道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规范来对接触线进行放置。由于受到张力情况的影响,接触线与受电弓之间时而处于紧绷的状态,时而又会出现松弛的状态,这两种状态会不规律地交替出现,进而导致汇流排力量的不稳定,最终影响整个刚性接触网接触线完整放置到汇流排中。
2.2 刚性接触网与汇流排之间有杂质阻隔
在地铁隧道内经常会出现漏水现象,地面雨水在长期渗透作用下会逐渐渗入隧道表层的建筑材料,最终进入到汇流排中。雨水在渗透的过程中本身会在穿过建筑材料时携带大量矿物质,这些矿物质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在汇流排中形成水垢,这些水垢如果不能定期清理,最终会引起刚性接触网接触线出现脱槽现象。除此之外,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扬起大量灰尘,地铁在通过隧道的过程中也会在空气中携带很多杂质,这些杂质和灰尘在遇到汇流排时会因为阻力作用而停止流动,逐渐在汇流排附近堆积起来,最终也会引起刚性接触网接触线出现脱槽现象。
3 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的解决办法
3.1 根据不同程度的脱槽采用不同的补救方法
当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程度比较轻,一般是指脱槽不超过5厘米时,就可以直接用橡胶锤或木棒进行敲击。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是在实际维修过程中,由于地铁隧道内光线条件比较差,而且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的位置如果比较多时,操作起来就会非常繁琐,而且也容易出现二次脱槽的现象。当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程度适中,通常需要借助放线小车来重新放接触线,以保证刚性接触网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比较严重,可以将刚性接触网的接触线迁出汇流排,然后重新调整汇流排的位置,调整之后再用螺母对汇流排的位置进行固定,以减少汇流排在震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情况。在对汇流排进行加固之后,要借助放线小车将刚性接触网的接触线重新安装到汇流排中。
3.2 做好水垢和杂质的清理工作
刚性接触网接触线与汇流排中间很容易堆积各种杂质和水垢,这是导致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维修过程中,要想从外部直接清理其中的水垢和杂质是很难的,需要先将接触线移出汇流排,然后用螺丝刀或者其他清理工具来将水垢和杂质彻底清除掉。在移除接触线时,要注意根据水垢和杂质堆积的情况来分段进行移除,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对刚性接触网接触线造成二次损坏。整个清理过程的工作量比较大,为了提升效果,在清理完刚性接触网与汇流排中的水垢和杂质后,可以在汇流排中涂抹导电膏,这样的处理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够减少之后再次出现接触线脱槽的可能性。在清理完水垢和杂质之后,要用放线小车,再次将刚性接触网接触线放置到汇流排之中。考虑到地面渗水引起的水垢堆积现象,工作人员在平时維修管理的时候如果发现了漏水现象要及时上报,联系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修理工作,减少地面渗水给地铁刚性接触网带来的接触线脱槽隐患。
4 小结
总之,地铁工作人员要更加注重刚性接触网的接触线脱槽问题,在日常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引起接触线脱槽的原因,采取对应的解决办法,做好地铁运行前的防护和运行后的优化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总结维修经验,尽可能地减少刚性接触网的接触线脱槽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5936-5937.
[2]王浩,付进.论地铁刚性接触悬挂质量通病之接触线脱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753-754.
(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