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祥普
摘要:语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交际工具,是维持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每一个发展变化都需要语言的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和传达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可见,语言和社会生活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密切的关联关系,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发展需要语言来作为沟通手段。为此,本文在阐述语言是特殊社会现象的基础上,分析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互动交流,并以部分社会特定时期为研究对象探究语言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作用。
关键词:语言 社会生活 互动关系
世界各地区人们对规范使用语言的态度,充分展现了不同思想价值观的冲突,在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今天,在语言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增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语言应用的多样性特点,另一个方面还需要从人们社会生活角度来积极思考语言的发展变化,在剖析语言和社会生活互动的基础上,强化人们对语言和社会生活的辩证认识,理解不同语境和环境氛围下语言的差异性。
一、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一)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在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的著作中提到: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具备社会属性,语言的发展应用和社会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语言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消失而产生、发展、消失。语言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的存在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以及社会生产需要,社会的发展促使语言的使用日益完善,由此可见,社会性是语言使用的本质属性。
(二)语言的特殊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参与的特点。从应用实际情况来看,语言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不属于物质、精神的一个范畴,也不为某一阶层服务。社会现象分为基础(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精神、政治、艺术、宗教)两种,语言的特殊性体现为不从属于任何一种类型,而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用来交际的工具。第二,语言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的特点。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应用目的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在语言面前每个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具备自由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权利,语言在本质上是人们传递思想的一种工具,不具备阶级色彩。另外,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具备阶级属性。第三,语言和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语言的使用和社会生产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具备不随社会经济发展和完善的特点。第四,从语音和语义结合的任意性上看语言的特殊社会性。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是人類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意义的形成和使用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作为一种物质性的结构系统,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二、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互动体现
语言形式的选择深受地域的影响,从属于交际情境,比如在外企工作的人普遍喜爱混搭英汉语言,特别是白领在谈话中经常按照英语的发音转写汉语。从实际接受程度来看,混杂语言的使用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普通话、英语、区域性语言各自拥有不同的群体,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方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属性,是人们维持人际关系的一个关键,方言的使用能够帮助人们推断交谈方的社会背景,由此在交流中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缩短交流距离。
在日常使用中,语言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互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辩证角度来看,文化底蕴不同的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互动,具体表现为言语行为和理解言语行为两个方面。言语行为的互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对彼此话语做出的积极反应,从说话人角度来看,言语行为是作用于他人的一种手段,其发出的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交际意图,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影响人,让听的人能够认可自己的表达。从听话人角度来看,他需要对讲话人行为进行判断,相应的做出自己的反应,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由此证明语言这一行为在社会交流中具备互动的特点。第二,新概念和新名词的出现。新概念、新名词的出现增强了人们社会交际用语的活力和能动性。在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用语和社会语言文化系统、文化大背景密切关联,比如在对外开放政策最早实施的广州地区,人们在使用标准语言沟通的时候穿插的还会使用一些语言变体,这些常规语言和语言变体之间会形成一种互动关联。第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和生活的互动。从社会语言角度来看,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互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彼此协调的关系,另外一个是彼此观点差距较大的关系。在对话协调的时候一般表现为听话的人对讲话人所表述内容的认可和接收,二者互动的基础是彼此的理解;后者则是在语言对话的过程中双方没有互相理解,表现为听话的人对讲话人表述内容持有的或怀疑、或反对态度。
三、以社会特殊时期为例探究语言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作用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在维护社会稳定运行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变化也离不开语言的使用和推动,这里我们以猪瘟爆发时期为例: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猪瘟本身是不会传染给人的。但是患猪瘟的病猪全身抵抗力低,其肌肉和内脏往往伴有沙门氏菌继发感染。吃了这样的猪肉容易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猪瘟疫情多发、控制难度大,伴随而来的是社会生活的异动,较之以往更加集中的反映了社会和语言的互动关系。猪瘟时期语言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在协调社会方面的作用
语言在协调社会方面的作用是语言发展的基本功能,在猪瘟频发这一特殊时期,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充分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在猪瘟高峰的时候如果关键部门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人们将无法精准的了解猪瘟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有效抑制猪瘟的传播。为此,在特殊的社会时期,需要相关人员积极发声,特别是中国卫生组织和国际卫生组织要密切交流,在有效交流的过程中向人们传递正确的和猪瘟相关的信息。
(二)语言在调整社会心理状态中的作用
第一,在鼓舞民众斗志、团结人心方面的作用。在猪瘟高发特殊时期,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传声筒,而且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传递了一些正向思想情感。比如在猪瘟高发时期党、政府可以借助媒介平台通过使用一些具有鼓舞人心和斗志的语句来鼓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抵抗非典。第二,在化解心理焦虑方面的作用。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但是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不了解猪瘟的病理,因而对待这个疾病持有的是一种严重消极和惧怕的态度,尽管没有感染疾病,但是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不利影响。为此,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来向人们传递一些关于猪瘟知识的幽默解析,通过幽默语言的表达平衡人们的心理状态。第三,在消除语言恐惧方面的作用。在语言成为一种实体指代符号之后,语言不再简单的代表某一种语言,而是成为语言世界的一个组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词语的反映和对事物的反映是想通的,对待猪瘟这一件事人们在听到猪瘟这一词汇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害怕,为此,相关人员要借助媒介的力量来帮助人们客观认识猪瘟这一事件,消除人们提及猪瘟就内心季度恐惧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作为千百年来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为全社会所创造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具备自然性、阶级性的特点,且其内涵和使用范围的发展衍变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几千年来虽然发生了数次大的社会变革,但是汉语却一直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仍然是人類社会生活和生产发展的一种重要交流手段。在新的历史时期,从语言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情况来看,语言在充当信息传递、复述作用的同时还具备了情感传递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之后,语言的情感传递作用更加鲜明。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强化对语言和社会现实互动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才凤伟,刘彤.概念史:语言和社会现实的互动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4):58-60.
[2]徐真华.从广州年轻人的语言态度看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04):310-313.
[3]陈媛媛,钟庆伦.布迪厄的语言实践理论与语言学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58-60.
[4]丁敏.韩寒文本中的语言与文化环境的互动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3.
(作者单位:郏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