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玲 杨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校生源的大幅扩大,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身为幼儿教师培养队伍中的一员,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人才培养,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就业意向,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我们开展了对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梳理、分类和分析,探讨毕业前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变化情况,综合提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新途径,为高职院校做好就业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求职就业 调查报告
一、问卷情况分析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大二及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问卷星平台收集到544份问卷调查,并据调查结果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以便对研究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及补充。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口统计学特点分析
1.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非独生子女居多
调查对象中,女生占93.9%,男生仅占6.1%;独生子女仅占36.2%,非独生子女显著多于独生子女,占到63.8%。
2.生源主要以农村户籍为主
学生生源普遍来自农村,城市只占到26.5%,来自农村及乡镇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73.5%。
3.学生家庭月收入水平偏低
调查对象中,家庭月收入水平低于1000元的占到18.2%,而月收入水平1000-3000元的则占到56.4%,由此可见,家庭月收入水平低于3000元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74.6%。
(二)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
从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最主要的原因来看,36.4%的学生是出于对未来工作的考虑,36.1%的学生是由于自己对专业的兴趣,约占12.5%的学生选择该专业是由于家长的要求。在对此问题的回答上,不同性别的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出于对专业的兴趣而选择该专业的女生比男生高出14.8%,而出于对未来工作考虑的男生则比女生多出10%,由于家人要求而选择该专业的男生比例也比女生多出6%。这表明男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但最终依旧选择该专业很大原因则是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学前教育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依旧很大,很多家长也出于对学生未来就业情况的考虑而鼓励学生选择该专业。
(三)就业准备分析
1.对就业形势的认知
就学生目前对就业形势的态度而言,63.1%的同学表示比较乐观,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面對和解决,但与此同时有27.8%的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表示非常担忧,只有6.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良好,非常乐观。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当今学前教育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危机感意识还不够强烈,甚至有些盲目乐观与自信。
2.职业规划
就毕业后去向这一问题进行统计,发现47.4%的学生准备求职,5.0%的学生表示有升本打算,38.8%的学生则求职与升本两手准备,另有7.9%的学生欲进行创业,而且打算创业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出15.1%。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仍然把能够就业当做首要目的,若未能顺利就业则也会考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这表明学生们大都具备比较理性的就业观,同时也兼具弹性与多元性。
3.就业信息收集
就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来看,62.9%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是最有效的求职手段,其余依次为“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家庭社会关系”、“报刊杂志与广播电视”、“社会中介结构”。事实上,由于学历的因素以及就业市场“用人高消费”的现象,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途径相对而言比较单一,除了及时认真获取网络招聘信息外,还有很多学生依赖于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因此,办好“校园招聘会”的同时,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是推动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困扰求职的有关因素方面,有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求职信息缺乏”、“求职技巧缺乏”。这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在择业时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及高校择业教育缺失。
4.相关知识技能的把握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方向22.6%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75%的同学表示了解一些。对于自己能从事学前教育职业的把握17.8%的学生表示有80%以上,有66.9%的学生表示只有60%-80%的把握,而把握在60%以下的学生则占到总人数的15.3%。这反映出学生们对于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以及把握情况总体尚可,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部分同学对于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工作基本不甚了解且对工作的胜任能力表现出比较低的自信心。
(四)就业期望
从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78.5%的学生选择公立幼儿园,其次是早教机构(10.5%)和私立幼儿园(8.1%), 其他占2.9%,无疑公立幼儿园依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想就业的首选。虽然公立幼儿园相对稳定有保障,但学生也应该意识到招教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市场基本趋于饱和,而私立幼儿园和一些早教机构在市场上仍有很大缺口,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尽早认清就业形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42.1%的学生选择3000-4000元之间,24.5%的学生选择在2000—3000元之间,18.9%的学生选择在4000—5000元之间,甚至有11.9%的学生选择在5000元以上,这表明在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对于学前教育行业的工资报酬现实状况还不甚了解,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因此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引导。
(五)就业价值观
从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来看,大学生择业时所考虑因素的前后排序为:①个人发展前景;②薪酬高低;③就业地区;④专业对口;⑤能和家人、恋人在一起;⑥劳累程度。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人发展前景”仍是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薪酬高低”次之,这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理性和务实,对于其一生的职业发展而言,大家并非一味地去追求暂时的薪酬高低,而是更加注重职业中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前景。“薪酬高低”和“就业地区”分别排在各种因素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表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就业难度的增加,大学生表现出更加诚恳务实的就业观。“劳累程度”被排在末位,基本无人考虑,这反映出大學生在面临就业时能够做好吃苦耐劳、不畏辛苦的准备,并愿意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良好精神与态度。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将近半数的学生表示干什么都可以,主要是积累经验,有20.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必须与学前教育相关,只有2.4%的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会不惜一切代价,选择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对如何看待就业时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47.1%的学生认为要先找份工作以后等待时机向专业方面发展,31.6%的学生不在乎是否专业对口,关键是看是否有发展机会,只有13.6%的学生表示如果专业不对口则不会予以考虑,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着比较大的弹性与包容度,同时愿意坚守学前教育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少,在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大学生求职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
不论是从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来看,还是在对待第一份工作以及其专业对口性问题上,大学生很容易把家人的愿望或者社会上的某些观念作为自己选择专业甚至择业的标准,而不是综合考虑自身的能力、性格、兴趣和价值观等来进行选择。在不了解社会客观现实需求的情况下盲目确定自己的专业与就业期望,这种盲目带来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差异又容易让自己在日后就业中产生失落感,从而导致所找的工作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自己无法融入工作环境的问题。
(二)对就业的准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们对于当今学前教育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危机感意识还不够强烈,甚至有些盲目乐观与自信。对就业信息的关注时间较晚,对就业相关的流程与制度的知识也不太了解,与此同时,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把握情况较差,加之获取就业信息渠道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因此总体而言,对于就业的准备水平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的。
(三)就业取向比较单一。无论从单位性质还是从择业选择的价值判断上都体现出学前教育大学生就业取向单一的一面。他们一方面将“个人发展空间”作为择业价值评价的首要因素,但在实际的选择时,又将“经济收入”置于“兴趣爱好”、“专业对口”之上;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更倾向于到体制内比较稳定、待遇比较高的公立园所,而不愿意到急需其发挥作用的私立园所及早教机构。
(四)就业取向更加务实和理性,但对于工资报酬要求有些“不切实际”。大学生们在成功择业因素的判断上与社会的要求基本趋同,都把“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社会实践经验”排在前列,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面临第一份工作学生们“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选择也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但对于就业后的薪资与报酬学生们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表现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
三、对策和建议
(一)逐步设立规范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
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无法通过一场模拟训练或者一次两次讲座就可以完全教完课程内容,课程中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的就是就业择业理念。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选择属于自己合适的职业。因此要根据学生阶段性的特点设置合适的课程,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配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联手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邀请社会名流前来讲座或者开展职业素质扩展教育。
(二)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的学生本来是国家幼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然而有很多学生在就业时并不太看重为社会做贡献和社会地位,教师作为该专业学生最初的专业理想,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价值就是为社会做贡献,这恰恰是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但现实是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着对专业价值不认同的现象,这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们深思。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前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与专业认同感,让学生将专业学习作为一种身份理念内化到自身的三观中,切实体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三)完善就业咨询制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作为高校应该建立一支就业联系团队,及时获取并传达相关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同时完善就业咨询制度,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毕业班向低年级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及时纠正、解决学生的就业疑惑。
(四)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从此次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最大的困扰或者不自信仍然来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因此,我们应着手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平台,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宗旨,结合就业指导课,以职业技能竞赛及相关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同时辅以相关文娱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此同时,还应定期举办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水平训练与比赛,以赛促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詹玉红,宋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人才测评》课程实验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2).
[2]汪贞,学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园,2018,(21).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