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的童真、童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远离生活,粘贴复制,千篇一律的作文大量存在,严重制約了小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反映出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发挥德育和智育的重要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年级写作教学,是和初中衔接紧密,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奠基石。基于此,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是高年级习作训练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爱观察 勤思考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来,把真实生活中所不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新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基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写作的兴趣之源头在于生活,我们平日所指的见多识广就是指的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例如多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写广播稿等第二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品尝到习作的乐趣,还可以在班级内定期举办素材交流会或者信息发布会,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内化为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这样写出的习作就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让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让我们的孩子们踏踏实实地学习,痛痛快快的“玩”,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感悟,例如在唱歌跳舞中,养花养小动物汇总,在体育运动中,在打雪仗中等等,学生们在这些痛痛快快的“玩”中无形中获得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用心去实践、体会、感受和创造。只有通过长期的细心观察和积累,才能有所发现,产生创作灵感,才能有所感悟,把这些所见、所想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和学生多交流谈心,例如读书、网络、游戏、旅游等,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引导他们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捕捉新奇有趣的习作素材,从中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在习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写作的活水。
二、多读书 善摘记
学生的写作基础在于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才能约取。古人说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大意能简要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等感受。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情感,感悟优秀作品的感染力,加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分享阅读”,组织学生自愿把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在选择书籍上,不一定是名著和优秀的作文选,可以是杂志、报纸,还可以是历史书籍、地理书籍等,只要健康,都可以成为读书角的读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推荐的书籍,既可以是新课标中推荐的课外书籍,还可以是从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汇总选择的合适的读物。例如我们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课上给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有关作品,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篇文章,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鲁迅全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鲁迅,在阅读中了解鲁迅,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者观后感,写出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阅读中才能收获快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悟出“生活中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一定要乐观,要热爱生命,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这样,你才会活的精彩!”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个长期的、隐性的、综合的过程,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感才能丰富,思想才能深邃,才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对文章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对生活的感悟越来越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三、勇实践 常练笔
写作是一个把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心理障碍写不出自己已经构思好的文章,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储备语言材料,把平日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接触的好的词汇甚至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来克服他们的障碍,这就需要课堂小练笔发挥作用。
例如,在学习完《山中访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练笔要求:仿写第五自然段“你好,……”句式,想象作者遇到其他山中朋友打招呼。学生是这样练笔的:你好,灵巧的松鼠,你在枝头雀跃,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吗?你好,青翠的小草,你在微风中摇摆,是想让我与你在岩石的阻挠中奋发向上吗?你好,高大的树木,你高耸入云,任凭风吹雨打,是在激励我要不断攀登吗?
在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我提出了这样的练笔要求:把自己当作鲁迅先生追悼会上的一员,写一写你想对他说的话。学生是这样练笔的:鲁迅先生,您一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您不顾身体,努力创作,不管再苦再累也要拿起自己的笔作为战斗武器和敌人战斗,您身单力薄,却勇于向黑暗势力挑战,您生活困苦,却不断帮助劳苦大众,您不愧称为“民族之魂”,鲁迅先生,您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融入小练笔,小练笔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仿写课文的片断,还可以是续写故事,也可以是写写自己的感受等。正所谓“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在进行小练笔的时候,教师不需要对学生有太多的强制性要求,有话可写就写得长一点,学生没话可说就写得短一点,但是在写作的基本功能上要明确要求,书写要工整,句子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四、细推敲 多修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并主動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在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方面,很多高年级的小学生在习作之后缺乏必要的阅读和修改的过程,在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例如语句不通顺,出现较多错别字等;再和他人交换修改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习作完成以后你会和他人交换修改作文吗?”中,有12.6%的学生选择“会”,43.7%的学生选择“有时会”,43.7%的学生选择“不会”。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显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批改学生的作文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从字词句到文章的谋篇布局、主题详略等,教师需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才能认真批阅完一个班级的作文。如果教师独揽了学生的习作批改,教师和学生进行单项的交流,那么学生之间就缺少交流和互动,产生不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叶圣陶先生指出:“能不能把作文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如果重点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只是指导,该怎么去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那么教师如何才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呢?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由句子到段落,由段落到整篇,一点一滴地去修改,逐渐养成写好作文后自己修改的习惯;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喜欢看同伴的作文,愿意给同伴挑毛病,教师要借助这种心理,引导学生“互评互改”,例如布置小组轮流日记,把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同质异组,异质同组”的标准分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促使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在一个学期中,一般学生会写7到8篇作文,每个学生除了看到自己的作文以外,还能读到至少别的同学的7到8篇作文,这种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比较自己的作文,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这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取长补短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指导,例如书写是否工整,语法是否存在问题,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等。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变被动为主动,对于提高习作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需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和修改习作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慢慢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学生的习作习惯养成了,我们学生的语文习作素养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杨丽红,山东莱芜莱城区花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