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内涵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要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和价值观。早在教育部在教基二[2014]4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首次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意见》指出“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确立了六大核心素养,并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功能和落实途径等做了阐释。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如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层面为主。
1.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写作核心诉求
在思维与写作模式固化的今天,语文核心素养的写作更加强调了想象力、创造性和独特性,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多引导观察,激励发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独特感受,表达真实想法,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不难发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更注重于学生的创新性、批判性、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而高中写作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刚好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2.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生写作行为辨析
高中生刚刚经历了懵懂的初中阶段,进入了青春期,生理与心智都趋向于成熟,个性与心理品质更加丰富和稳定,在写作方面初步构建了自己的独有的思维模式。在核心素养视野,高中生的语言积累、言语经验、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文化视野等素养都可以在写作中有所体现,而适当地引导和指导则可以进一步启蒙其心智、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性情、丰富其精神,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塑造与超越。
3.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写作能力层次剖析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层面,学生需多方面地积累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在“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在“审美鉴赏与创造”层面,学生需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撰写的作文应体现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学生应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以文字作品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同时理解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为了更好地把高中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需要从学习者的写作习惯、思维、语言、环境等方面全方面涉透,着重于选题创新、生活体验、素材积累、写作互动、作文评价等方面的策略制定。因此,本文结合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结合,提升文本个性化解读能力
有创意的解读是建立在对作品进行准确理解和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文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写出来的过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主张学生在阅读时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自我,善于借助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唤起阅读的直觉经验,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并把它流于笔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质疑思辨,把创意写作与个性阅读相结合,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
(二)经典语言的积累与创造性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提升对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学生自主的语言构建和提升可以从基础语言的积累开始培养。
1.语言的积累: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进行一定诵读与摘抄
基础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不能在写作中很好地表情达意。首先要求学生在经典课型内与课外阅读中进行一定诵读与摘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诵读不但可以锤炼语感,也可以更好地传承与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摘抄也是一个积累语言很好的方法。遇到好的词句、段落、篇章,就动笔抄录下来,以后可以进行翻阅、背诵、查找和运用,也可以在摘抄时加评点,发挥创作空间。
2.语言的创造性运用:讲究“字、词、句、段”灵活变化
字方面:替换法,精于锤炼。例如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体现了春风吹过后,江南岸一切植物生命力恢复渐变的过程。用其它词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词方面:精于选用动词、形容词,为语言增添动作与形象美。例如:“几朵白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给这种审美对象赋予某种愉悦,可以把它改成“几朵白云在天空中徜徉”,这样通过改动一些词语,把写作主体更生动更形象。
句方面:注重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相结合,追求语言音韵美。例如:“我在床上,听到母亲胸前某处湖水轻拍。”
段:巧用修辞,视野开阔谈及古今中外;可以通过化用典故或者历史故事,达到文辞优美;熟练运用口语与文言语,让语言富于幽默生动活泼等等。
总之,字、词、句、段的灵活变化是个性化的语言写作风格的一种表现。仿中求新,创造性运用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写作中的再创造能力培养
1.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姚鼐云:“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清代理论家沈德潜也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写作技巧包括审题立意、篇章结构、谋篇布局、写作艺术手法等。尤其是在写作中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12种表现手法,描写、记叙与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都要掌握。通过学习、仿写、再创造,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进行写作,在写作中体会一定的审美艺术,提高写作创造力与审美理解。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通感手法的运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在这里学生也仿写了一个句子:“天上几朵棉花糖似的闲云,柔柔地淌在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尤其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尽量让学生多点体会诗歌语言的锤炼与隐喻性。例如:“你轻轻地踩在我的梦里”,某同学写《单车》想到这样的诗句:“骑着岁月走过风一样的巷子。”注重遣词造句与写作手法的运用,更是写作素养提高的体现。
2.创造性复述生活与故事
创造性复述生活与故事是指用文字创造性复述故事,是培养写作中的再创造能力的过程,包含了自己独特的解读和创造性思维,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创造性复述可以是对故事的补白,扩展内容,也可以改变故事结构,变叙复述角度,也可以变化体裁,进行各种改编。例如有同学在改编法国作家莫泊桑《项链》时,把马蒂尔德的悲剧下场寫成了一个梦境,梦醒后自己依然青春漂亮,从梦里得出一个深刻地教训,万万不可爱慕虚荣,这样就把一个悲剧改成了一个喜剧。创造性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输出,这不但锻炼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生命的成长。有利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2017ZJZD013); 岭南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2017年课题“泛在学习环境下高中写作教学研究”(LSZXXJSFZZX-2017-Y-110)的研究成果】
陶晓杏,广东省湛江市麻章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