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气象局秉承着“开放、融合、精准、普惠、卓越、奉献”的气象精神和不懈追求,观气象风云,强防灾减灾,助经济发展,保民生福祉,全力打造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治理体系,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和“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
赤峰市气象局共建设15个国家级观测站、26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部天气雷达,形成完备的天地空监测网。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实现苏木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信息服务站全覆盖,嘎查村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和应急行动计划全覆盖。建成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10种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社会单元覆盖率达到100%。与应急、水利、国土、市政、环保、农牧业等部门共建响应机制,实现密切协调、高效联动,气象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不断下降。
气象预报预警“消息树”“发令枪”作用突出。2017年8月11日,克什克腾旗遭受龙卷风侵袭。赤峰市气象局上下联动,实地勘测、无人机航拍、专家论证多方式结合,全程提供救灾赈灾期间气象预报服务,建立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服务模板,为388户灾民入冬前安置提供气象保障。2018年7月24日,台风“安比”过境为赤峰地区带来汛期最强降水。赤峰气象人坚守岗位,不断更新雨情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协助地方政府顺利转移强降雨地区群众1921人,所有河道及堤坝安然无恙。
气象展板进校园
赤峰市新一代天气雷达
构建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为一体的新媒体民生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公众满意度达到92%,官方微信影响力位居全市政务类公众号前列,公众气象服务向“智慧型、普惠式、全覆盖”方向发展。
持续开展重点生态区卫星遥感监测评估服务,实现气候变化评估和生态气象评估业务化,撰写《近45年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变化评估》《赤峰市近1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赤峰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专题评估材料,为生态治理与保护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
围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人工草地气象观测站、牧草营养化验室、牧草气象服务平台、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开展万亩番茄园智能温室调控研究和谷子气候品质认证,打造“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品种保护基地”,形成“一县一品”特色气象服务格局。
赤峰市气象局率先完成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高效的党员培训、管理、激励和监督机制,促进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全面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县两级气象部门11个单位就有5个是自治区级文明单位,6个为市级文明单位。
以党建为统领,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气象特点、人文底蕴、赤峰特色的气象文化,初步形成“环境各具特色、氛围和谐奉献、服务精准普惠、业绩突出卓越、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的一流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