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青青
(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江苏苏州215200)
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病人的临床症状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层面仍存在缺陷,开展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人性化护理管理以患者躯体、文化、情感需求为中心,对个体展开个体化护理,本研究探讨了该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4例。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符合CCMD-3中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住院时间>4周;(3)入组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阳性和阴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入组时精神状态稳定,处于恢复期;(4)患者或家属签订研究同意协议。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和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4例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本组男15例、女17例,患者年龄26-52岁,平均(28.7±5.2)岁;观察组配合人性化护理管理,本组男13例、女19例,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29.0±4.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住院期间,入组患者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接受专业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日常巡视、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则配合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在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安静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装饰和布置,如放置盆栽、图书等。(2)加强护患沟通。护士应主动询问患者相关需求,积极回复患者咨询问题,细心照料患者起居和饮食,沟通时应展现热情、友善和关怀。(3)支持性护理。鼓励家属陪护、同事或同学探访,以强化患者的支持体系。(4)综合应用心理干预方法。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和病情特征,适当选择音乐法、瑜伽训练、正向激励法、文体活动法进行个性化干预。
在患者入组当日、入组满4周后采用MRSS(康复状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水平,MRSS从依赖性(8个条目)、活动能力缺陷(6个条目)、社交能力缺陷(8个条目)和精神病症状(6个条目)四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条目中列出患者康复方面存在的缺陷情形,根据缺陷程度分别由低到高每项计0-7分,总分0-196分,评分越高,代表康复水平越差。
两组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经护理,两组患者MR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MRSS评分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MRSS(康复状态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MRSS(康复状态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观察组MRS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P*<0.05;对照组MRS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护理前 护理4周后观察组(n=32)71.0±6.226.9±4.0*对照组(n=32)70.6±5.737.4±3.8△t 0.269-10.766 P 0.7890.000
精神分裂症在现代人群中的发生率极高,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病人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恢复期患者在认知、情绪、日常活动行为和社会功能上仍普遍存在障碍,通过护理有效纠正患者在上述方面的缺陷,正是保障康复效果的关键。
传统护理重视治疗和观察层面,而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这种护理模式则更侧重于考虑患者对于心理、躯体、情感、社会功能的综合需求[2],首先,在心理上,患者需要安全感,这种需求应该通过舒适、温馨的环境来满足,本院在护理中适当对病房进行装饰,如放置盆栽、图书等,使患者身心愉悦、舒适、具有安全感[3];其次,精神分裂症可导致患者认知出现障碍,随之引发消极态度、躯体不适,有些患者甚至放弃治疗,这样的情况需要人去关心、进行心理疏导,而通过加强护患沟通、照料其生活、采取正向激励法等则能有效改善[4];此外,患者也在情感上有所需求,此时宜采取家属陪同的方法;对于社会功能的缺失,则可以借助开展文体活动、同事或同学探访等形式帮助其恢复[5]。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RSS评分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经过4周的住院护理,观察组精神分裂患者的总体康复水平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有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