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丽娜,张玉梅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病情汇报是普外科病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护士对病情汇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影响着后续治疗。普外科病情汇报涉及较多的信息,在简短时间内需要保证汇报病情的全面、连续和完整,单纯的口头汇报不仅无法突出工作重点,且易出现遗漏、传递不清等情况,难以突出护理细节,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提升病情汇报的准确性、高效性非常重要[1]。SBAR交流模式通常应用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高效、准确的交流中,应用在病情汇报中能够缩短汇报时间,提升汇报准确性,本文对此进行应用分析,总结如下。
将我院普外科护士18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未进行普通病情汇报的工作设定为对照组,将2017年5~9月进行SBAR交流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工作设定为研究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2~48岁之间,平均(31.5±0.7)岁。护士职称如下: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士5名,护士11名,主要护理患者为普外科科室的手术治疗患者。
对照组进行常规科室病情汇报,研究组应用SBAR交流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根据普外科科室的特点和医护交流特点来制定SBAR交流模式,商定沟通标准,医生和护士要共同参与讨论制定[2]。确定交流模式后,护士长要对护士进行培训,提升护士的沟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有SBAR交流模式标准、沟通情景和优势等,培训时需要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保证SBAR交流模式所发挥的价值。SBAR交流模式标准如下:S(现状)报告者的科室和姓名,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和病情;B(背景):患者的主诉、问题分析;A(评估):患者的异常反应、异常检验值、患者心理状态和各项观察要点等;R(建议):对已经的措施和问题处理建议[3]。护士不需要刻板的逐项完成规范内容,而是将SBAR交流模式作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保证护士向医生汇报信息时完整、高效。
对交流模式应用前后护士的沟通能力进行评分,统计病情汇报时间,同时让护士和医生对交流模式进行满意度评分,评分与效果呈正相关。
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数据差异,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研究组各项数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应用效果指标数据统计(n,x±s)
医生和护士是医疗过程中两个独立又密切相关的系统,医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护士在日常护理中需要将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汇报给医生,但病房护理工作量大,以往护士对医生汇报病情时仅陈述患者表现出来的问题,缺少分析,并且难以将所有信息均准确汇报给医生,医护沟通效率低。因此提升医护沟通效率,提高临床病情汇报质量是当前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SBAR交流模式是以现状、背景、评估和建议所组成的新型交流模式,分别表明现阶段发生的事情、原因、主观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四个过程,是一种基础、标准的交流方式。将SBAR交流模式应用在医疗沟通中,能够减少因为沟通不完善而引发的不安全医疗因素,提升医护之间的沟通焦虑,缩短病情汇报时间。结合本次研究数据统计看,应用SBAR交流模式后护士的沟通技巧提升,病情汇报时间减少,医生和护士对交流满意度高,表明SBAR交流模式在临床病情汇报中发挥了积极的应用价值。SBAR交流模式为我院临床病情汇报提供了标准沟通模板,医护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准确、高效,减少沟通不完善情况,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SBAR交流模式在临床病情汇报中发挥了积极的价值,能够显著提升护士沟通能力,使病情汇报简洁准确,缩短汇报时间,护士和医生对交流模式满意度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