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波
(四川省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43100)
近年来猪蓝耳病在我国许多地区呈现高发态势,随着外界的温度、湿度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许多阳性猪场猪群的健康水平较低,同时由于疫苗的毒株较多,导致传统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差,造成目前多数猪场表现为不稳定场所,造成猪的大量死亡,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采取抗生素+降温药肌注,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应激大,常常造成病猪的死亡率很高,治疗效果不佳,同时用药成本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上述困扰猪场多年的难题,在对猪场进行猪蓝耳病防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过程中,将传统的中药应用到猪蓝耳病防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用药总成本大幅度的降低,现将中药对猪蓝耳病的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2017年7月份,四川某市养猪场的母猪陆续出现厌食情况,经检验体温升高40℃以上,咳嗽,呼吸迫促,皮肤发红,而后的一周内,开始出现流产,尤其以怀孕100 天左右的怀孕母猪为主,胎儿以弱胎、死胎等较大的胎儿为主,流产胎儿可见头部不肿,特别是眼结膜水肿更解剖后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弥漫性出血,肾表面有点状出血明显,母猪流产后症状减轻,采样送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实验室诊断,检测结果为猪蓝耳病抗原阳性,采取替料考星+复方氨基比林治疗之后,病情的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达到全群治愈的目的。
针对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养猪场改变治疗思路,针对蓝耳病以温热证为主要的证候,主要处于化热期和入营期之间,采取以清热解毒、透热养阴、清肺止咳为主的治疗原则。方药:石膏150g、知母40g、水牛角100g、金银花45g、连翘30g、生地80g、玄参60g、黄连60g、栀子30g、黄芩30g、鱼腥草30g、桔梗30g、车前草30g、甘草30g,共为末调味内服,连用10 天,其中,前五天每头母猪每天100g,后五天每头每天50g-80g。
该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经过五天左右的治疗,幸存下来的猪群开始进食,体温过高等问题逐渐好转,猪皮肤的颜色和精神状态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半个月以后猪场的发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母猪的流产也无新发病例。而治疗的性价比也比较高,较预期的成本低了近30%,同时节省了肌肉注射等人工成本,整体来说此次治疗猪蓝耳病取得了治疗效果较佳及性价比较高的效果。
猪蓝耳病毒(PPRSV)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该病毒有囊膜,单股正链RNA 病毒,有欧洲型和美洲型两个基因,同一基因型的毒株之间存在着较广泛的变异,基因突变、缺失和插入现象,由于该场先后免疫过多种毒株的蓝耳病弱毒活疫苗,抗体监测结果显示抗体水平较高但整齐度极差,猪群长年不稳定,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更为明显,属于典型的阳性不稳定猪场,采取停免蓝耳病疫苗,再使用清热解毒和保肝利胆中药组方药进行全群定期调理保健的综合防控措施,按每吨饲料添加6kg 微粉中药组方药混饲,前三个月每月使用一次,每次连用10天,三个月以后每次连用7 天。用药二个月后猪群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泪斑、背部铁锈色斑快逐渐淡化,尿液变得清亮,半年后按“三因制宜”的用药原则,根据季节、猪群的不同生理阶段合理组方;整个猪群稳定、基本不发病,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场总体用药成本下降了48%,母猪PSY 提高了2.46 头,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结果见表1;前腔静脉采血送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对PRRS抗体进行检测(IDEXX),检测结果表明整个猪群的抗体水平降低了,整齐度较好,结果见表2。
表1 生产结果汇总
5.1 针对猪蓝耳病的不同阶段,对症用药和量效关系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由于前期发病采取抗生素配合解热药物治疗为主,效果不佳后改用中药治疗为主,此时病情主要为里热证为主要证候,故采取清营凉血,生津的治法,取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在后期的全群国药保健中,针对该场猪群存在的病毒血症,采取清热解毒配合保肝利胆的中药组方,有效地降低体内毒素,提高了机体的自身免疫机能,使得猪群抗体的整体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整个猪群健康稳定,由于LY 二杂母猪体型较大,在治疗用药时需要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在停免猪蓝耳病疫苗后,仔猪的抗体水平呈现高低高的态势,特别是后期出现跳跃式升高的原因有待下一步的工作进行探索。
仔猪在4 周龄抗体水平为0.23±0.17,抗体水平较高是否与母源抗体较高有关,8 周龄保育阶段为0.05±0.01,14 周龄选育阶段为0.07±0.04,抗体水平较下降较为明显,是否与母源抗体快速衰减有关,22 周龄育成阶段为1.45±2.12,抗体水平较上升幅度较大且整齐度较差,是否与感染外源性猪蓝耳病病毒有关,在未免疫蓝耳疫苗的情况,导致抗体却大幅升高,是否有可行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5.3 在猪群的日常保健中,应以解除猪群的免疫抑制为功入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为目的。
在日常中应该着手提高猪的免疫力,提高它们的抗病能力。科学组方的中药对猪进行调理,能够有效地解除因感染蓝耳病导致的免疫抑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猪发病的原因,同时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阴阳相衡,提高猪群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