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摘 要】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环节中担当者重要角色,其不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坚定的推动者,多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证明,政策的推动和落地必须由学校、企业、行业等主体的参与和配合,才能真正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此过程中,高校必须积极发挥作用,协调利益相关方,主动作为,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
一、前言
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并结合国情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背景下,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重视速度到重视质量的转变,经济结构必须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战略必须由蓝图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加快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过度。一系列变化要求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大学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新常态背景下要求各高校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根据当前就业形势,也客观要求各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做出专门指示,强调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打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包括要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此后,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可以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改革力度,简政放权,为创业提供便利,形成新的创业浪潮,同时制定和实施大学生“互联网+”行动计划,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以实际行动投身创业。
二、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背景下,政府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和推动者,要想实现政策落地,必须协调学校、行业、企业相关主体,实现联动,创造合力,各方主动作为,才能真正实现政策落地。随着政府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完善,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中,部分企业主动参与其中,形势相对乐观。然而,乐观的背后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新常态下,要想真正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良性发展,必须全方位发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主体作用,然而现实中,各主体方利益诉求不同,即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会在执行过程中走偏,根本原因是没有在制度层面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各参与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制度层面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同关系,再加上各主体分属不同系统,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层面也存在问题。
(二)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
调研发现,当前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和种类连年创新高,但是,项目整体科技含量低,质量也不高,好多是机械地模仿,同质化严重。据麦可思2016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逐年提升,但是涉及的行业以服务业为主,比如热衷于小微培训机构和餐饮业,很少涉及工农科技类行业,在创新大国美国,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涉及互联网科技和制造研发类,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生创业质量和层次有待提升。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情况欠佳
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远没有达到实际所需,好多高校不能有效和企业合作,企业不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没有和企业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失去了企业这一扶持主体,即使有些高校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教学层面,根本没有实质性地创新创业实践。
(四)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偏低
据调查,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毕业3年后有过半人退出创业行列,纵观江浙粤经济发展状况好的地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仅在5%左右,有接近20%的创业者处于亏损处境。有约70%的创业者月收入在三千元左右,只有约2%左右的月收入超过万元。以上情况足以证明,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偏低,创业收入不高,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挫折教育欠缺,不少创业失败者心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此外,个别地区政府配套政策不到位,造成不少大学生创业者缺少政策支持。
三、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在校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层面必须要提高认识,重视此项工作。首先,学校层面务必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要抓好统筹,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调动全校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第二,教学管理部门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教学标准设计、教案以及课件制作方面基于指导;第三,加大相关师资引进和培训力度。建设专职创新创业教育队伍,通过内培外引,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二)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新常态下,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必须重视相关政策的实施,要充分保证政策的落地和实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过度,俯下身全力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连贯、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重视政策执行中的“最后一公里”情况。其次,健全监督机制,使政策执行有据可查,有始有终。第三,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形成规范的沟通协调机制,使政府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三)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扶持创新创业功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一系列条件,其中包括资金、技术、平台和指导等,高校在此方面不可能全覆盖,必须充分发揮相关企业的作用,因此,各高校要将校企合作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工作来推动,广泛联系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合作形式,实现互利共赢。另外,推动企业家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家有独特的经历和经验,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更有优势。高校也可以“引企入校”,和企业一起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四)构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创业支持系统
新常态下,实现大学生成功创新创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各自作用,因此,必须构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创业支持系统。首先,加强政策研究,通过政府牵头,在政策层面建立四方联系协调体系。其次,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高校牵头,联系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协商大学生创新创业重大问题,第三,政、校、行、企在政策、市场、金融、人力资源、专业支持和创业文化方面共同搭建平台,积极合作,深度融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创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支持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董元方.专业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以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李一.“引企入校、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创业就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