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钢 程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株洲市交通运输的政策环境背景和发展现状,深刻剖析株洲市目前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和原因,在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的有利条件下构建出适合株洲市城区道路交通特性的株洲市道路综合立体交通系统,并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立足于缓解株洲市城区道路拥堵问题。
【关键词】城际铁路;交通;治堵;研究
一、株洲市交通现状分析
1.株洲市交通政策环境分析
2018年10月20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首届联系会议在长沙举行,会议上长株潭三市签署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提出:针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的堵点问题,聚焦基础设施,规划“三干两轨四连线”城际交通建设,共同推进城际公交建设,充分发挥长株潭城际铁路干线作用,做好常规公交与城轨接驳工作,构建域外联通、域内便捷的长株潭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定期协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科学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分担机制。11月1日,湖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群发展那种药论述为指导,进一步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顺应趋势、因势利导,坚定不移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这期中的重中之重是“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体制、运营体制,充分调动长株潭三市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充分发挥长株潭城际铁路作用。
2.株洲市交通方式现状分析
株洲市城区范围内目前主干交通要道有时代大道、建设路、响田路、红港路、公园路、新华路、合泰大街、芦淞路、东环路、南环路、枫溪大道和云龙大道等12条,其中横跨铁路通道线路有新华路、红旗路、响田路、合泰大街,芦淞路、公园路6处,新华路、红港路为主要跨铁路桥通道,两者共同承担了53.7%的跨铁路交通量。2018年株洲市新建交通十大工程中与长株潭城际有关的项目:铁东路全段均设计为城市主干道,北起响田路,南至枫溪大道,沿京广线东侧而建,全长约15公里。其中,铁东路核心段(新华路—石宋路,长1.6公里),是乘客进入株洲站东广场的必经通道,预计2018年底建成。项目总投资14.9亿元的城铁株洲站将与现有株洲火车站合建为线上站,新站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站房面积的5倍),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这些工程对于充分发挥长株潭城际铁路的交通运输能力,改善株洲市交通困境有极大助力。
目前株洲市已初步形成了常規公交(含智轨)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为延伸的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株洲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13773公里,快速路里程达到70.9公里,主干路里程达到170.9公里,次干路里程达到104.3公里,路网密度为5.94km/m2。由于株洲市环城道路尚未完全开通,导致交通流分布不均匀,各级道路的级配不尽合理,交叉口左转车流比例过大、支路利用率不高是目前道路硬件设施给株洲市交通带来的主要拥堵困难。高峰拥堵主要集中在上、下班(学)时间段,跨江、跨铁路为主要瓶颈地段,流向具有明显的时间特性,客流组成分布明显,以学生流、上班族为主要交通群体。
根据《2016年株洲市交通年度报告》株洲市居民出行率统计,常住人口人均日出行次数为2.48次,慢行交通仍然在株洲居民交通出行中占据主体地位,步行、自行车合计占47.49%,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占12.0%,公交出行比例占21.73%。公交出行比例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私人小汽车出行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中心城区跨铁路通道6处,其中新华路、红港路为主要通道,两者共同承担了53.7%的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红港路为4531pcu,新华路为5516pcu,高峰小时交通饱和度处于C级以上,整体服务水平不高,高峰小时交通量持续增长达8.1%和10.1%,晚高峰平均行驶车速为24.1km/h。
机动车方面看,根据株洲市交警部门统计,截止2015年底,株洲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5656辆,同比增长16%,并且以每天100辆的速度继续增长。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致使行车环境生变,这点在中心城区尤为突出,平均行车时速仅24.1公里,周期性交通拥堵逐渐明显。另外,作为城区道路整体运行情况的一大衡量标准,跨铁路交通也不容乐观,红港路、新华路交通流量较上年分别增长8%、10%。除了造成道路交通超出负荷,汽车保有量激增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波及到出行结构,首当其冲的,便是公共交通分担率。
2017年6月2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ART)”的全新交通产品在株洲神农城首次亮相,这种新型交通工具的主要特点是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优势。智能轨道快运列车是一种双向行驶的多编组胶轮车辆,它采用全轴转向控制技术,并通过主动安全控制、车载信号控制、机器视觉等对行驶进行电子约束,实现在虚拟轨道下的类轨道行驶,是“可以在马路上行驶的有轨电车”。系统运营具有线路布置灵活,安全高效的特点。传统轨道交通制式系统构成需要物理轨道承载、约束车辆。智轨系统构成不需要物理轨道承载、约束车辆,只需路面上的虚拟轨道标线。智轨列车借鉴高铁柔性编组的模式,标准编组3节车厢,载客300人,扩充5节编组时,可载客超过500人,最为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方式的有效补充方式,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载客量小的缺陷。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采用虚拟轨道跟踪控制结束,以车载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的指令,调整列车牵引、制动和转向的准确性,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无需铺设有形轨道,以胶轮代替钢轮,从而实现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其多轴转向系统的设计,使其转弯半径与普通公交相当,且比普通公交车辆的通道宽度更小,而设计速度可以达到70km/h,车载新能源动力,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25km。
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目前已经更新二代产品,成熟的网店设计,更优质的自行车质量,“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的用车理念,使得株洲市民将公共自行车作为绿色环保休闲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每天公共自行车的租(还)率在1000人次以上。
二、株洲市高峰期客流分析
根据日常O—D调查分析,株洲市交通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学)时间段,時间分布在7:20—9:00,17:40—19:00。
1.株洲火车站客流分析
根据既有线京广线列车运行图,对株洲至长沙间客流组成进行分析,经过分析统计发现,在早高峰客流中赴省城公务出差人员占63%,其中当日希望返回株洲人员占绝大多数比例;个体服装经营者占21%,主要从事服装批发,客流出发集中在早晨6:30—12:00之间,具有月度周期性;其他如学生、务工、旅游人员占少量比例达14%,零散、临时、无明显规律性客流占2%。晚高峰K6561次列车20:12到达株洲开始,有大量客流从长沙抵达株洲,给株洲站枢纽带来一定的客流增量压力。早晨6:50分列车Z246在株洲站开出后,至10:28分K810到达株洲站之间的3h38min内没有列车从株洲开往长沙,给正常时间段出行的人带来了很大困难。
2.株洲西高铁客流分析
高铁株洲西站和长沙南均距市区有一定距离,株洲市中心广场至株洲西公交T60,运行时间为42分钟,公务办事人员极为不便。长株潭城际铁路衔接既有线株洲站与长沙站,两站均位于两市中心,具有市区地域优势,与公路交通衔接便利,能够满足长株潭交通及办事方便需求。据株洲西站问卷调查(300份),对株洲西至长沙南间高铁客流组成进行分析发现,长沙南中转换乘人员占43%,长沙南终到人员占33%,高铁职工通勤人员占11%,大学生及零散、临时、无明显规律性客流占13%,客流高峰集中在9:10—11:00,16:00---18:00,其它时段客流较均衡。
3.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地区客流分析
长株潭城际列车目前列车开行方案从早晨6:55分株洲南始发,平均每30min开行一列,分别开放长沙和湘潭方向,由于目前株洲站场改造,客流集中在大丰和田心东,这两站距离市区有一定距离,且公交只有T68、T34路在市区和这两站之间运行,且均经过新华路、中心广场等拥堵路段,列车运行间隔8min,给市区出行旅客带来很大不便。
4.株洲市域公交客流分析
株洲市居民中株洲市区至田心中车公司上班的人数较多,根据公交车测算,开行T19、T3、T34路,每天5:40—22:00发车,6分钟一班,采用株洲中车公司生产的电动公共汽车,标准载客人数32人,上班高峰期集中在6:40—7:40,每天发送人数经过测算应该在1170人左右。
三、株洲市交通拥堵舒缓对策及分析
1.加快建设建立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根据《株洲市“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以完善公交体系,增设新型轨道交通方式的思路,加快建设智轨线,规划BRT快线,设计磁浮线路,建设全市公共交通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交通信息共通共享,依托株洲千亿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的优势,打造株洲市公交、智轨、磁浮、BRT、公共自行车、共享汽车、单车为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
在株洲市大力发展市内道路智慧交通的大环境背景下,应加强对公路交通的管理措施建设:
(1)如考虑设置隔离带,加强交通导流;
(2)红绿灯智能化;
(3)完善路网结构,加强公路级配建设,使道路互为畅通,以加强分流能力;
(4)实行分道行驶和停车监控;
(5)采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向司机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车流避开拥挤路段,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和出行路径,提高道路利用率;
(6)应对城市拓展,加强对外通道发展速度,完善城区交通纾解。
(7)建设掌上智慧公交,提高市民乘坐率。
(8)积极推进智能停车位APP的使用率,提高停车位使用率,降低由于汽车寻找车位而引起的交通拥堵问题,考虑开展利用收费机制治理拥堵问题。
(9)加快规划增设共享汽车停车点和充电桩,推进共享汽车提供优质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
(10)加快建设换线公交线路,重点加强河西片区、田心片区、云龙片区、渌口区之间的联系,绕过城区中心干道,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在禄口至火车站间修建BRT专线,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株洲西与株洲南之间的公交快线(如智轨或BRT),联通城际铁路与京广高铁,为高铁乘客换乘城际,打通最后一公里。
2.成熟期设计采用列车开行方案及停站方案
株洲至长沙间列车Z246次6:52株洲站开车后,至10:15K810次列车株洲站开车,期间3小时23分钟没有列车经停株洲及长沙站,株洲至长沙间列车K458次10:42株洲站开车后,至T8302次列车15:11株洲站开车,期间4小时30分钟没有列车经停株洲及长沙站,株洲至长沙间列车K1172次列车18:07株洲站开车后,至K9016次列车20:23株洲站开车,期间2小时16分钟没有列车经停株洲及长沙站,给株洲至长沙间旅客运输带来极大不便。在上述3个时间区段恰逢早高峰、午高峰和晚高峰,考虑在城际铁路开行株洲至长沙间直达城际列车,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10--15min),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诱增城际客流量,形成城际铁路、既有线、高铁三位一体的综合轨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2)建议在每周工作日上班早高峰,开行株洲---云龙(站停)---田心东(站停)---长沙区段(交错站停)列车,列车追踪时间间隔设计为10min,为株洲市域内上班族提供交通便利,间或服务株洲至长沙间沿线区域居民出行需求。
(3)在周末、节假日9:00--15:00,开行株洲--湘潭(站停)---长沙区段(交错站停)列车,列车追踪时间间隔为20min,可以考虑两列重联编组方式,加大单列输送能力,满足株洲至湘潭韶山风景区,长沙风景区旅游观光客流、长株潭双城生活客流,以及学生客流需求。
3.提高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供给质量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应根据高峰客流流向特点,有选择性增加出行供给,早高峰在火车站、中心广场、红旗广场、天元超市、服装市场增加自行车投入数量,晚高峰在田心、职教城、田心立交增加自行车投入数量,高峰期组织机动车加速自行车回送速度和频率,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根据使用者意愿调查,公共自行车破损故障率较高,导致退租率有上升趋势,应考虑增加维修资金及新车购置资金,提升使用者满意度。
4.发展共享经济,增设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汽车
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作为方便出行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在固定路线行驶出行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但临时出行,以及特殊情况下,充电不方便的情况亟待解决。为倡导绿色出行、方便出行,政府应考虑投入在马路沿线地点适宜停车位置,设置快速充电收费系统,为电动出行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郭艳华,佟宇竞.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破解之策.管理学刊.2012,第8期.
[2]刘力锐,黄荣定.公交都市:城市交通拥堵的源头式治理[J].常州大学学报.2013,第5期.
[3]陆化普.城市交通拥堵机理分析与对策体系[J].综合运输.2014,第3期.
[4]曹一鸣.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第4期.
[5]刘治彦.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策略.城市管理.2014,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