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军
前阵子去北京公干,顺带老婆孩子去旅游。坐高铁太慢,于是坐飞机去,提前买机票,机票比高铁票还便宜。带上四岁多的儿子,不经意间对比起一代一代人的历史。
我的儿子第一次乘飞机,是在他4岁多的时候。我第一次乘飞机,是在大四的时候,21岁,从内蒙古赶湖南的面试,出于赶时间,迫于无奈。我父亲第一次坐飞机,已经有40多岁了,那是借我三舅的光,三舅在外经商,有一年想请我外公到桂林游玩,父亲作为陪同坐了飞机。如果再往上一辈,我爷爷的话,现在也没有坐过飞机,估计这辈子他是不会去坐飞机了。
又想到我的儿子上幼儿园,就在一个县城里面,学校与家距离不超过4公里,但是每天我开车送他去上学,放学校车送到门口。而我小的时候,还没听过幼儿园这个概念呢,只上了半期的学前班。那时家与学校得有10公里吧,每天清晨就起床,跟着伙伴去学校,估计得走40分钟。但毕竟上初中、上高中的时候有车子可以坐,而我父亲上初中、上高中的时候,尽管是离家很远的乡镇,有时候也是走路去,来回都得挑上自己的东西。
这是在交通的方面,生活上,我两个孩子,母乳吃得少,吃奶粉一个人一个月至少花费1000块,就这样,儿子现在5岁了,奶粉还没断。他妈硬说奶粉作为正餐的营养补充。现在他们两个小朋友,几乎是差求着他们吃饭了。想起我小時候,90年代,在老家待过一阵子,跟着爸妈在乡镇待过一阵子。跟着爷爷妈妈在老家的时候,吃饭常常就一个小菜,比如辣椒炒豆角,四五个小伙伴一起吃,那是汤都要浇着饭吃,碗都要舔干净。所以直到现在,我吃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不留才算吃完。而说到我的父辈,他们常讲起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爷爷得了些感冒,奶奶煮了碗鸡蛋汤给爷爷补身体。爷爷舍不得一个人吃,每个孩子都叫起床喝一口。偏又是清晨,我一个姑姑睡虫重,听到有人喊起床,只是一扬手,就把鸡蛋汤打到地上。这个不得了,爷爷拿来根棍子就打,打得她在床上到处跑,直到奶奶护着,才作罢。
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爸爸妈妈在镇上住了好多年,他们才终于愿意搬出来。红砖木梁青瓦。父亲刚结婚的时候,得分房了,就借了几千块钱,在爷爷房子边加盖了一座平房,就是新房了。我的第一张照片,也是在那里照的。后来他们到镇上找生计,买了个两层的小房子,门面做生意,二层住宿。再后来,外公让几个亲人一起集资,在镇上建了一栋四层房,每户分了一层。
到我结婚的时候,爸妈在县城给买了个商品电梯房,三十多万。近一百四十平,三室两厅,环形阳台,我自己出了两万块。到现在妻子又觉着这房子不好,于是又准备我们自己买一套新房。
这都大多靠着爸妈的打拼。爷爷奶奶一辈子务农,最终每个人都有个失地农民的保险,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自己的吃穿用度,还能略有节余。父亲刚毕业出来时,去林场看过林,到广东打过工,与母亲一起开过商店,最终他通过考试当了派出所的户籍员,并干到现在。我们家在正街上也是略有名气,曾经第一个公用电话出现在我家的商店,晚上还时常排长队打电话;第一个摩托车出现在我家,第一台电脑出现在我家,第一个打字复印服务出现在我家。每每有些新奇东西,少不了大家来看,而慢慢地,大家又都有了,新奇的不再新奇。
这就是改革开放这么些年。
(作者为本刊文化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