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方文化对外译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9-04-18 00:46丁大琴
关键词:皖江译介淮河

丁大琴

摘要:以安徽省现行各地市文化为主,兼及徽州文化、庐州文化、桐城派、黄梅戏、巢湖文化、九华山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等特例,对安徽地方文化对外译介研究文献进行穷尽式检索和甄别,共整理出有效文献191篇。通过可视化分析,首先横向把安徽省内16个地市文化对外译介研究较为科学地划分为三个档次,即黄山和安庆遥遥领先,合肥、淮南、池州和亳州处于中层,其余10个地市处于基层;其次是纵向地把35年的研究文献发展历史较为合理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83-2009)、发展阶段(2010-2012)和高潮阶段(2013-2017);最后,分别从文献互引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以及作者合作网络等三个层面来揭示安徽地方文化对外译介研究文献的前沿焦点、有影响力作者、常发刊物及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分析表明,安徽地处长三角腹地、襟江带淮,境内绚丽多姿的地方文化各领风骚,整体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大省,因诸多掣肘因素所限还称不上文化强省,现有必要努力挖掘、传承安徽地方文化并加以对外译介和传播,以提升地方软实力进而助力各地市乃至安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安徽;地方文化;译介;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1101(2019)01- 0068- 11

一、安徽地方文化的划分和寻觅

提及安徽的地域特征,首先是横贯其中的长江和淮河,因之由南向北形成三大区域文化,即徽州文化、皖江文化以及淮河文化。此外,鉴于皖江文化不能涵盖所有江淮之间的区域,亦有学者提出四大区域文化,即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庐州文化。这么划分和概括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问题多多:(1)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则以流域水系为依据,划分依据存在逻辑上的混乱;(2)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以行政区划为依据划分而成,但是作为行政区划的徽州已于1987年更名为黄山市,而庐州府自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被废并改置合肥县,至解放(1949年)后升格为合肥市。进而言之,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所依托的行政区划早已成为历史,尤其是后者;(3)这三大或四大区域文化不能涵盖安徽大地上涌现出来的主要以行政区划命名的各个地方文化,如亳州文化、黄山文化等。前述文字还让人隐约感到,“安徽文化实际上是依据行政区划标准确定的”[1]。

既如此,探寻安徽地方文化便以现行辖治的16个地市为依据最适合不过了。然而这样仍会遗漏一些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地域文化,如黄梅戏、庐剧、徽州文化等,也就是说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两相权衡,更为全面地搜集安徽境内的地方文化,最好以现行行政区划为主要标准,另辅之以个别特例;另外,原则上宜将特例尽可能地归入所处地市的地方文化,以便对比分析安徽境内各地域文化对外译介研究。需要慎重处理的特例有:(1)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约自隋唐起徽州和庐州就成为地方二级行政区划,至中国民国废府留县。其中,前者即徽州府被废,原徽州府及其所辖六县直属安徽省,但是徽州地区作为一个明确的地域概念依旧保存了下来;后至1984年,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原先明确的地域概念也不得存在。后者即庐州府被废改置合肥县,直属安徽省,解放后升级为合肥市,自此庐州作为行政区划和地域概念都已成为历史。但是经历漫长历史社会生活的洗礼,以各自地名命名的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成长为安徽省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鉴于徽州和庐州所在区域分别主要限于当前的黄山市和合肥市,宜把仍有魅力的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分别归于黄山地方文化和合肥地方文化;(2)桐城派和黄梅戏:桐城派是清代蜚声文坛的散文流派,其代表性大家皆为桐城人,桐城也就被誉为“文都”。黄梅戏虽可追溯至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區的采茶调,但作为一个独立剧种应是“形成于安徽怀宁”[2]180,乃至于黄梅戏发展为安庆市的一张文化名片。鉴于桐城派与黄梅戏基地主要限于安庆地区,而且其它地区对桐城派或黄梅戏的研究仍可为安庆文化研究提供借鉴,故仍可把桐城派与黄梅戏归属于当下的安庆地方文化;(3)巢湖文化和九华山文化: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历史悠久且地处要道,解放初便设巢湖专区,1999年升格为地级市直到2011年被撤消;巢湖市被撤后,原辖一区四县分别归为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市,但其主体即居巢区和庐江县归入合肥其中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直属安徽省,由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归合肥管辖。另,无为县划归芜湖市,和县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和县其余乡镇及含山县划归马鞍山。。进而言之,巢湖作为一个地级市已成为历史,其主体由合肥市承袭,作为淡水湖亦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因此历史上形成的巢湖地方文化仍可以归属于合肥地方文化。九华山方圆120公里,位于青阳县境内,因历史上池州地区数度撤建而划属安庆、徽州、宣城、芜湖等地市,及至1988年再设池州地区而复归,2000年池州撤地设立地级市稳定至今。九华山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可谓久负盛名,其所属地市数度变换,但是其历史沿革主线依然是池州,故九华山文化也可划归当下的池州地方文化;(4)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正统意义上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是安徽地方文化的主要代表,但是前文已经论证了界定安徽地方文化宜主要依据行政区划为标准,并把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分别归为黄山地方文化和合肥地方文化。然而,皖江文化与淮河文化所涉皖江地区与淮河地区均横跨几个地市,尤其是后者横跨数个省、市的“淮河中下游地区”[3]195,绝无可能归入安徽省内某特定地市文化。另一方面,目前淮河文化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淮南、蚌埠、阜阳等省内地市,而且其他省份淮河文化的研究同样可以供省内淮河文化研究提供借鉴。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相关研究文献与整体探讨安徽省地域文化的文献并列;同样道理,皖江文化研究文献也可与安徽省地域文化整体研究文献并列,不复强硬归入某一地市文化研究文献。

二、安徽地方文化对外译介研究文献的搜集与甄别

前文在划分和寻觅安徽地方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现行行政区划为主要标准、辅之以个别特例,二是原则上宜将特例尽可能地归入所处地市的地方文化。基于这一思路,安徽地方文化外延就宜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地市层面,主要限于本行政区域;二是地域层面,可能兼跨几个地市乃至整个安徽省全境。是故,可以把本文所涉安徽地方文化穷尽式列举如下:(1)地市层面之文化:主要有合肥文化、芜湖文化、蚌埠文化、淮南文化、马鞍山文化、淮北文化、铜陵文化、安庆文化、黄山文化、阜阳文化、宿州文化、滁州文化、六安文化、宣城文化、池州文化和亳州文化等16类地市文化;(2)地域层面之文化:主要有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乃至安徽文化从概念和逻辑上说,安徽文化应是一个合集,涵盖安徽省境内各地市文化和各地域文化,与此处所涉皖江文化及淮河文化不在同一个层面。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安徽文化仍是地域性文化,而且整体探讨安徽地方文化译介的文献也无法归入到特定地市文化译介研究文献中去,故将安徽文化一并纳入地域文化范畴,以便更为全面地检索搜集安徽地方文化译介研究的相关文献。等3类地域文化。另,上述19类之外历史地形成且仍具一定影响的文化特例宜分别归入特定地市文化,主要牵涉前文所述6类特例文化,也即把徽州文化和庐州文化分别归入黄山地方文化和合肥地方文化,把桐城派和黄梅戏均归为安庆地方文化,把巢湖文化和九华山文化分别归入合肥地方文化和池州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皖江译介淮河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小鲟”过皖江
我生命中的淮河——为纪念治淮60周年而作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