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首
6年来,常丹红已累计为公益事业奉献超过4000个小时。身为江苏省妇联第十三届执委的她,早已把这份无私的热忱转化为生命的恒动力。对于她而言,在公益路上的每分每秒都是幸福。
常丹红
偶然看到身边失独老人生活不便,常丹红非常心酸,于是从2012年开始,她以“月亮”为网名在镇江金山网上发起了活动,号召网民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生活困难的失独老人。这些活动里,常丹红总是走在最前面,很多人不解这颗热情的“小太阳”为什么要叫“月亮”。常丹红告诉他们:“太阳虽然好,但它出来则群星隐曜,做公益更需要月亮和星星们交相辉映。”常丹红愿意做领头的月亮,和大家一起为美好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周末的时候,常丹红和爱心网友们会驱车前往镇江乡间,为孤寡老人带去粮油、打扫卫生、修理门窗;逢年过节,她会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煮汤圆。一次,独居的老人告诉常丹红,这么多年来,她的家里第一次有这么多人,被众人在意让她感觉很有尊严。常丹红从没想过,原来老人们的心思是如此敏感,自己做的事竟然能够给她们如此深的精神慰藉。随着金山网上公益事业的发酵,身为版主的常丹红也越来越忙碌。但每一次看到老人们的微笑和泪水,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真言,常丹红的心底就像被一次次洗涤。
最令她感动的是一位罹患脑癌的老人。因为肿瘤转移,老人的身体越来越糟糕,记忆力也越来越差,药也分不清了,医生也不认识了,但是他每次看到常丹红和志愿者们到病房探望自己,总能清楚地认出他们,轻声唤出“志愿者”。周围病友询问常丹红和志愿者的身份,她总会告诉别人:“我们都是老爷子的子女。”听到别人的赞叹,老人也非常开心。不久以后,老人在常丹红和志愿者们的照顾下安详去世。
在常丹红和许多热心网民的倡议下,镇江市卫计委在全国率先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为镇江市失独老人购买住院护工费险。常丹红还作为社会人士,参与民政部门关于失独老人丧葬安排的讨论。当常丹红发现自己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时,她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全心投入公益事业?”
与大学生一起参与义卖活动
2014年8月,镇江市民政局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政府对社会公益组织的扶持、身边同伴们的鼓励,让常丹红下定决心建立起一家民间公益组织——镇江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她也希望能够通过不断探索,找到公益专业化的道路。
不过,申报项目时,她陷入了深思,“新的公益项目如何定位?”正好此时,常丹红的儿子即将进入小学,她决定把视线投向孩子们。在调研中,她认识了来镇江灯泡厂打工的王利荣,“我把大女儿扔给老家的爷爷奶奶带,她好像就变得很孤僻,与别人很难沟通,脾气暴躁。说实话,我每次看到她都很难过。”同为父母,常丹红深深体会到对方的心痛。
2014年9月,在镇江市民政局和镇江市妇联的支持下,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申报的“雏鹰展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计划正式启动。常丹红介绍道:“我们要通过课外学业辅导、感恩文化学习、社会参观实践、健康心理讲座等,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融入镇江的学习生活。”项目活动的第一站选择在学府路小学,这里60%以上的学生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孩子都缺少父母陪伴。
在这样的环境下,女童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都容易被父母忽视,常丹红本想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但考虑到交流面太窄,她另辟蹊径,购置了关于女孩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书籍,建起了“女童书窝”,还邀请女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里,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常丹红认为,孩子们和小姐姐们在一起,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样心理辅导效果也更好。事实证明了常丹红的想法,不仅家长们发现了孩子们的变化,连孩子们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来自四川自贡的女孩小霞说:“现在我开朗了很多,记得月亮姐姐带我去南京时,我可以在台上说很多话,自己都很吃惊。”
参与“临危不惧”留守儿童自救互救训练营活动
自“雏鹰展翅”项目实施以来,常丹红不断学习专业社工理论知识,不断创新、探索,给孩子们寻找、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如今,她的公益项目不仅包含“栀子花开”“安康宝贝”等关注儿童安全防护教育的内容,也包含了“左邻右里”“平安社区”等维护社区邻里和谐、治安稳定的内容。
常丹紅说:“这是一步一步铺展开来的思路,目的是给孩子们创设更好、更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2017年8月至今,常丹红组织的平安社区项目中已经涌现出许多堪比“朝阳群众”的“江东大妈”。常丹红说,京口分局四牌楼派出所梳理排查犯罪嫌疑人时,会把其照片推送到社区阿姨的微信群里,她们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可疑人物,就会偷偷拍下照片,并把地址信息提供给民警。没有响彻夜晚的警笛,没有围观市民的喝彩,“江东大妈”们默默帮助警方抓捕了60余名犯罪嫌疑人。
除此以外,社区阿姨们还会开展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毒、防传销、防邪教等宣传,鼓励居民参加常丹红组织的志愿服务。常丹红认为,“在这样群防群治力量编织的安全网中,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保护。”
从草根公益中走来,常丹红的公益事业一步步走向专业和全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她的引导下为社会公益做着贡献。常丹红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公益事业,与她一起行点滴之善,汇浩瀚之河,润万千之家。“4000小时,只是我现在的起点。”常丹红说。
在甘肃天水参加金山网“e”支教活动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