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展新颜

2019-04-17 13:11
奋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牡丹江市牡丹江旅游

在祖国的版图上,牡丹江市位于“雄鸡一唱天下白”的东北方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艰苦奋斗的壮丽征程中,牡丹江市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发展成就;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牡丹江市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振兴发展新路子,车轮疾驰,长风在侧,穿越于林海雪原的哈牡高铁不仅开启了雪城“速度化”的革命,更伸展开牡丹江市加快发展的臂膀。

发展开放型经济,边远城市变身开放前沿

牡丹江市区位沿边近海,与俄罗斯有211公里边境线。如果固守一隅,就是边境末梢;如果放眼世界,则为开放前沿。敢为天下先的牡丹江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跑崴子”精神,东宁广大先民,为了生存、发展,他们不停地拼搏,从最初的跑崴子、倒大包、过货等零散生意,发展到后来的货运物流、建立大市场、创建口岸。借改革开放东风,牡丹江市充分释放沿边开放这一最大比较优势,坚持“打开放牌、助口岸兴、促全域活”,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開放城市,先后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和《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特别是近年来,牡丹江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深化、往来不断密切,目前拥有四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3950万吨、过客能力2200万人次,完成了进出口总值从70亿美元到120亿美元的跨越,在全国沿边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跨境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境内外生产基地和跨境连锁加工企业衔接互动、产业融合、链条延伸,在俄投资建设的7个境外园区有3个国家级园区,境内建设的7个重点开发区有2个为国家级,有160多种“牡丹江制造”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大通道实现周班列常态化运营,华晟物流入选国家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宁安源丰物流园区成为全省最大的对俄果蔬出口基地,哈牡客专、哈牡既有线改造项目建成通车,牡丹江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绥芬河公路口岸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平均通关时间压缩1/3以上。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与日本、芬兰、俄罗斯、韩国等6个国家7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确立了市长会晤机制和部门互访机制,与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远东联邦大学建立高中赴俄留学通道和教育交流基地。未来的牡丹江,将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黑龙江(中俄)自由贸易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建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全域开放全方位开放。

不忘农民增收初心,“小农业”实现“大作为”

在黑龙江省这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中,牡丹江市因其地块小、体量小、份额少而处于明显劣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牡丹江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打生态绿色有机牌、走特色高效精品路”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仅凭“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小农业基础”,创造了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全省2.7和2.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高于全国、全省4033元和4800元的佳绩,成为“小农业、大作为、高收入”的全国样板,实现了“百姓安居乐业、乡村繁荣兴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初具规模,以“一耳双菇”为重点的食用菌实现规模化生产、全产业链发展,以“两果一药”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展到130万亩,以“南销外运”为重点的蔬菜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两黑两白”为重点的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7.8%,建成8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大型原料基地和10万头绿色肉牛基地、万头奶牛标准化基地、百万袋食用菌标准化基地,绿色有机认证产品达到205个,驰名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分别达到38个和19个,宁安响水大米、东宁黑木耳被评为全国品牌价值超50亿元的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96个、33.8万亩,休闲农业、点对点营销、私人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市农村旅游收入达到15.9亿元、年均增长8.2%,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33%,牡丹江市成为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中国食用菌之城和世界黑木耳之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牡丹江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山高林密、生态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世界公认的8大类旅游资源在这里都有良好基础,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和我国降雪量最大、积雪期最长、雪质最佳的赏雪胜地——中国雪乡等世界级旅游资源驰名中外,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牡丹江市着力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破解了服务业滞后、交通闭塞等难题,推动生态资源向富民强市“金饭碗”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牡丹江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深入践行“两座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立足当前整改突出问题,着眼长远念好山水经,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大做优生态产业,引导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为此,牡丹江市编制了全域旅游规划和冰雪旅游专项规划,出台了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冰雪旅游等多个实施意见,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湖林雪边俗特红”七大特色,打造了镜泊湖、雪乡两大龙头景区,推出旅游+森林养生、文化体育等九大主题产品,旅游业逐步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牡丹江市成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批会员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坚定文化自信,铸就“红色文化之城”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牡丹江市源远流长、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铸就了城市之魂,塑造着时代新人。自3500年前起,莺歌岭文化、渤海国文化、宁古塔文化、流人文化、闯关东文化、东北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百年对俄交流文化就在牡丹江市积淀、交融、传承。近代涌现出“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导人马骏、抗日巾帼英雄“八女英烈”、剿匪英雄杨子荣等一批革命历史人物,东北抗联第四军、第五军在此建军。新中国成立以来,牡丹江市注重挖掘文化底蕴,释放文化优势,涵养文化气质,小说《林海雪原》出版、京剧《智取威虎山》上演,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长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警察》《活出我的精彩》《科学解读催眠》等一批传统文学佳作频频涌现,蒋开儒、车行、宋青松创作的《春天的故事》《常回家看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經典歌曲传唱大江南北,形成了“牡丹江文化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牡丹江市坚持把文化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动力,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黑龙江优秀精神,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紧密结合起来,精心打造“红色文化之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充分汇聚崇德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完善文化服务机制,拓宽文化服务渠道,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推动文化惠民,聚焦新文创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大力发展网络文学、编剧、影视动漫等产业。2013年,牡丹江市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荣获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6年,牡丹江市成立全国首个抗联研究基地——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牡丹江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把握“新文创产业”先机,耳根、胜己、小刀锋利等一批牡丹江籍的网络文学作家成为“网红写手”,全市网络签约作家500多人、IP估值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再一次创造了“新时代牡丹江文化现象”。

壮丽70年,牡丹江市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文明的沧桑巨变。奋斗新时代,牡丹江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牡丹江力量。

猜你喜欢
牡丹江市牡丹江旅游
鸟儿,让牡丹江唯美生动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我战胜了自我
牡丹江市建团周年纪念请苏联青年团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