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忠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养猪生产由分散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再生产转型。尽管规模上得到了改进,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养猪者常常面临养殖效益低下、甚至发生经济亏损。如何减少亏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提倡健康养殖,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养出的猪越健康、患病越少、养殖效益就会越好,因此减少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在重视此方面之外,还应了解养猪的成本构成、影响养猪成本的因素、提高养殖效益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现简要介绍如下。
关键词:养猪;降低;成本
一、养猪生产的主要成本
根据养猪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的用途,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则用于管理与组织生产,按经济用途可划分为:1,包括各种精粗饲料,一般占总成本的70-75%左右。2,仔猪成本,生产一头活仔猪的成本,实际上是对种猪成本的分摊。3,医药保健费。4,饲养、管理人员工资。5,水电费(包括降温保暖),6,低值易耗品费用,7,折旧费,8,其他费用(包括管理、业务、办公、利息等)。
二、影响养猪成本的因素
1,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比例最大,也是最具有控制潜力的最重要一项,料肉比是影响此项成本高低最显著的因素,影响料肉比的因素有生长速度、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饲养环境、遗传潜力、适宜的出栏体重等。
2,仔猪成本,仔猪成本包括母猪折旧和种猪料摊销两部分,每头母猪年断奶仔猪的数量及出栏率是影响此项的最主要因素,提高种猪生产繁殖性能,延长繁殖年限,提高仔猪成活率是降低该项成本的主要途径。
3,医疗保健费影响,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种猪群和仔豬阶段是整体保健的核心,影响健康水平的因素有:猪的群体素质,生物安全保健,环境和饲养管理等。
4,工资影响,适宜的工资标准和工作环境,职业道德教育,技术培训,生活条件,工资方案和人事制度等会影响职工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质量。
5,其他影响因素,建立物品的合理库存、保管、发放、供应、指导检查,避免或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三、降低饲养生产成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筛选好的品种和杂交组合,是控制养猪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好的品种和杂交组合,具有生长速度快、耗料少、瘦肉率高的特点,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即使用一样的生产成本所得的经济效益也明显不同,因此养殖户应避免选择地方土杂品种,尽可能选用正宗的三元和四元杂交品种。
(二)科学饲料配合;主要是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进行饲料配制,因此我们要做到:
1,根据猪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地进行配制
2,一年四季,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若冬季用高蛋白的配方会造成蛋白的浪费,夏季用高能量的配方会造成能量的浪费,所以要因时适当调整配方。
3,使用高水分玉米,因秋冬季气温偏低,猪对能量的需要大于春夏季节,因此在其他原料不变的情况下,加大玉米比例,同时加大饲喂量,对乳猪和仔猪料用湿玉米的同时配合高能饲料等。
4,避免小猪吃乳猪料,中猪吃小猪料,大猪吃中猪料现象,这些都会造成饲料浪费,而更重要的是让后备猪吃育肥猪料,大大推迟母猪发情时间,影响正常配种。
(三)合理饲养,适时出栏。一些养殖户认为把猪养得体重越大,每头售价就越高,赚钱越多,其实不然,对于体重90公斤以上的商品猪而言,随着以后生长体重的增加,料肉比就会增高,饲料转化率就越低,直接导致了饲料成本的增加。
(四)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母猪的繁殖性能,年产窝数,提供商品猪数是控制养猪生产成本,增加养猪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同时应及时淘汰长期不发情,屡配屡返情,习惯性流产,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
(五)努力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及时淘汰病弱僵猪。要淘汰那些无法治愈的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治疗费时费工的猪、传染性强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等。
(六)树立长远规划,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体保健的观点,如采取消毒、隔离、检疫、诊断、免疫注射,净化猪群,药物预防,杀虫灭鼠等。
(七)严格管理、杜绝人为造成的浪费。如饲料、药品、管理失误、资金等方面造成的浪费。
(八)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市场行情是很难预测的,但可以肯定是一个高低起伏的过程,在养猪低潮和高潮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猪价高潮期适当提高出栏率,适当增加投入,提高成活率增加总利润,在猪价低潮期,出栏肉猪可适当提前,以减少亏损和不必要开支,同时调整猪群结构,改善猪的品质,多留优质种猪以迎接下一个猪价高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