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砖石建造术现代应用分析

2019-04-17 23:07蒋琼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2期
关键词:砖石材料

蒋琼

摘 要:传统建造术中的砖石建造术在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史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对于人们对传统建筑的情感需求,还是对于传统砖石建造术这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传统砖石建造术的传承在今天的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砖石;建造术;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体,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工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维系建造术和工艺的传承,一脉相承地发展至今。我国是砌体大国,砖石建造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传统砖石建造术是中国传统砖石建筑的结晶,是建筑的无形遗产。传统砖石建造术发展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傳统砖石材料以及工艺技术,为我们研究砖石建造术的现代应用策略打好坚实的基础。

1传统砖石建造术的重新诠释

1.1材料的拓展

砖石建造术是以砖石材料为物质载体的,因此在当代新的历史时期,砖石建造术的发展有待于我们对于砖石材料的重新定义和诊释。砖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青砖红砖,石材也不局限于传统人工加工的天然石材,砖石材料可以扩展至当代的新型砌筑块材,传统砖石建造术的现代应用范围也随着砖石材料的重新诊释而大大扩展了。

1.2方法的拓展

现代砖的概念已经扩展到新型的多孔砖、混凝土砌块,这些材料作为一种围护材料都是因为要减小承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量。传统的青砖红砖或石材由于自重较大,在当代的新型结构中很少用于围护材料。而新型的多孔砖多半在砌筑完之后再用一些面层材料覆盖,并没有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其它特性。日本建筑师喂研吾设计的“海”是海边的一个小饭馆,他在靠陆地一侧的地方,立了一面开孔的砖墙,利用多孔砖的多孔性创造出一个半透明且有进深感的垂直面。

现代的石加工技术已经可以加工出各式各样尺寸大小长短的石材,这样就改变了传统块石的概念。传统人工加工的石材往往尺寸都较大,而且石材作为贴面材料也很难实现。新型石材的出现,使石材可以更多地作为装饰构件,如干挂石构件、石制百叶等。还有可以利用现代的加工手段使石材实现足够小的厚度,这种石材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透明性,某些重要建筑就可以利用石材的透明性进行采光,从而使建筑室内达到一种特殊的光效果。

在现代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盛行的时代,钢筋混凝土钢之所以成为良好的结构材料,与他们本身的性能有很大关系。现代建筑的设计中,经常使用材料的组合从而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同时表达了传统砖石石砌建筑的坚固、自然、淳朴、地域化的特色。

利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框架结构,在框架中砌筑传统的青砖或红砖,很好地满足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情趣。韩国光州科学技术园体育馆利用钢框架结构中间填充砌筑砖墙,既体现了现代钢架的结构力度,又实现了传统砖墙的视觉效果。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意大利石屋降碎石作为填充材料,填充于混凝土框架间,由于转角处未设柱,碎石墙体显得非常自由,像是墙体支撑着框架。

石墙的透光性砌筑,挪威奥斯陆教堂建筑位于南部地势较低的地方,一个裸露的、填充有形体匀称的石砌结构的钢架,使室内空间变得很独特。大厅的其余几面布有双层墙,上面装有两层高的光滑的隔板,高于填石的铁架的水平线毫米。这对石块墙产生了一种强有力的背景光照效果,强调了石块之间的缝隙。上部石砌结构产生的强烈的封闭感与下部通向外面的光滑的通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光线穿过被框住的石头墙,似乎它是一扇自然雕成的格子窗。

2.传统砖石建造术当代应用范畴

2.1空间与形体

“在摆脱了过去的技术局限之后,我们所构建的物质的房屋继续在提高空间质量和精神心理层面的品质上下功夫。建筑的过程将得到一个全新的含义,触觉、视觉以及声学特性营造出更具意识的空间,它在满足直接表达感情需要的同时,还具有意识的空间,还具有信息的影响力”。

建筑的空间都是由一定材料的围护来界定的,材料本身的形式和空间构成了建筑的形体。空间是建筑最基本的使用价值所在,空间的感受取决于材料的属性以及材料建构起来的建筑形体。影响人对建筑空间和形体感受的因素很多,如质感和色彩、比例与尺度等。材料的质感色彩反映了建筑空间和形体的界面特征,材料的尺度和比例与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能够形成一定的对比。这些都影响着人对空间和形体的感受。

(1)质感与色彩

材料的形体形态和表面纹理给人们造成的视觉和触觉印象,称为质感。材料是构成建筑界面和塑造建筑空间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任何材料表面都具备一定的质地和纹理。质感对建筑界面起着形态构成和性格表达的作用。就视觉感受而言,砖和石本身就有一定质感,传统的砖给人一种较为细腻的感觉,而传统手工加工的石材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就触觉感受而言,人们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建筑。不同的材质给人以不同的触感。触感传达着不同的建筑涵义。对材质质感的合理利用,可以在建筑形象的塑造中构筑视觉焦点,使建筑获得可识别性。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意境。勒?柯布西耶说过“建筑艺术是在光照条件下对体量的巧妙、正确和卓越的处理,色彩是被人们遗忘了的巨大建筑力',。因此,对色彩和光线的良好运用是实现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在各种审美要素中,色彩是最敏感的、最富表情的要素。砖石材料本身的色彩具有质朴、天然的特点。给人真切的感染力。在建筑色彩的运用上,既要符合时代精神,又要考虑地方风情,从而达到创造富有内涵的建筑空间的目的。

(2)尺度与比例

每种建筑材料都有自己合适的尺度和比例。砖石材料的具体“形态”,在审美上是一种“形”的要素。在空间中还体现着“力”的传达方式,即视觉上的逻辑性。砖的几何特点是尺寸小,在形成大体量的建筑时需要的数量很多,这就决定了单元体本身形状简单。便于施工的要求。长方体成了最佳选择,砖各个方向的长度比大致为4:2:1,这样的一个比例可以构成多样性的组合,于是砖块便可以广泛使用。

石材则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变换不同的“形”。由于石材加工程度的不同,因而石材的尺度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大到尺度巨大的石窟建筑,小到尺度很小的碎石块。石构建筑中石材的尺度具有很大的可变性。通过不同的方式用于建筑的不同部位,建造不同尺度的建筑。砖石建筑更多地应用于低层构筑物中,较多地贴近人的生活空间和尺度,创门与自然所形成的是恬静幽雅的宜人环境。我国传统的砖石民居都具有宜人的尺度,不过分夸张。

2.2结构与技术

材料是建筑的物质载体,结构则是构建建筑的必要条件。建筑空间和形体的建立要有相应的结构方式组织实现,结构方式往往又反映着材料的几何力学特征。结构是建筑能够满足其使用功能的保证。一些有结构表现倾向的建筑师追求结构逻辑与建筑形象结合起来,体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构与形体的统一、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同时结构需要技术的支持,随着建造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发展,结构的表达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路易斯?康说过“建筑空间应让人置身其间就能看清它是如何形成的。柱子、梁、砖石均在空间之中。

材料可以以具体形态,如构件形状、尺寸等清晰地表达结构的传力方式,体现出建构的理性。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构件增强了建筑的逻辑可读性,这种逻辑本身就具有洗礼上的震撼力,可以使人产生对建筑形态的分析判断。建筑应当充分表达材料的性质,摆脱附加的装饰,将材料展现出来,表达建构的真实效果。在追求建构逻辑性的同时也实现材料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毅秀,兰文江.转的历史文化点滴[J].砖瓦,2004,2:47-48.

[2]王瑛.对当代建筑全球化的几点思考[J].新建筑,2001,5:65-67

[3]汪芳.清水砖建筑艺术特征[J].南方建筑,2003,3:72-76

猜你喜欢
砖石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可再生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以砖石材料为例
垒好“砖石”,芯片技术砥砺奋进正当时
——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江诚鸣
岭南传统砖石牌坊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垒好“砖石”,芯片技术砥砺奋进正当时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