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探讨

2019-04-17 00:26刘成梁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2期
关键词:精密加工技术机械

摘 要:精密加工就是在超精密机床设备上,利用零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的具有严格约束的相对运动 ,对材料进行微量切削,以获得极高形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加工过程。当前的超精密加工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高于0.1μm,表面粗糙度小于 0.025μm,以及所用机床定位精度的分辨率和重复性高于 0.01μm 的加工技术,亦称之为亚微米级加工技术。

关键词:机械;精密加工;技术

一、前言

精密铸造成形、精密模压成形、塑性加工、薄板精密成形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优先发展。20世纪 70 年代美国空军主持制订“锻造工艺现代化计划”,目的是使锻造这一重要工艺实现现代化,更多地使用CAD/CAM,使新锻件的制造周期减少。1992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军用关键技术清单”,其中包含了等压成型工艺、数控计算机控制旋压、塑变和剪切成形机械、超塑成型 / 扩散连接工艺、液压延伸成型工艺等精密塑性成型工艺。

国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以航空航天产品为应用对象的“大型模锻件的锻造及叶片精锻工艺”、“快速凝固粉末层压工艺”、“大型复杂结构件强力旋压成型工艺”、“难变形材料超塑成形工艺”、“先进材料(如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成形工艺”等。我国的超塑成形技术在航天航空及机械行业也有应用,如航天工业中的卫星部件、导弹和火箭气瓶等,采用超塑成形法制造侦察卫星的钦合金回收舱。与此同时,还基本上掌握了锌、铜、铝、钦合金的超塑成形工艺,最小成形厚度可达 0.3mm,形状也较复杂。此外,国外已广泛应用精密模压成形技术制造武器。常用的精密模压成形技术,如闭塞式锻造、采用分流原理的精密成形及等温成形等国外已用于军工生产。目前,精密模压技术在我国应用还较少,精度也较差,国外精度为±0.05~0.10mm,我国为±0.1~0.25mm。

二、典型薄壁零件的加工技巧

(一)加工问题的提出

薄壁零件的加工属机械加工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内外椭圆薄壁零件的加工更是如此。原因是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在加工中极易变形,致使零件的形位误差增大,降低零件的加工质量。为此,对薄壁零件的装夹,加工中刀具的合理选用以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提出了特殊要求。

我们加工的内外椭圆薄壁零件为壁厚1.2 mm,材料:铝合金(牌号2A80 )、外径214 mm, -67.9 mm的薄壁零件。

技术要求如下:

(1)内壁的型线包含一个氏15mm的直线段,和一个2:1的标准圆,椭圆中心位于两条中心线的交点。

(2)半氏轴为(105+—0.05)mm,半短轴为(52.5+—0.05)mm,直径(210+ -0.1)mm,薄壁2mm,圆度0.2 mm。

(3)未注公差按GB /T1804.f执行。

(二)工艺分析

根据薄壁类零件的加工特点及防比和减少变形的各类方法,我们在编制工艺路线时考虑了以下几点。

1、车加工分粗车、精车。粗车时吃刀量和进给量可取大些,精车时吃刀量和进给量选相对小些,以此消除加工时因切削力过大而引起的变形。

2、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增加热处理工序。使用热处理方法增加零件材料强度和硬度,达到改善零件受力变形状态,从而减少精加工后的变形。

3、选择前角相对大一点的刀具,保持刀具锋利,以便减小切削力。

4、应用轴向夹紧夹具。车薄壁工件时,一般不使用径向夹紧,而是选择轴向夹紧,用螺母端来压紧工件,使夹紧力沿工件轴向分布,这样可防比夹紧变形。

(三)示意图

(四)薄壁零件加工问题分析

(1)工件装夹不当产生变形用自定心卡盘夹紧薄壁外圆,车削完成卸下后,被卡爪夹紧部分会因弹性变形而胀大,导致零件呈多角形。为了减少变形,使用前车削扇形软卡爪内孔及内端而并符合零件定位外圆尺寸,且保持内孔与端而垂直,同时采用外加开口套筒或改用特殊软爪等措施来增大接触而积,使夹紧力均匀分布。

(2)相对位置调整不准,产生壁厚不均工件、夹具、刀具与机床主轴旋转中心的相对位置调整不准,引起工件几何形状变化和壁厚不均匀。

(3)有些薄壁零件均匀性要求很高,但其尺寸精度要求却不高这类工件若采用刚性定位,则误差较大,壁厚极易超差。

(4)刀具的选用会影响零件的精度和表而粗糙度精车薄壁零件孔时,刀杆的刚度要高,修光刃不宜过长(一般取0. 2 - 0. 4mm),刀具刃口要鋒利,同时注意冷却润滑,否则影响加工表而粗糙度;精车深孔薄壁时,还要注意刀具的磨损情况,特别是车削高强度材料的薄壁时,往往由于刀具逐渐磨损而使工件孔径出现锥度。

(五)薄壁零件车削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1.薄壁零件的种类及加工要求

薄壁零件的种类很多,在车削加工中经常碰到的薄壁零件有3种类型。

(1)轴套薄壁件,这类零件内、外圆的直径差很小,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一般对孔的圆度、圆柱度、各圆柱表面的同轴度、孔轴线的直线度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图1所示)。

(2)环类薄壁件,这类零件内、外圆的直径差很小,径向尺寸大于轴向尺寸,端面面积小;一般与套类薄壁件的要求基本相同,但有时有1个或2个端面对孔轴线的垂直度有严格的要求(如图2所示)。

2.薄壁零件加工问题分析

车削各类薄壁零件时,会遇到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选用不同的工艺路线和装卡方法来保证加工要求。

(1)工件装卡不当产生变形。用三爪卡盘夹紧薄壁外圆,车削完成卸下后,被卡爪夹紧部分会因弹性变形而胀大,导致零件呈多角形。为了减少变形,使用前先车削扇形软卡爪内孔及内端面,并符合零件定位外圆尺寸的士0. OS mm,且保持内孔与端面垂直,同时采用外加开口套筒或改用特殊软爪等措施来增大接触面积,使夹紧力均匀分布。

(2)相对位置调整不准,产生壁厚不均。工件、夹具、刀具与机床主轴旋转中心的相对位置调整不准,引起工件几何形状变化和壁厚不均匀。

(3)有些薄壁零件的壁厚均匀性要求很高,但其尺寸精度要求却不高。这类工件若采用刚性定位,则误差较大,壁厚极易超差。可采取以下措施:a缩小工件基准尺寸的公差,成批产品需保证批差为0.03mm; b采用弹性定心元件,如塑性涨胎等;c利用夹具定位元件做初定位,按百分表找正后再夹紧工件。

(六)典型薄壁零件的加工技巧

1.分析图样、毛坯及加工的难点

(1)零件毛坯分析。毛坯是由生产厂家铸造成型的粗坯,需要加工零件的端面、外圆和薄壁等距宽槽部分,其中宽槽是加工重点,每个槽肋都非常薄,同时还要考虑批量生产的效率。

(2)加工难点分析。工件装夹位置有限。既要考虑如何保证工件加工时的定位精度,又要考虑装夹方便、可靠,而我们通常都是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或撑内孔的装夹方法来加工,但此零件较薄,车削受力点与加紧力作用点相对较远,还需车削的薄壁宽槽,受力很大,刚性不足,容易引起变形,因此要充分考虑如何装夹定位的问题。

2.设计零件的装夹

1、对零件薄壁右端外圆的装夹设计。从图5中可以看到,零件是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上装夹,零件只受到三个爪的夹紧力,夹紧力不均衡,从而使零件变形。如果将零件上的每一点的夹紧力都保持均衡,换句话说,就是增大零件的装夹接触面,而减少每一点的夹紧力。如图6所示,采用开缝环套装夹,通过试验证明!后一种方法夹紧,零件的变形小,方法可行。

2、对于毛坯上2.5mm厚凸圆的右端面以及右端外圆和宽槽的车削,应该如何装夹,我们采用的办法就是!先在三个卡盘的卡爪上分别焊接一个康型凸台,凸台厚度大概为2mm,将卡爪改进成如图7所示的情况,用来夹住零件的左端,然后在零件的右端设计一个专用夹具,如图吕所示,用来顶住零件右端,从而形成一夹一顶的牢固装夹,其装夹方式如图9所示。

2.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

薄壁零件车削时变形是多方面的。装夹工件时的夹紧力,切削工件时的切削力,工件阻碍刀具切削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使切削区温度升高而产生热变形。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削用量密切相关。

我们在试验中发现: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同时增大,切削力也增大,变形也大,对车削薄壁零件极为不利。减少背吃刀量,增大進给量,切削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工件表面残余面积增大,表面粗糙度值大,使强度不好的薄壁零件的内应力增加,同样也会导致零件的变形。所以,应根据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合理地确定数控车床的各项切削参数。

①外圆粗车时,主轴转速每分钟500一600转,进给速度F100一120,留精车余量 0.3一0.5mmo

②外圆精车时,主轴转速每分钟1 100一1 200转,进给速度F120一1明,采用一次走刀加工完成。

③宽槽加工时,用3个G75指令进行定位加工,主轴转速每分钟560转。进给速度F20一300

参考文献:

[1]康战,聂凤明,刘劲松,张广平. 单点金刚石精密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及发展前景分析[J]. 光学技术,2016,02:163-167.

[2]官邦贵,刘颂豪,章毛连,王玉连,刘慧. 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激光与红外,2016,03:229-232.

[3]袁巨龙,张飞虎,戴一帆,康仁科,杨辉,吕冰海. 超精密加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2016,15:161-177.

[4]董红磊. 精密加工与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J]. 宇航计测技术,2017,06:20-22+26.

[5]张建明. 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发展[J].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7,01:1-7.

[6]王大伟,崔宇,杨坤,陈喜龙.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J]. 科技资讯,2017,14:12.

[7]赵健. 综论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J]. 机械研究与应用,2017,05:6-8.

[8]李圣怡,戴一帆,彭小强. 超精密加工机床及其新技术发展[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02:95-100.

[9]李圣怡,戴一帆.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对策[J]. 中国机械工程,2015,08:7-10+1.

[10]李圣怡,朱建忠. 超精密加工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J]. 中国机械工程,2015,Z1:186-188+235+8.

[11]杨辉. 高效、极致——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航空制造技术,2018,11:26-31.

[12]简金辉,焦锋. 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机械研究与应用,2017,01:4-8.

[13]袁哲俊,周明. 加速发展我国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J]. 工具技术,2016,02:2-7.

[14]王先逵.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J].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7,01:1-6.

[15]许茂桃.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策[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16,01:13-15.

[16]张兰娣,马轶群,梁建明.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01:81-84+90.

[17]贺大兴,盛伯浩.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新技术新工艺,2017,05:2-3.

[18]张顺国,谷志强,龙剑,张恩侨.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J]. 机械工程师,2017,11:19-22.

[19]徐宁,李素玲,王淑君. 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机械制造,2015,09:36-38.

作者简介:

刘成梁,出生年月:1996.01.0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湖北省襄阳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精密加工技术机械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探析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探析
关于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相关研究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