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菲菲 宋璐形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现状与培育需求,本研究对杭州市某高教园区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问卷调查。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缺乏的现状分析,本研究从政府、高校、大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
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中国网民中学生人数最多,占24.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然而当网络安全产业快速发展时,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加复杂。据统计,2017年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移动互联网上的恶意程序数量为253万,同比增长23.4%,其中数据泄露事件数量较近几年来有增无减,且泄露的数据总量创历史新高。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数据泄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权益甚至威胁到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让大学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尤为迫切。
以往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信息保护意识的缺乏与网络环境及高校因素有关。大学生是网络使用中最大的主体,也是网络受害的高风险群体。因此,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缺乏的现状,了解大学生网络安全培育的需求,为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是杭州某高教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院校等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输入数据分析收集来的问卷,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5份。从基本情况来看,调查样本男女比例约为2:3,其中男性占比40.6%;通过线上线下以问卷的形式向高教园区6所学校随机发放,调查对象分别为38名大一学生,97名大二学生,272名大三学生,30名大四学生和48名大五学生及以上。由于线上调查对象相对比较集中,本次调查的大三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样本误差。
(二)方法
调查于2017年10月一12月,采用调查小组成员实地发放填写问卷,以及线上通过问卷星发送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网络安全意识培育需求以及网络信息泄漏情况4个方面,整理汇总有效收回的问卷,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录人数据并分析,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取0.05。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
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知识停留在大概了解的阶段,仍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丝毫不了解网络信息安全,反映出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较弱。
(1)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客观评价了自己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认为自己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知识“非常了解”或“了解”的被调查大学生分别占9.1%和19.6%,有16:8%的调查對象选择了“不知道”,另有54.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大概了解”。在网络背景下,多数大学生自认为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知识有较好的理解,但一些大学生仍然不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它反映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缺乏认识,因而有必要大力宣传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内容,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2)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性别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性别与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相关系数为0.187,显著水平为0.05。说明性别与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高校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侧重于女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育工作,提高女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泄露情况
调查发现,网络背景下,有不少大学生曾经历过个人信息泄漏事件,仅有少数大学生选择法律维权,多数大学生选择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明显存在不足,应加大措施保障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1)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严重泄露过的占一半以上,而近90%的人在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不会选择维权。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当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后缺乏维权意识。
(2)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泄露情况,调查进一步研究其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以办理/注册购物会员卡、网络购物、下载app并填写个人资料、使用公共Wifi这四项大学生中较常见的网络行为作为选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可多选来选择较容易导致网络信息泄露的途径。有68.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选择使用公共Wifi作为容易导致网络信息泄露的人数超过5成,而有79.8%的大学生认为下载app并填写个人资料注册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
(3)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不同年级对于办理/注册购物会员卡,网上购物,下载叩p并填写个人资料注册,使用公共Wifi共4项的差异关系,表明不同年级样本对于办理/注册购物会员卡,下载app并填写个人资料注册,使用公共Wifi这3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级样本对于网络购物这1项呈现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可知不同年级对于扫商家二维码以换取礼物呈现出水平的显著性(Chi=9.98,P=0,04<0,05)大五及以上的大学生未选择网络购物的比例为72.73%,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1.47%。大一学生选择网络购物作为信息泄漏主要途径的比例78.57%,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68.53%。因此,高校可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需要更注重大一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育,增强大一学生网络购物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缺失的现状,为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政府应建立有利于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营造安全纯净的网络环境。首先,政府要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促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明确规定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制定和颁布适用于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律相关规定,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其次,政府应利用社会的舆论监督,借助媒体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在网站上公布网络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的传播增强大学生对网络犯罪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在日常网络行为中的警惕与防范。最后,政府应积极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维护和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政教育方向,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素養。
(二)高校方面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首先,高校应提高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建设高校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教师队伍,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应建设一支强大政治,有良好工作作风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团队。二是高校应开展多样化网络安全课程及讲座,丰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内容。用情景式教学的授课方式,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提高对网络行为的防范警惕意识。三是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某些方面较为脆弱,而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并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三)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自觉提升网络安全素养。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提高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当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时,应首先彻底检查该网站的相关信息,并积极了解其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和用途,便于正确判断该网站的可信度。其次,大学生应积极学习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提高自身网络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学习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对网络规范化应用的兴趣,构建网络安全合理化体系。最后,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并且由于网络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发生负面变化。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8月19日讲话中就提出,“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跟随新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开展培育工作,普及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加快推进工作进程。在这项系统化工程中,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自身网络安全保护意识,高校需要关注多种因素,联合政府共同努力,合力推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实施与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2018-8-20.
[2]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EB/OL].https://www.sohu.com/a/229920921_288520,2018-04-28.
[3]陈娅锋,王远,张蕾蕾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及保护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7):34-35.
[4]吴凯丽.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J].教育时空,016(22):157-159.
[5]张艺璇,张春柳,周建芳.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7(15):62-64.
[6]刘晓霞.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J].江南论坛,2017(10):49-50.
[7]周深,王璐.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知识经济2018(15):153.155.
[8]梁榕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7.